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青岛财经生活服务门户

东营牵手宁波 黄河三角洲蓝碳跨省“变现”

2024/07/31 07:44

阅读:

原标题:东营牵手宁波,黄河三角洲蓝碳跨省“变现”

转让碳汇169.57吨,价值7527元。黄河入海口首笔海洋生态修复碳汇近日在宁波成功交易,专项用于宁波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替代性修复。

此前宁波象山某企业向外海域排放废水,损害海域环境。当地生态环境部门与企业达成协议,企业“以碳代偿”,购买碳普惠减排量承担损害责任。

海洋碳汇,即蓝碳,是利用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海洋中的过程、活动和机制。目前,新增碳汇才可交易。此次交易碳汇便来自黄河三角洲的永丰河南盐地碱蓬修复项目。

“这是2023年黄河三角洲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一部分,对575公顷的盐沼湿地生态系统进行修复。东营市三角洲养殖繁育有限公司引入社会资本,承担修复和后期养护工作。”东营市海洋发展研究院生态资源研究室主任董洁说。

经核算,2023年5月20日到2024年5月20日一个核算期内,该项目边界内年度可交易碳汇量1811.7939吨,可产生经济效益8万多元。这些碳汇在宁波产权交易中心上架后,即完成首笔交易。

生态保护修复,是促进自然生态系统质量整体改善,增加优质生态产品供给的重要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下游的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暖温带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要做好保护工作,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提高生物多样性。

董洁介绍,此前,当地一些区域滨海盐沼生态系统衰退、岸线防护天然屏障遭破坏等问题突出。2020年以来,东营市实施海洋生态修复项目,累计修复滨海湿地4537公顷,退养还滩678.57公顷,修复岸线18.15公里。现在,黄河口蓝天白云、飞鸟成群,生态系统有效恢复,固碳增汇效果显著。

2021年,东营市成为全国首批、黄河流域首个全市域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如何在生态修复的基础上,助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当地一直在探索。

黄河三角洲生态修复效果,也引起了宁波海洋研究院的关注。经多次洽谈、实地考察,该院牵线促成了此次合作。

“经系统修复,当地生态产品价值已经显现。”宁波海洋研究院副研究员何丛颖说,“虽然首笔交易量不算大,但意义不小。浙江是‘两山’理论的发源省份,正大力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黄河三角洲是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主战场之一。两地跨区域合作,有助于扩大蓝碳‘朋友圈’,共同探索全国统一大市场趋势下的蓝碳交易机制。”

“首单交易达成,迈出了‘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增汇—碳汇价值实现—促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良性循环的重要一步。”董洁说,后续将在与各方的合作交流中,探索优化碳汇与生态修复协同增效路径。

(大众日报记者 赵丰 李明 贾瑞君 娄和军)

[来源:大众日报 编辑:王荣]

青岛话题

百人共拉一张网 2025灵山湾拉网节在西海岸新区热闹开场

09/05 07:37 / 青岛早报

9月4日,由青岛西海岸新区隐珠街道主办的2025灵山湾拉网节热闹开场,祭海祈福的庄严肃穆、民俗展演的欢腾热闹、百人拉网的同心协力,让这片滨海之地满是金秋开海的喜悦,也让渔家文化在欢声笑语中焕发生机。

青岛王哥庄港东渔码头上演海鲜盛宴 第一网收获超千斤

09/02 08:48 / 青岛晚报

1日上午,青岛王哥庄拥有近600年历史的港东渔码头举行开海仪式,老渔民们用最传统的方式祭奠大海,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深度报道

老字号重聚、新业态集结 青岛历史城区刮起“时尚风”

09/14 08:20 / 青岛日报

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期间,73岁的李学娟与老邻居们又一次走进大鲍岛。站在广兴里,往昔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她打开话匣子:“早年间,这里热闹得很,沿街是各家店铺,铺子后头就是院子,几十户人家挤在一起……”

《人民日报》关注青岛:一张信息网 兜牢健康保障底线

08/13 07:51 / 人民日报

“我们项目实现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居民的医疗健康数据被汇总整合,为精准诊疗提供有力支持。”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桑珠孜区区域医疗信息化能力提升项目负责人张铭扬说。

信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