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原标题:用好“科技”关键因子,文化产业加“数”前行
在中山路老城区,一辆外表炫酷又复古的电车格外醒目,电车的外型与百年老街的怀旧风貌融为一体,然而舱门一闭,立刻是另一番景象:16K环幕影像带你飞跃巴颜喀拉雪山、俯瞰沙漠绿洲、探秘泰山之巅,再一路东行观赏东营湿地的蔚然鸟浪……全新升级的AI技术与四轴动感震动系统,让这段旅程既惊喜又逼真,仿佛一步踏入“飞行影院”,从祖国山河飞抵繁华都市,回溯逝去的百年街景。
这不只是一辆“电车”,而是由青岛市委宣传部指导打造,获山东省委宣传部支持的“沿着黄河遇见海”4D沉浸式数字项目。据项目负责人卢晖介绍,该项目在历时一年多精心锻造后,目前已经成为青岛文旅的重要打卡点。这既是历史街区与数字科技双向奔赴的文化新地标,更是AI赋能青岛文化产业的创新动力。
“沿着黄河遇见海”4D沉浸式数字项目是青岛不断厚植产业优势、强化科技赋能,推进数字、产业、创新“多维融合”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伴随“文化+科技”的深度融合,青岛的文化科技产业表现亮眼,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加“数”前行,释放出无限生机。
构建“文化+科技”高地
日前,市科技局、市委宣传部联合下发通知,将青岛东唐影视科技有限公司、青岛捷利达地理信息集团有限公司、青岛亚坦文具有限公司、山东即墨黄酒厂有限公司、山东胧爱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5家单位认定为2024年青岛市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目前,青岛市级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总数已达18家。
文化科技产业发展升级向新,城市活力春潮涌动。近年来,青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和科技融合工作,在政策出台、企业培育、资金扶持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措施,文化和科技融合工作不断结出硕果。山东金东数字创意股份有限公司获批认定为第五批国家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成为青岛市首个国家单体类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目前,青岛市二十二世纪产业园、青岛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基地等4家企业和园区分别被认定为省级集聚类基地和领军企业类基地。青岛市文化和科技融合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青岛文化产业既“叫好”也“叫座”,关键在于抓住了科技这个“牛鼻子”,将科技进步取得的各种成果迅速渗透到文化产品生产、传播和消费的全过程,不断催生新业态、新产业和新场景。
山东金东数字创意股份有限公司于2003年在青岛成立,企业发展的齿轮也随着文化科技发展的大潮转动起来。
2024年10月,由金东数字创意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画院、中国对外艺术展览有限公司共同制作的全球首个齐白石沉浸式数字光影艺术展,入选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的2024年文化和旅游领域科技创新应用教学案例。“首展于2023年1月至5月在湖南美术馆展出,是近年国内集中展出齐白石作品最多的一次,是齐白石作品展览空间最大的一次,也是首个齐白石沉浸式数字光影艺术展。日均客流量超5000人次,多日人流量过万。参观总人数近60万人次,组团参观单位200多家。”金东数字创意副总经理杨楠介绍,这个项目在两年内获得三项文化和旅游部及其直属单位评定的文旅科技创新领域示范案例。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在湖南美术馆、深圳美术馆(新馆)、成都天府美术馆、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珠海古元美术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等多地巡展,去年年底还在中国澳门和中国香港展出。项目打破了传统艺术鉴赏门槛,重构了传统艺术解读模式,丰富了传统艺术传播路径,以期形成文化科技创新示范应用。
“文化+科技”澎湃新动能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文化与科技的结合成为热议话题。《黑神话:悟空》《哪吒2》等爆款作品的成功,无不是传统文化在现代艺术形式中的重生。从数字化技术应用到AI编剧,科技为艺术创作开辟了新路径,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正在打开美好生活的新空间。
