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原标题:【每日一习话·春暖情长】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欢迎点击视频,观看本期《每日一习话》)
习近平:要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这段话出自2020年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今天,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和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多元。不断创新打造更多满足不同年龄群体需求的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推动文化领域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加快建设文化强国的应有之义。
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的文化消费呈现多元化、个性化、精品化趋势,从阅读、听音乐,到追剧、看电影;从逛展览、看演出,到上夜校、“打卡”名胜古迹,人们参与各种文化活动的时间和消费支出在增加。尤其是这几年,一批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反映当代现实题材和普通人生活的戏剧、舞台剧、影视作品不断涌现,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和认可。同时,为满足自驾游消费者不同爱好,各地因地制宜打造推出本地精品特色文化旅游路线,吸引天南地北一批批游客前来“打卡”体验,一些构思巧妙、趣味横生的文创产品受到市场青睐。此外,越来越多博物馆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推出自己的数字博物馆,让观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云观展”“云互动”。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不断激发我国文化创新创造的活力。
今年春节期间,全国各地从文旅部门、文化企业到乡村,都已精心筹备推出了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譬如,广西柳州、安徽黄山等地的乡村晚会,江苏扬州的花灯秀,河北石家庄的“非遗”展……大江南北喜气洋洋的文化活动为新年营造出欢乐祥和的氛围,丰富我们的假日生活。
“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在建设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坚持守正创新,扎根中华大地,深入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不断挖掘中华文化的深厚内涵和时代价值,瞄准文化需求端升级,深入推动文化供给端改革,推出更多同新时代相匹配的文化精品,为人们提供更丰富、更有营养的精神食粮。
本期解读:陈锐海 央广网评论员
[来源:央广网 编辑:孙宝震]09/05 07:37 / 青岛早报
9月4日,由青岛西海岸新区隐珠街道主办的2025灵山湾拉网节热闹开场,祭海祈福的庄严肃穆、民俗展演的欢腾热闹、百人拉网的同心协力,让这片滨海之地满是金秋开海的喜悦,也让渔家文化在欢声笑语中焕发生机。
09/02 08:48 / 青岛晚报
1日上午,青岛王哥庄拥有近600年历史的港东渔码头举行开海仪式,老渔民们用最传统的方式祭奠大海,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10/31 07:17 / 青岛日报
“头戴盛锡福,脚踏新盛泰,身穿谦祥益,手戴亨得利,看戏上中和,洗澡天德堂,吃饭春和楼,看病宏仁堂。”在这句老青岛人耳熟能详的顺口溜中,可以窥见中山路昔日的繁华商业面貌和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10/14 08:41 / 青岛日报
西海岸新区龙湾崖社区成功释放存量建设用地约500亩,加速新型产业导入,蝶变为潍柴(青岛)智慧重工智造中心项目。目前,区域内已成功引进配套项目30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