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原标题:我把我讲给你听:跨越90年,红色电波永不消逝
人民日报客户端贵州频道苏滨
纪念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人民日报客户端贵州频道推出“我把我讲给你听”专栏,今天讲述“跨越90年,红色电波永不消逝”的故事。
一部电台的力量有多大?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于缺少电台器材,红军通信多是靠传令兵和交通员的两条腿,条件好一点就骑马传递,少量的有线电话用于作战,严重影响部队及时传递军事命令、掌握敌人动向。直到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国民党军“送来”“半部电台”,红军才有了自己的“千里眼”“顺风耳”。
90年前,“嘀嗒、嘀嗒”的红色电波,指引着中国革命走向胜利。90年后,一部沉浸式演出剧目,生动地将历史照进现实。
《伟大转折》演艺综合体是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设区的标志性项目之一。2024年1月起,沉浸式演出剧目《伟大转折》在遵义市凤凰山文化广场的剧场上演,不少学校组织学生前来观看,现场上一堂生动的思政课。目前已演出800余场,观众突破28万人次,单日演出场次最高达7场。
一部剧成为思政教育的一堂课,推动“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指引当代年轻人深刻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努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也成为贵州遵义创新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利用的注脚。
90年前,“嘀嗒、嘀嗒”的红色电波,见证着中国革命一个又一个胜利。90年后,学校思政课教师,沉浸式剧目演员,乃至各行各业的年轻人,他们正以各自的方式,将红色融入日常,把历史照进现实,从中汲取精神力量。红色电波,永不消逝!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编辑:孙宝震]09/05 07:37 / 青岛早报
9月4日,由青岛西海岸新区隐珠街道主办的2025灵山湾拉网节热闹开场,祭海祈福的庄严肃穆、民俗展演的欢腾热闹、百人拉网的同心协力,让这片滨海之地满是金秋开海的喜悦,也让渔家文化在欢声笑语中焕发生机。
09/02 08:48 / 青岛晚报
1日上午,青岛王哥庄拥有近600年历史的港东渔码头举行开海仪式,老渔民们用最传统的方式祭奠大海,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09/14 08:20 / 青岛日报
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期间,73岁的李学娟与老邻居们又一次走进大鲍岛。站在广兴里,往昔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她打开话匣子:“早年间,这里热闹得很,沿街是各家店铺,铺子后头就是院子,几十户人家挤在一起……”
08/13 07:51 / 人民日报
“我们项目实现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居民的医疗健康数据被汇总整合,为精准诊疗提供有力支持。”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桑珠孜区区域医疗信息化能力提升项目负责人张铭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