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青岛财经生活服务门户

1年造林种草4000万亩 北疆绿色长城在加固

2024/06/07 14:48

阅读:

原标题:新华鲜报|1年造林种草4000万亩!北疆绿色长城在加固

古有万里长城,今有绿色长城。

在我国北方辽阔的疆土上,一道绿色长城正在不断加固。国家林草局最新信息显示,仅一年时间,“三北”工程攻坚战完成造林种草约4000万亩。

始筑于1978年,历经40多个寒来暑往,这里形成了一道巨大的风沙屏障,护卫着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三大区域人民的家园。

北京南郊观象台沙尘资料显示,20世纪50年代,北京春季沙尘日数平均多达26天,20世纪90年代以后明显下降。

专家认为,这与兴建的三北防护林息息相关。

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成就瞩目。但我国沙化土地面积大、分布广、程度重、治理难,如同滚石上山,稍有放松就会出现反复。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提出“打一场‘三北’工程攻坚战”。

闻令而动!

如今,“三北”工程进入六期工程建设期。容易治理的已经治理了,剩下的多是立地条件差、必须攻坚的“硬骨头”。

“硬骨头”怎么啃?

——变“单打独斗”为“抱团作战”。

过去治沙多数以行政区划为单位,各治各的,一些省市县交界处容易留下林草带断档盲点。

“三北”工程攻坚战打响后,涉及毛乌素沙地治理的四省区五市开展联防联治,今年新开工的重点项目全部向边界和上下风口靠拢;内蒙古、辽宁协同打造科尔沁沙地南缘的跨省区锁边林草带;内蒙古阿拉善盟、宁夏中卫市、甘肃民勤县在腾格里沙漠省界处开工建设阻沙生态防线。

完善顶层设计、协调安排特别国债和专项补助资金、加强林草生态用水保障……各部门各地同向发力,共同推动了“三北”工程攻坚战良好开局。

——科技治沙提升效能。

在宁夏中卫,工业化生产“刷状网绳式草方格沙障”,相比人工扎草方格可提高工作效率60%;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机械压制沙障速度更快,扎稻草的深度也让抗风固沙能力更强。

从种苗到技术再到机械,越来越多的治沙新品种新科技得到应用,提升了效能。

——“沙里生金”,探索可持续路径。

在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片区,新疆、甘肃等地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并带动优质牧草生产、畜牧业养殖、肉苁蓉生产加工等产业,构筑治沙又致富的生态防线。

“三北”工程是一项时间长、多线作战的大工程,除了国家加大投入力度以外,发挥内生动力、引入多方资本同样重要。

国家林草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到2030年,“三北”工程区林草覆盖率和沙化土地治理率将明显提高,乔灌草结构更加合理,防护体系将更加稳定。

已越关山,再眺雄峰。这将是一道更加坚固的绿色长城,更是一条永续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

新华社记者胡璐

[来源:新华网 编辑:王荣]

青岛话题

百人共拉一张网 2025灵山湾拉网节在西海岸新区热闹开场

09/05 07:37 / 青岛早报

9月4日,由青岛西海岸新区隐珠街道主办的2025灵山湾拉网节热闹开场,祭海祈福的庄严肃穆、民俗展演的欢腾热闹、百人拉网的同心协力,让这片滨海之地满是金秋开海的喜悦,也让渔家文化在欢声笑语中焕发生机。

青岛王哥庄港东渔码头上演海鲜盛宴 第一网收获超千斤

09/02 08:48 / 青岛晚报

1日上午,青岛王哥庄拥有近600年历史的港东渔码头举行开海仪式,老渔民们用最传统的方式祭奠大海,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深度报道

老字号重聚、新业态集结 青岛历史城区刮起“时尚风”

09/14 08:20 / 青岛日报

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期间,73岁的李学娟与老邻居们又一次走进大鲍岛。站在广兴里,往昔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她打开话匣子:“早年间,这里热闹得很,沿街是各家店铺,铺子后头就是院子,几十户人家挤在一起……”

《人民日报》关注青岛:一张信息网 兜牢健康保障底线

08/13 07:51 / 人民日报

“我们项目实现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居民的医疗健康数据被汇总整合,为精准诊疗提供有力支持。”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桑珠孜区区域医疗信息化能力提升项目负责人张铭扬说。

信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