近年来,青岛市坚持将文化和科技融合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强化政策顶层设计,引导企业探索创新。有关部门联合印发实施《青岛市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认定管理办法》《青岛市文化数字化行动方案》等,将文化和科技融合作为文化数字化建设重要内容,提出“做好国家、省、市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申报工作,培育和引进具有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等优势的文化企业或园区”。《青岛市“十四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和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促进产业聚集。此外,青岛还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推进青岛市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实施意见》《青岛市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认定管理办法》等专项政策,为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走进位于青岛的Wemake XR梵高数字艺术体验馆,一幅画作不再只是悬挂在墙上的艺术品,观众戴上VR眼镜,便可穿越时空,步入梵高的艺术世界,阳光下金黄的麦穗随风摇曳,繁星点缀的夜空闪烁微光……这一创新展馆的诞生,离不开背后的打造者——歌尔创客数字创意科技有限公司。历经三年时间打磨,他们用XR技术,构筑了一个可触可感的艺术世界。
如此精妙的艺术体验,并非一蹴而就。作为数字创意科技领域的前行者,歌尔创客自2020年成立之初,便将加快数字科技的产业化落地作为发展方向。实现现代科技与世界级艺术作品“握手”,是歌尔创客长期以来探索的课题之一。“与传统艺术展览相比,我们的初衷是让文化更好地被体验、被感知。”歌尔创客数字创意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喆表示。
助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展现出广阔发展前景。
青岛市建立文化和科技融合工作推进联席会议制度,构建常态化工作机制,加强统筹推进。每年将文化和科技融合工作纳入全市宣传思想工作要点,部署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创建工作,并在宣传推广等方面给予支持。实施强链计划等项目,支持一批文化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积极争创国家、省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数量居全省首位。鼓励区市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发展符合区域特点的优势产业,引领带动文化和科技融合落地见效。其中,市北区以青岛中央商务区为载体,加快发展网络视听产业,推动出台支持文化创意高质量发展政策、促进文化街区商贸文旅产业集聚扶持政策,集聚新媒体企业,网络视听产业呈现集聚发展势头。西海岸新区加快发展影视文化产业,加强影视拍摄制作软硬件建设,通过提升数字制作等技术,不断提升电影科技水平,深化“数字影都”建设,示范带动全市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
科技创新日新月异,造就文化产业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文化产业兼具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也是与不同文明实现“美美与共”的桥梁和纽带。据了解,下一步,青岛科技主管部门、宣传部门将继续加强创新服务和业务指导,继续推进市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提升科技型文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壮大科技型文化中小企业、高企、科技领军企业队伍,引导企业、机构等开展技术创新,鼓励企业、机构积极开展文化科技项目研发,积极争取或实施国家、省、市级科技重点研发、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助力全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崔燕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戴慧慧]03/26 07:32 / 半岛新闻客户端
从地铁北九水站下车,步行大约15分钟的时间,穿过如同世外桃源的大崂村,就来到大崂樱桃谷。大崂樱桃谷的花儿已经开得非常盛,漫山遍野,是一片片粉的、白的,路边几棵樱桃树间还夹着一棵杏树,鲜艳的花朵很醒目。
03/04 07:38 / 青岛日报
车辆更新让乘客乘车更加舒适,公交出行服务品质也在不断提升。今年以来,青岛城运控股公交集团探索创新服务模式,积极拓展“公交+”定制服务、婚庆等个性化、智慧化服务,提升绿色出行吸引力,努力营造更加顺畅便捷的城市交通环境。
03/24 08:33 /
杨阳介绍,万物潮打破传统业态边界,以场景爆款、主题社交活动、主理人IP孵化为运营主线,打造“创造者—消费者—游客—玩家”的全链条体验式社交空间。
03/17 09:54 / 观海新闻
据了解,八大关、太平角的部分房屋目前已建立“建筑健康档案”,运用BIM技术进行全生命周期监测,并积极打造文化IP矩阵,开发建筑主题文创、数字藏品等衍生品,串联周边文旅资源形成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