阅读:
谈到青岛市南区推出的商事主体住所登记“预备案”制度,春鸿九创艺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翔竖起了大拇指,“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便利举措,还主动帮助我们来办理。”在了解到公司有“预备案”制应用需求后,“暖南”审批服务团队上门了解情况,协助园区梳理住所登记“预备案”制备案材料,为企业入驻落地“提档加速”。
企业注册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前沿阵地。围绕城市建设和城市更新,市南区经走访摸排调研发现,历史城区改造项目或商务楼宇、园区因产权关系复杂出现住所登记繁琐、影响企业入驻效率等问题。为最大程度实现企业开办便利化,市南区探索建立了企业注册住所“预备案”制度,“上门辅导+预备案”,实现住所登记手续“整合+简化”。
主动靠前服务,市南区从历史城区入手,协助产权单位厘清、规范住所登记材料。采用“住所承诺书+入驻协议”模式,协助产权单位制定入驻协议,“一纸协议”代替了“一摞材料”,商务楼宇、园区等预先备案一套产权证明材料,后续入驻企业只需提交入驻协议即可住所登记。实现产权证明预备案一次,后续入驻企业开办免提交N次,极大减少产权单位、入驻企业提供材料的数量和时间,提交住所证明材料精简90%,审批时限压缩50%以上。推行以来,企业注册住所“预备案”制度已在包括市南区中山路改造项目“太兴里”“三江里”、海天中心等的44处地址应用,改革成果惠及千余户市场主体。帮助青岛浮山所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青岛湛山实业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解决了存在10余年的历史遗留房产问题。
“政府工作人员到家里来给我办理诊所备案换证手续,新证还会邮寄到家,对于我这种身体不方便的人来说真是方便了不少!”市南区金湖诊所的张峰医生对市南区特殊群体政务服务“入户办”工作赞不绝口。作为诊所负责人的他腿脚不便,出门换证对他而言并非易事,市南区为特殊群体提供的政务服务事项“入户办”业务为他解决了这一难题。
暖心、贴心的审批服务,是群众所盼、民心所向。存在视觉障碍的李先生来到市南区企业开办一窗式服务专区,想要申请办理盲人按摩店。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安排专人为李先生提供“一对一”的帮办代办服务,不到一小时的时间,就帮助李先生顺利拿到了个体工商户的营业执照。业务办结后,工作人员护送办事人离开并送上出租车。得知李先生后续还有经营许可的办理诉求,“暖南”审批团队当天下午即上门走访,当面为李先生讲解审批业务办理的具体材料,给出许可事项办理的意见建议。
市南区行政审批局在走访调研中发现特殊群体政务服务办理存在潜在困难,将之列入问题清单进行整改,并探索依托全区11个街道、50个社区的网格化服务管理团队靠前服务机制,在全市率先打造推出特殊群体政务服务“入户办”工作,打造了“群众点单、网格代办、分级接单、入户办理”的基层政务服务新模式,解决“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需求。
目前,市南区已实现涉及区直部门、街道、社区三级共171项特殊群体政务服务事项在“家门口”能办、好办,完成特殊群体政务服务事项“入户办”近60件次,实现了特殊群体办事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不用跑”的新跨越。
审批服务靠前一步,企业群众办事路径就缩短一程。不断延伸的服务触角探索覆盖着企业、群众办事不便的“盲区”。“我们将主动服务,化‘固定窗口’为‘流动团队’,持续提升审批效能,聚力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审批服务。”市南区行政审批局局长王静说。文/信网记者 于晓
[来源:信网 编辑:孙宝震]09/05 07:37 / 青岛早报
9月4日,由青岛西海岸新区隐珠街道主办的2025灵山湾拉网节热闹开场,祭海祈福的庄严肃穆、民俗展演的欢腾热闹、百人拉网的同心协力,让这片滨海之地满是金秋开海的喜悦,也让渔家文化在欢声笑语中焕发生机。
09/02 08:48 / 青岛晚报
1日上午,青岛王哥庄拥有近600年历史的港东渔码头举行开海仪式,老渔民们用最传统的方式祭奠大海,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09/14 08:20 / 青岛日报
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期间,73岁的李学娟与老邻居们又一次走进大鲍岛。站在广兴里,往昔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她打开话匣子:“早年间,这里热闹得很,沿街是各家店铺,铺子后头就是院子,几十户人家挤在一起……”
08/13 07:51 / 人民日报
“我们项目实现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居民的医疗健康数据被汇总整合,为精准诊疗提供有力支持。”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桑珠孜区区域医疗信息化能力提升项目负责人张铭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