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信网7月10日讯 (首席记者 丛黎 通讯员 李均雁)为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积极培育海洋生物医药科技与医疗新质生产力,7月5日上午,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与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在中国海洋大学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共建“医药转化联合创新中心”,携手聚力 “蓝色药库”海洋中药开发。中国工程院院士、海药院理事长、名誉院长管华诗,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海药院院长杜冠华,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党委书记王震,海慈医疗集团党委书记、总院长池一凡,集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总院长李兵等领导出席活动。签约仪式由海药院执行院长张栋华主持。双方领导班子及相关科室负责人约40人参加活动。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海药院院长杜冠华在发言中强调,与海慈医疗集团的合作,不仅是临床与科研的充分互动,也是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开展有组织科研,探索建立科研与临床双轮驱动的项目开发和技术应用路径,形成技术、产品的市场化供给和临床指导科研方向的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在增强两院的科研实力、创新活力、科技成果应用的同时,更为人民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集团党委书记、总院长池一凡表示,海慈医疗集团始终致力于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将传统中医与现代医学诊疗技术相结合,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医疗服务。海慈和海药院的合作,为从海洋生物医药角度提升中医药服务百姓生命健康的能力提供了更广阔思路。通过开展产学研系统性合作,把中医药领域、中西医结合领域的高质量科技成果转化到临床应用中,为中医药振兴发展,全方位保障人民健康开拓新的道路。
中国工程院院士、海药院理事长、名誉院长管华诗进行总结讲话,本次合作不仅是医、药融合发展的有益尝试,更是海洋中药现代化开发迈向国际舞台的积极探索。在传统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实践的有力支撑下,双方合作的高质量推进将进一步释放海洋中药的巨大潜力,加快海洋中药新药发现和已有涉海方剂的现代化、标准化开发应用。两大高能级平台的融合发展,要充分开放共享,整合优势资源力量,锚定“蓝色药库”海洋中药开发,力争在国际海洋药物开发领域取得更大成绩,让海洋中药造福人类。
正式签约后,面向未来,两院将紧密合作,围绕临床重大需求,深挖学科交叉优势,加强产学研系统性合作;就关键要素资源进行共享,探索科研与临床双轮驱动的项目开发和技术应用路径,形成技术、产品的市场化供给和临床指导科研方向的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加强两院在生物医药领域的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促进高水平的人才团队合作;开拓海药院医药科技成果及产品的应用场景、渠道,促进成果转化等。
[来源:信网 编辑:王熠冉]09/05 07:37 / 青岛早报
9月4日,由青岛西海岸新区隐珠街道主办的2025灵山湾拉网节热闹开场,祭海祈福的庄严肃穆、民俗展演的欢腾热闹、百人拉网的同心协力,让这片滨海之地满是金秋开海的喜悦,也让渔家文化在欢声笑语中焕发生机。
09/02 08:48 / 青岛晚报
1日上午,青岛王哥庄拥有近600年历史的港东渔码头举行开海仪式,老渔民们用最传统的方式祭奠大海,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09/14 08:20 / 青岛日报
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期间,73岁的李学娟与老邻居们又一次走进大鲍岛。站在广兴里,往昔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她打开话匣子:“早年间,这里热闹得很,沿街是各家店铺,铺子后头就是院子,几十户人家挤在一起……”
08/13 07:51 / 人民日报
“我们项目实现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居民的医疗健康数据被汇总整合,为精准诊疗提供有力支持。”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桑珠孜区区域医疗信息化能力提升项目负责人张铭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