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原标题:从坑坑洼洼到又平又直,山东当地政府为老人“买”来十平方米阳光
“以前院子里坑坑洼洼的,我坐在轮椅上走得很吃力,再碰到下雨天,我连屋门都出不去。现在这条小路又平又直,从房屋门口一直修到了院子大门。”近日,临沂市兰山区半程镇枣林庄村村民胡乃庆告诉记者。
午后的阳光洒进这处农家小院,年逾古稀的胡乃庆转着轮椅推开房门,沿路面挪到了阳光里。自从院子里修了一条10米长、宽约1米的水泥小路后,胡乃庆晒太阳的范围便沿着路面扩大了10平方米。老人说,小院里多出来的阳光,是政府帮他“买”来的。
“近年来,兰山区投入资金240多万元,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全区1200多名高龄、残疾、空巢、独居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兰山区民政局养老服务科科长闵祥林介绍,每一户适老化改造方案都是经过专业人员入户评估,根据老年人的实际需求确定,确保改造后能最大限度便利老年人居家养老生活。
临沂是养老大市,目前共有60岁以上老年人255.19万,接近全省老年人口总数的1/9,是全省老年人口最多的市。2024年10月,临沂市出台《加强和改进困难老年人关爱服务工作方案》,提出要以“室内行走便利、如厕洗澡安全、厨房操作方便、居家环境改善、智能安全监护、辅助器具适配”为目标,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2025年年底前每年改造不少于7000户,累计改造完成2.8万户。
“我们根据政府列出的改造名单,逐个上门摸情况听需求,再结合服务清单进行改造。”山东健康·益寿光年临沂颐养中心院长陈晓静说,“就像胡乃庆老人双腿不能行走,给他安装扶手,不如在他的院子里修一条硬化小路。”
与胡乃庆老人不同,百岁老人娄桂花家中安装了扶手。一走进娄桂花老人家,就能看到醒目的黄色扶手被安装在客厅、卧室、卫生间的墙壁上。“以前没有扶手的时候,为了省力,她拄拐走路都要把肩膀靠在墙上慢慢挪动,长年累月,墙都被磨掉了一层皮。”照顾老人的阿姨说,“卫生间也有扶手,还装了防滑地垫,老人如厕更方便、更安全。”
养老不只需要物质支持,更需要精神陪伴。在兰山区金雀山街道的傅家屯小区,居民傅洪亮家门口的菜园被老伴儿王宗云收拾得井井有条,小葱、菠菜长得郁郁葱葱,临沂乐老汇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南坛服务站护理员孙德珍正在帮老人收菠菜。“家务活我还能干,但是一些重活我实在干不动了,就打电话叫小孙来帮忙。”王宗云说,“儿子女儿不常在身边,我一个人照顾身体不太利索的老伴儿,小孙会帮我洗洗大件衣物,跑跑腿,还能陪我说说话,帮了我不少忙。”
王宗云坦言,虽然社区工作人员提前给自己打了招呼,但孙德珍第一次上门服务时,王宗云以为护理员可能来几次拍完照就不来了,帮不到什么忙。“没想到都两个月了,小孙每个星期都会来,生活方便了许多。”相较于适老化改造,上门养老服务需要一个更长的服务周期,通常护理员第一次上门做不了太多工作,需要多服务几次才能取得老人的信任。
“适老化改造和上门养老服务,都是特殊困难老人居家养老的‘刚需’。我们会为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帮代办等服务,让老人的生活更舒心一些。”临沂乐老汇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南坛服务站站长李志朋说。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记者 王思晴 通讯员 高静 刘英)
[来源:大众日报 编辑:李源菁]09/05 07:37 / 青岛早报
9月4日,由青岛西海岸新区隐珠街道主办的2025灵山湾拉网节热闹开场,祭海祈福的庄严肃穆、民俗展演的欢腾热闹、百人拉网的同心协力,让这片滨海之地满是金秋开海的喜悦,也让渔家文化在欢声笑语中焕发生机。
09/02 08:48 / 青岛晚报
1日上午,青岛王哥庄拥有近600年历史的港东渔码头举行开海仪式,老渔民们用最传统的方式祭奠大海,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09/14 08:20 / 青岛日报
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期间,73岁的李学娟与老邻居们又一次走进大鲍岛。站在广兴里,往昔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她打开话匣子:“早年间,这里热闹得很,沿街是各家店铺,铺子后头就是院子,几十户人家挤在一起……”
08/13 07:51 / 人民日报
“我们项目实现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居民的医疗健康数据被汇总整合,为精准诊疗提供有力支持。”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桑珠孜区区域医疗信息化能力提升项目负责人张铭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