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原标题:东营牵手宁波,黄河三角洲蓝碳跨省“变现”
转让碳汇169.57吨,价值7527元。黄河入海口首笔海洋生态修复碳汇近日在宁波成功交易,专项用于宁波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替代性修复。
此前宁波象山某企业向外海域排放废水,损害海域环境。当地生态环境部门与企业达成协议,企业“以碳代偿”,购买碳普惠减排量承担损害责任。
海洋碳汇,即蓝碳,是利用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海洋中的过程、活动和机制。目前,新增碳汇才可交易。此次交易碳汇便来自黄河三角洲的永丰河南盐地碱蓬修复项目。
“这是2023年黄河三角洲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一部分,对575公顷的盐沼湿地生态系统进行修复。东营市三角洲养殖繁育有限公司引入社会资本,承担修复和后期养护工作。”东营市海洋发展研究院生态资源研究室主任董洁说。
经核算,2023年5月20日到2024年5月20日一个核算期内,该项目边界内年度可交易碳汇量1811.7939吨,可产生经济效益8万多元。这些碳汇在宁波产权交易中心上架后,即完成首笔交易。
生态保护修复,是促进自然生态系统质量整体改善,增加优质生态产品供给的重要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下游的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暖温带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要做好保护工作,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提高生物多样性。
董洁介绍,此前,当地一些区域滨海盐沼生态系统衰退、岸线防护天然屏障遭破坏等问题突出。2020年以来,东营市实施海洋生态修复项目,累计修复滨海湿地4537公顷,退养还滩678.57公顷,修复岸线18.15公里。现在,黄河口蓝天白云、飞鸟成群,生态系统有效恢复,固碳增汇效果显著。
2021年,东营市成为全国首批、黄河流域首个全市域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如何在生态修复的基础上,助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当地一直在探索。
黄河三角洲生态修复效果,也引起了宁波海洋研究院的关注。经多次洽谈、实地考察,该院牵线促成了此次合作。
“经系统修复,当地生态产品价值已经显现。”宁波海洋研究院副研究员何丛颖说,“虽然首笔交易量不算大,但意义不小。浙江是‘两山’理论的发源省份,正大力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黄河三角洲是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主战场之一。两地跨区域合作,有助于扩大蓝碳‘朋友圈’,共同探索全国统一大市场趋势下的蓝碳交易机制。”
“首单交易达成,迈出了‘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增汇—碳汇价值实现—促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良性循环的重要一步。”董洁说,后续将在与各方的合作交流中,探索优化碳汇与生态修复协同增效路径。
(大众日报记者 赵丰 李明 贾瑞君 娄和军)
[来源:大众日报 编辑:王荣]06/30 08:48 / 青岛晚报
政策调整后申请条件将大大放宽。单身申购保障性住房的,住房面积须在35.3平方米以下,两口之家、三口之家、四口之家的申购限制分别为70.6平方米、105.9平方米、141.2平方米,可以说是涵盖了大多数工薪收入家庭。
05/31 19:16 /
青岛市发布“漫游青青之岛,粽享端午时光——2025年端午佳节主题线路推荐”,涵盖滨海漫步、露营派对、康养生态、民俗文博、户外健身、光影休闲、非遗美食八大特色主题。
06/27 07:48 / 青岛日报
有关数据显示,青岛“谷子经济”近年来的年均增速达25%。“在初期阶段的门店经济之外,可以开发与电影产业、时尚产业的关联价值。
06/08 07:54 / 青岛日报
从最初单纯的生态绿地,到如今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生活客厅”,公园的角色不断演变,也面临着如何平衡公共属性、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及适度商业化发展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