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青岛财经生活服务门户

寻年味 | 过年啦!非遗“闹”除夕,解锁传统年的新魅力

2025/01/28 23:29

阅读:

原标题:寻年味|过年啦!非遗“闹”除夕,解锁传统年的新魅力

编者按:

春节,中国人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2025年,我们将迎来首个“人类非遗版”春节。那么过年,过的是什么?什么是中国年味?山东各地还有哪些你不知道的年俗呢?从腊月廿三开始,大众新闻客户端每日推出一期“非遗里的山东春节”,带您一起寻年味儿。

龙腾瑞气辞旧岁,蛇舞新春迎福来

红色的春联与福字贴满门窗

街头巷尾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儿

喜气洋洋又充满幸福

就在今天

除夕这个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情感的日子

迈着欢快的脚步,来到我们身边

除夕

是旧年的终点

也是新年的起点

它宛如一条时光的纽带

连接着过去与未来

而今年春节

是首个“非遗版”春节

全国各地正以其独有的非遗形式

庆祝着新年

以笔、墨、纸等为主要工具材料

组成特有的造型符号和笔墨韵律

通过汉字书写进行信息交流与情感沟通

中国书法伴随汉字的产生与演变而发展

历经3000多年历史

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性符号

它在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非遗名录

于次年被列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我国

剪纸早已交融于人们的社会生活

在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出土的

北朝时期的五幅团花剪纸

是中国最早的剪纸作品

每逢节日

人们会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

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

2006年

剪纸艺术被列入首批国家非遗名录

2009年

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始于唐代,发源于安徽泾县

宣纸距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

润墨好、抗老化、防虫蛀、不变形的宣纸

要经过108道工序

有着“纸寿千年”的美誉

从古至今,世代相传

这是承载中国千年文化的“活化石”

2006年

宣纸制作技艺被列入

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项目名录

2009年

该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提起皮影戏

又叫“影子戏”或“灯影戏”

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

利用光源照射用隔亮布进行表演的戏剧

它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

在元代就已传至西亚和欧洲

皮影艺人在幕后一边用木杆操控影偶

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

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

可谓是

“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挥舞百万兵”

自古以来

中国人就种茶、采茶、制茶和饮茶

经过杀青、闷黄、渥堆、萎凋

做青、发酵、窨制等核心技艺

发展出绿茶、黄茶、黑茶

白茶、乌龙茶、红茶六大茶类

及花茶等再加工茶2000多种茶品

通过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万里茶道等

茶穿越历史、跨越国界,飘香世界各地

2022年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

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非遗的魅力

在于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

更是文化的传承者

我们欣赏非遗、品味传统年俗

并非简单地回味

而是为这些文化瑰宝注入新的活力

今晚

我们围坐桌前品尝年夜饭的团圆味

我们观赏春晚感叹传统艺术的创新表达

今年春节

因“人类非遗版”的加持,注定更加闪耀

[来源:大众新闻客户端 编辑:王熠冉]

青岛话题

外地游客点赞青岛地铁 被这座城市暖到了

05/06 15:29 / 青岛晚报

截至5月4日,青岛地铁假期累计客运量达824.21万人次,客流数据背后,不仅是城市脉搏的蓬勃跃动,更承载着千万人次的“畅达幸福”之旅,流淌着这座城市的温度与美好。

情绪消费兴起 有宣传含“微醺”字眼存在“擦边”风险

04/18 07:26 / 青岛日报

买解压玩具释放工作压力,下单购买虚拟商品获取精神愉悦,求旅游搭子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加注重取悦自己,愿意为“情绪价值”埋单。然而,在情绪消费兴起的同时,乱象也不容忽视。

深度报道

资源亮相“出圈” “很City”的青岛发出文旅之约

04/25 07:20 / 青岛日报

透过开幕式的精彩画面和推介,“爱达·魔都号”邮轮、奥帆中心《寻梦沧海》演艺等文旅场景,崂山风景区、青岛东方影都等文旅地标熠熠生辉

当影视镜头对准青岛老城区 一街一景皆故事

04/18 08:09 / 青岛日报

影视镜头常常对准历史时空与繁华摩登交错的青岛老城区,以鲜活和重生的代入感,解读着这座城市最浓郁、最生动的底色

信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