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信网3月22日讯 (首席记者 丛黎 通讯员 毕乙贺)近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疝和腹壁外科主任、中国医师协会疝和腹壁外科主任委员陈杰教授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开展坐诊、教学、查房、手术。60岁的张女士(化名)是陈杰主任在青手术治愈的患者之一。“技术好”“少奔波”是张女士对于北大专家们精湛医疗技术和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就医的真实感受。
肚子上“鼓个包”,原来是“疝”。一年前,张女士(化名)无意中发现肚子上有个“鼓”出来的肿物,更奇怪的是肿物时有时无,站着用力时肿物出现,平躺后肿物又消失了......由于没有其他不适,也没有影响平日生活,她便没有重视。近日,张女士肚子上的肿块越来越大,同时伴有腹痛、腹胀。听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专家在城阳坐诊,慕名前来就医。
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普外科坐诊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疝和腹壁外科专家高博为张女士查体发现,肿物大小约4x2cm,结合症状表现,考虑为腹壁疝,CT结果进一步提示为腹壁白线疝。听到这里,张女士开始困惑起来,倒是经常听说小孩子有“疝气”,到底什么是“腹壁疝”?
什么是“腹壁疝”?腹壁疝是常见的外科疾病,又称为“小肠气”。人体腹腔腹壁出现缺损,就像是“破了个洞”,当腹腔里的肠、网膜等内容物由这个洞向外突出,便称之为“腹壁疝”。张女士患有的腹壁白线疝,因融合两侧腹直肌肌鞘的纤维交错呈网状,形成了腹白线上的薄弱点,导致腹壁疝的发生。
突出的腹腔内容物被疝囊包裹,站立状态下,有咳嗽或排便等用力动作时,腹腔压力大,肿物就会突出来,平躺后,腹腔压力降低,肿物又会变小或消失。
微创化治疗为患者“修补缺损”
只要疝气存在,就随时有可能出现疝气回纳困难、疝气“嵌顿”,导致肠梗阻、肠坏死、穿孔等危险情况。腹壁疝自愈率低,手术是唯一的根治方法,张女士被收治入院手术治疗。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疝和腹壁外科广泛开展腹股沟疝日间手术和各种疑难复杂腹壁疝的微创化个体化治疗。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疝和腹壁外科主任陈杰每月定期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开展坐诊、查房、手术,陈杰教授团队成员常驻青岛,岛城及周边地区群众在“家门口”即可得到国家队“同质化”的优质诊疗服务。
入院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疝和腹壁外科主任、中国医师协会疝和腹壁外科主任委员陈杰教授对张女士病情进行综合评估,发现患者除患有腹壁疝,且因年龄增长脂肪腹下垂,两侧腹直肌分离,还合并了腹直肌分离症。这意味着腹壁疝修补腹壁缺损面积大,为避免单纯缝合修补使两侧组织张力过大,陈杰教授决定为患者进行腹腔镜下腹壁疝无张力修补术(TAS术式)。
手术通过腹腔镜进行,仅在患者腹壁上开一个1cm和两个5mm的小孔进行操作,手术时长不足1小时,出血极少,恢复快。术后第二天,患者顺利出院。手术真正实现了微创化治疗。
得了“疝气”怎么办?
“疝气”往往来者不善,好发于婴幼儿和老年人。治疗不及时,有可能“小洞”变“大洞”,缺损越来越大,造成严重危险,因此一旦发现,应尽快就医。
[来源:信网-商讯 编辑:李源菁]09/05 07:37 / 青岛早报
9月4日,由青岛西海岸新区隐珠街道主办的2025灵山湾拉网节热闹开场,祭海祈福的庄严肃穆、民俗展演的欢腾热闹、百人拉网的同心协力,让这片滨海之地满是金秋开海的喜悦,也让渔家文化在欢声笑语中焕发生机。
09/02 08:48 / 青岛晚报
1日上午,青岛王哥庄拥有近600年历史的港东渔码头举行开海仪式,老渔民们用最传统的方式祭奠大海,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10/14 08:41 / 青岛日报
西海岸新区龙湾崖社区成功释放存量建设用地约500亩,加速新型产业导入,蝶变为潍柴(青岛)智慧重工智造中心项目。目前,区域内已成功引进配套项目30余个。
09/14 08:20 / 青岛日报
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期间,73岁的李学娟与老邻居们又一次走进大鲍岛。站在广兴里,往昔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她打开话匣子:“早年间,这里热闹得很,沿街是各家店铺,铺子后头就是院子,几十户人家挤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