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原标题:万华:创新不停歇,产品入万家
本报记者 从春龙
“以前只知道咱们烟台万华很牛,没想到身上穿的、家里用的、出门坐的,都有万华的产品。”1月7日,烟台万华化学的展厅迎来一个参观团,市民吴女士看着汽车、沙发、纺织品、玩具、化妆品等琳琅满目的生活用品,以及高铁、飞机、风电等大型装备,由衷地赞叹道。
烟台合成革厂是万华的前身,当年创立的初衷就是解决老百姓穿皮鞋的问题。如今,皮鞋的问题早已解决,万华化学的产品以更多形态走进了千家万户。
“化学,让生活更美好”是万华的使命。展厅里每一件能够造福百姓的产品,都源于孜孜不倦的创新。
“那边就是我们的40万吨环氧丙烷生产装置,采用万华自主研发的、国际领先的POCHP技术,从工艺流程到催化剂均为自主研发,同时还实现了核心关键设备全部国产化。”1月7日,记者跟随万华化学(蓬莱)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帅,登上园区消防大楼顶楼。天台视野开阔,举目四望,烟台万华新材料低碳产业园一期的十几套生产装置已陆续投产。
环氧丙烷,听名字似乎离老百姓很遥远,但其实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这瓶无色液体,就是用环氧丙烷生产的聚醚多元醇,它跟我们的拳头产品MDI配合使用,可以生产软泡聚氨酯,就是我们常说的海绵,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软体家居产品。”在万华化学的展厅里,研发工程师虞根海指着汽车座椅、沙发、床垫等产品说道。
万华新材料低碳产业园一期项目从2022年开工建设,两年多时间落地十几套装置,平均算下来每个季度就有一套装置投产。这几年是万华化学技术成果集中落地转化期,万华新材料低碳产业园正是为承接这些成果而设立。
让这些新技术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是对创新的战略定力,是鼓励创新的良好生态。
以生产环氧丙烷的POCHP技术为例,涉及过氧化、环氧化、氢解三个关键步骤。其中,环氧化和氢解环节都要有催化剂的参与。环氧化催化剂和氢解催化剂开发难度极大,万华实现了从催化剂基础配方、生产工艺到生产专用设备的创制开发。
“以氢解催化剂为例,氢解过程温度比较高,过程中还容易脱水、聚合及过度加氢,导致生成经济价值不高的副产物如异丙基环己烷。因此对催化剂的强度、抗烧结性、选择性都有比较高的要求。”万华研究院催化剂课题组负责人李作金说。
万华启动研发项目时,国内用得比较多的是贵金属催化剂,其价格较高,且转化率和选择性均不理想。“基于对反应和催化剂的深入理解,万华开展了新型氢解催化剂的设计开发,启用了9套实验装置,对400多种配方体系进行验证。”李作金说,研发最吃紧的时候,他和同事吃住在单位,9台装置24小时不停,他们的实验室被称为“长明实验室”。
经过反复“失败”,团队最终攻克相关难题,非金属氢解催化剂取得成功。现在生产每吨环氧丙烷,用在氢解催化剂上的成本比之前下降了3/4,生产过程中还不产生副产品,可以将原材料“吃干榨净”,经济效益更高。
良好的创新生态,激发了大家的干劲。李作金的团队平均年龄不足30岁。从2008年至今,这个团队已经成功研发20多款催化剂。
“万华始终把技术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来培养。”万华化学常务副总裁、中央研究院院长华卫琦告诉记者,POCHP这个技术的研发,全过程共有300多位万华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参与,前后历时近10年。当前,万华的POCHP产业化实现年产能40万吨,全球最大,不管是能耗还是环保水平,都是全球领先。靠着对技术的执著,万华已经有14项全球首创技术、47项打破“卡脖子”技术、超过6200项发明专利。
[来源:大众日报 编辑:孙宝震]09/05 07:37 / 青岛早报
9月4日,由青岛西海岸新区隐珠街道主办的2025灵山湾拉网节热闹开场,祭海祈福的庄严肃穆、民俗展演的欢腾热闹、百人拉网的同心协力,让这片滨海之地满是金秋开海的喜悦,也让渔家文化在欢声笑语中焕发生机。
09/02 08:48 / 青岛晚报
1日上午,青岛王哥庄拥有近600年历史的港东渔码头举行开海仪式,老渔民们用最传统的方式祭奠大海,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09/14 08:20 / 青岛日报
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期间,73岁的李学娟与老邻居们又一次走进大鲍岛。站在广兴里,往昔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她打开话匣子:“早年间,这里热闹得很,沿街是各家店铺,铺子后头就是院子,几十户人家挤在一起……”
08/13 07:51 / 人民日报
“我们项目实现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居民的医疗健康数据被汇总整合,为精准诊疗提供有力支持。”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桑珠孜区区域医疗信息化能力提升项目负责人张铭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