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青岛财经生活服务门户

历时6个月盾构机顺利穿越大沽河 青岛地铁全速掘进

2024/11/01 07:43

阅读:

原标题:地铁8号线支线下穿青岛“母亲河”

“第1146环管片拼装完毕,胶州湾3号盾构机下穿大沽河任务顺利完成!”紧盯着屏幕上的各项数据,盾构项目负责人刘君长舒了一口气。平静河水之下,一场惊心动魄的穿越之旅圆满收官。

裂隙水成掘进施工“拦路虎”

青岛地铁8号线支线下穿青岛的“母亲河”——大沽河。由于下穿河道的盾构施工不能从地表进行地质钻探,无法确定地层裂隙情况,给施工增加了一定难度。更具挑战的是,河道下的岩层往往含水量较高,裂隙水成为掘进施工的“拦路虎”。“裂隙水就是存在于岩石裂隙中的地下水,由于岩石裂隙发育的复杂性和不规律性,往往很难判断其中的水量。”施工主管武涛涛眉头紧锁,“正常掘进就如同和面,渣土像面粉一样与一定的改良剂混合均匀,就能通过盾构机尾端土仓中的皮带机运输出去。碰到发育好的裂隙水,地下水会快速补给至土仓,若是水量水压急剧增大,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喷涌渗漏水等问题,甚至导致盾构机受损、隧道被淹。”为了应对裂隙水的侵扰,项目团队决定采用隧道地震波法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同时使用高分子聚合物进行渣土改良。

“高分子聚合物能提高和易性,就像粘合剂一样,能把渗水和渣土吸附聚集在一起,方便快速运输出去,减少裂隙水喷涌。”武涛涛和技术团队的优化方案针对性很强,但出乎大家意料的是,下穿掘进过程中,盾构机遇到的裂隙水不仅频繁,且量大水急。现场流量计实测显示,裂隙水压普遍达到了0.3兆帕,相当于1平方米见方的桌子上压着30吨的重物,水量最大可达8立方米每分钟,一刻钟便能灌满一间标准办公室。

仅用两天自制新工具

“水太大了,高分子聚合物一时难以将水体和渣土混合,就像和面水放多了难以成形一样,皮带机运输一个劲儿掉渣,工友们清理起来费时费劲!”盾构机起推不久,班组长孟祥国就报告了令人揪心的消息。眼看隧道积水积泥,工友们只得泡在泥水中作业,施工效率显著下降。刘君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打破僵局,技术团队与工友们集思广益,一方面调整出渣口皮带机高度,减小渣土上坡的角度;另一方面用橡胶皮带对出渣口进行包裹,提高皮带携渣能力,减少洒漏。他们还为皮带机定制了小型渣土箱,用于接住漏渣。经过一系列优化,清渣效率明显提升。

盾构机掘进前方的遇水难题稍有缓解,后方地质汇水又送来突然一击。“已通过的裂隙水地层段在管片壁后形成汇水通道。后方汇水不断向土仓内涌入,已成型的管片就会有上浮的风险。”刘君面色凝重,“我们必须进一步压缩注浆凝固时间,让管片与地层之间的浆液赶在汇水之前凝固,让水流无处可渗。”沿着他的思路,技术团队一番讨论后提出解决方法:制作双同步注浆装置,在原有同步注浆管道内设置水玻璃管道,将注浆液凝固时间由6小时缩短为40秒,减小浆液损失,快速固定管片。

仅用两天,技术团队就自制了新型注浆混合器,并通过反复试验进一步优化了注浆配合比,摸清了最佳注浆时间和注浆量。新工艺迅速投入使用,盾构司机打起十二分精神,紧盯着掘进参数。盾构机掘进向前,一环环管片铺装成隧道。水泥砂浆通过新装置迅速注入到管片与地层之间。在精确配合比、精准注浆量和最佳注浆时间三重作用下,混凝土快速凝固,管片隧道与地层稳固连接,后方汇水再无可乘之机。攻克重重难关,历时6个月的奋斗,盾构机顺利穿越大沽河。建设者们以智慧和勇气打赢了这场挑战自然的攻坚战。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掌上青岛 记者 徐美中

[来源:青岛晚报 编辑:陆云琦]

青岛话题

百人共拉一张网 2025灵山湾拉网节在西海岸新区热闹开场

09/05 07:37 / 青岛早报

9月4日,由青岛西海岸新区隐珠街道主办的2025灵山湾拉网节热闹开场,祭海祈福的庄严肃穆、民俗展演的欢腾热闹、百人拉网的同心协力,让这片滨海之地满是金秋开海的喜悦,也让渔家文化在欢声笑语中焕发生机。

青岛王哥庄港东渔码头上演海鲜盛宴 第一网收获超千斤

09/02 08:48 / 青岛晚报

1日上午,青岛王哥庄拥有近600年历史的港东渔码头举行开海仪式,老渔民们用最传统的方式祭奠大海,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深度报道

老字号重聚、新业态集结 青岛历史城区刮起“时尚风”

09/14 08:20 / 青岛日报

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期间,73岁的李学娟与老邻居们又一次走进大鲍岛。站在广兴里,往昔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她打开话匣子:“早年间,这里热闹得很,沿街是各家店铺,铺子后头就是院子,几十户人家挤在一起……”

《人民日报》关注青岛:一张信息网 兜牢健康保障底线

08/13 07:51 / 人民日报

“我们项目实现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居民的医疗健康数据被汇总整合,为精准诊疗提供有力支持。”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桑珠孜区区域医疗信息化能力提升项目负责人张铭扬说。

信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