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青岛财经生活服务门户

信号山:直击“3·15”晚会现场 穿透消费迷雾解码商业陷阱

2025/03/16 11:34 信网

阅读:

今年“3·15”晚会如期而至,聚焦“共铸诚信 提振消费”主题,晚会案例从食品安全、卫生用品的致命漏洞,到家电维修乱象、造假电缆的灰色狂欢,从数据隐私的疯狂掠夺到手机抽奖骗局的精准收割,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挑战已从单一的消费领域升级为系统性的消费风险。

通过这些案例,可以看到在数字经济与全球化交织的当下,消费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但光鲜表象下潜藏的消费陷阱与违法侵权问题愈发隐蔽化、复杂化、技术化。

食品安全与卫生用品:健康威胁的产业化危机

食品安全是民生之基,而屡禁不止的非法添加,让“科技与狠活”从一个网络调侃梗,成为围绕民众嘴边最多的一句口头禅。小小虾仁暗藏玄机,商家为给虾增重,超量添加“保水剂”,而“保水剂”就是常用复合磷酸盐,如果长期过量摄入,则会导致人体消化系统出现问题、缺钙、心脑血管疾病的产生。这些“科技狠活”被不良商家不管其“五毒俱全”,也照样违法添加,使食物变得色香味俱全,以最低成本获得最大利益。

“自由点”“全棉时代”“babycare”等知名品牌残次料竟被直接翻新,并且不经过任何消毒卫生措施,直接流入一次性卫生产品市场售卖,规模之大、销量之大令人咋舌。一次性内裤面料材质的“货不对板”,包装上的“灭菌技术”成了噱头,生产车间的脏乱差,让人看的直皱眉头,贴身卫生用品的曝光让许多网友陷入焦虑状态,直呼“这也能塌房”、“一个人轻轻地碎了”。目前,山东济宁市联合调查组已查封“翻新卫生巾”涉事企业,企业负责人已被控制。

家电维修“唱双簧”高收费:避坑难度再升级

家电维修知名平台“啄木鸟”,培训上门维修人员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想方设法地对客户高收费,甚至出现只打开水龙头就要收费100元的消费闹剧,如果客户嫌贵,还可以表演一出“双簧戏”给顾客看,这让许多的客户气愤不已。而此前信网就对“啄木鸟”公司因维修不当,引起热水器爆炸事故,让维修师傅承担法律责任的事件进行过报道(详见《维修后燃气热水器爆炸了 啄木鸟因维修操作不当被判赔》)。

就在3·15晚会曝光维修刺客“啄木鸟”事件后,“啄木鸟”家庭维修官方微博迅速道歉,称已成立专项调查组,将对报道情况进行彻查,彻查完成后,将第一时间宣布彻查结果。

电子签平台借钱套路:精准收割的陷阱

“向陌生人借钱”用电子签平台打一张“电子欠条”,被许多急需资金周转的人看做解决难题的“万能钥匙”,可是其线上线下分开操作利率的违规玩法,让借款人背上了高利贷和“砍头息”,而平台的放款方都是做假账号来规避风险,目的就是让受害人找不到起诉对象,无法维权。

甚至去世人的信息也能用于做假账号,即使是被人告,放款人的资料也是无法查证的,而平台通过欠条收取借款人手续费,出了问题,谁也不担责任。互联网时代,新的商业模式,新的借贷金融办法,通过网络平台层出不穷,只有净化网络借贷环境,查处问题漏洞,才能保障消费者权益。

数据黑产形成产业链:互联网时代的“无痛掠夺”

“获客软件”强行抓取用户通讯录、定位等信息,AI外呼智能机器人,则利用获客软件偷取的电话号码、用户资料等信息,对消费者进行“狂轰滥炸”,整个环节被串联成一条灰色产业链。海量用户的信息都被这成百上千的数字标签打上了记号便于交易,成为待售的商品,营造了一场无声的社会信任危机。甚至在生活中还有很多扫码场景被“手机抽奖”利用,抓住海量“沉默用户”的空子,悄然敛财,引发消费陷阱。数据信息安全问题屡禁不止的根源就是暴利与低成本博弈,黑产单笔交易利润可达千万级,导致“罚不如赚”。

破局之道:从单一监管到多元共治

用技术赋能监管,实现食品、商品流通全链条透明化。加强企业内部监管,通过制度重构,提高违法阈值,推行“终身追责制”,企业主要责任人需对重大侵权事件承担刑事连带责任,降低消费者的维权成本。

在2025年的今天,只有打破“治理跟随乱象”的被动循环,构建企业自律、监管进化、公众参与的共治网络,才能让消费者真正从“猎物”变为“主权者”。这场消费权益保卫战,不仅关乎消费者个体的钱包与健康,更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终极试金石,只有营造更有诚信、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才能让民众敢消费、愿消费。

信网评论员 王荣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到来之际,信网推出系列报道,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信网,我们一起共筑满意消费。

1 拨打信网新闻热线:0532-80889431;

2 通过信网官方微博:@信网;

3 通过微信公众号:信传媒(xinwangquanmeiti)、有好信儿(qd-yhxin)。

[来源:信网 编辑:陆云琦]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
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青岛话题

外地游客点赞青岛地铁 被这座城市暖到了

05/06 15:29 / 青岛晚报

截至5月4日,青岛地铁假期累计客运量达824.21万人次,客流数据背后,不仅是城市脉搏的蓬勃跃动,更承载着千万人次的“畅达幸福”之旅,流淌着这座城市的温度与美好。

情绪消费兴起 有宣传含“微醺”字眼存在“擦边”风险

04/18 07:26 / 青岛日报

买解压玩具释放工作压力,下单购买虚拟商品获取精神愉悦,求旅游搭子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加注重取悦自己,愿意为“情绪价值”埋单。然而,在情绪消费兴起的同时,乱象也不容忽视。

深度报道

青岛加快推动济青“双圈”联动发展协同开放

09:26 / 青岛日报

济南、青岛两大都市圈“积极构建圈内同城发展、济青‘双圈’联动发展、济青郑都市圈协同发展的整体格局”。这是不久前山东省委、省政府召开的济南青岛都市圈联动发展协同开放会议上作出的部署。

资源亮相“出圈” “很City”的青岛发出文旅之约

04/25 07:20 / 青岛日报

透过开幕式的精彩画面和推介,“爱达·魔都号”邮轮、奥帆中心《寻梦沧海》演艺等文旅场景,崂山风景区、青岛东方影都等文旅地标熠熠生辉

信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