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青岛财经生活服务门户

武王墩一号墓出土1万余件文物 确认墓主人身份为楚考烈王

2025/01/09 15:32

阅读:

原标题:武王墩一号墓出土1万余件文物,确认墓主人身份为楚考烈王

记者从安徽省文物部门获悉,淮南武王墩一号墓的野外考古工作日前已全部结束。

武王墩墓地是一座带围壕的大型独立陵园,面积约150万平方米。武王墩一号墓共出土各类文物1万余件(组)。根据墓葬规模和结构形制、出土文物及文字材料,对照历史文献综合分析,武王墩一号墓主人身份基本可以确认为《史记·楚世家》记载的战国晚期楚考烈王。

武王墩墓地利用古河道修筑围壕,整体近似方形。武王墩一号墓坐落在陵园中部,上部保存高约14米的封土,墓坑为近方形竖穴土坑,边长51米、深20米,东侧有长约42米的斜坡墓道,墓坑四壁有21级台阶逐级内收,坑内填土层层夯实。墓坑中部用枋木构筑“亚”字形椁室。椁室分为九室,中央为棺室,内置三重髹漆木棺,棺室四周分列八个侧室,放置各类随葬器物。椁室所用木材上均写有墨书文字及与之对应的刻凿符号,标示椁板方位和侧室名称。墨书文字格式大体一致,是目前发现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的楚国墨书文字。

武王墩一号墓出土最高等级的礼器组合,包括基本完整的礼容器、礼乐器组合,是讨论楚国丧葬礼制中“器用制度”的重要资料。礼容器核心为九件一组的束腰平底升鼎,与之搭配的八件铜方座簋、八件铜簠,构成当时九鼎八簋八簠的最高等级器用组合。礼乐器包括两套共23件编钟、一套20件编磬,不少于50件一套的瑟,至少5种类型的鼓,以及不少于10件一套的竽。乐器组合面貌与战国早中期高等级楚墓相比变化较大,大型组合编钟被丝竹类乐器取代,体现了战国时期楚国礼乐文化的发展演变。

发现“以俑代人”的殉葬系统。一号墓西侧室出土280件木俑,其中西一室初步推测是一座仪仗俑室,80余件木俑与漆木模型车、木模型剑、竽同出;西二室初步推测是一座歌舞俑室,200余件与漆木模型车、瑟、竽等同出。武王墩一号墓木俑规模大、种类多、保存完好,属楚墓中首见,其性质应是墓主生前出行仪仗、乐舞队队伍的明器化呈现。

武王墩墓地年代明确,陵园布局清晰完整;一号墓是两周时期结构保存最完整、铜礼器组合最清晰、身份最明确的王级墓葬,规模巨大、结构复杂、出土文物众多,蕴含丰富的历史信息,是东周考古的标尺,是楚文化与东周政治制度、科学技术、礼仪风俗、文化艺术的生动样本,是中华文明灿烂成就的突出体现。

(总台央视记者 田云华 邵舒宽)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王熠冉]

青岛话题

百人共拉一张网 2025灵山湾拉网节在西海岸新区热闹开场

09/05 07:37 / 青岛早报

9月4日,由青岛西海岸新区隐珠街道主办的2025灵山湾拉网节热闹开场,祭海祈福的庄严肃穆、民俗展演的欢腾热闹、百人拉网的同心协力,让这片滨海之地满是金秋开海的喜悦,也让渔家文化在欢声笑语中焕发生机。

青岛王哥庄港东渔码头上演海鲜盛宴 第一网收获超千斤

09/02 08:48 / 青岛晚报

1日上午,青岛王哥庄拥有近600年历史的港东渔码头举行开海仪式,老渔民们用最传统的方式祭奠大海,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深度报道

老字号重聚、新业态集结 青岛历史城区刮起“时尚风”

09/14 08:20 / 青岛日报

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期间,73岁的李学娟与老邻居们又一次走进大鲍岛。站在广兴里,往昔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她打开话匣子:“早年间,这里热闹得很,沿街是各家店铺,铺子后头就是院子,几十户人家挤在一起……”

《人民日报》关注青岛:一张信息网 兜牢健康保障底线

08/13 07:51 / 人民日报

“我们项目实现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居民的医疗健康数据被汇总整合,为精准诊疗提供有力支持。”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桑珠孜区区域医疗信息化能力提升项目负责人张铭扬说。

信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