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原标题:描绘青岛北部协调发展新图景!莱西统筹推进96个省市县重点项目建设
莱西市统筹推进96个省市县重点项目建设,确保上半年全部开工纳统,力争全年新签约投资过亿元项目200个以上、过10亿元项目10个以上
实干为先,全生命周期护航项目建设
坚持全员、全面、全国招商,新签约项目开工运营率居青岛首位;全生命周期护航项目建设,入选全国投资竞争力百强县;推动政务服务从“事项供给”到“场景服务”转变,1300余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站式”办理……这是莱西在经济竞速的赛道上,取得的一系列亮眼成绩。今年,莱西将统筹推进96个省市县重点项目建设,确保上半年全部开工纳统,力争全年新签约投资过亿元项目200个以上、过10亿元项目10个以上。
与先发地区相比“体量小”“底子薄”,莱西缘何能一次次拼出“硬核”发展质效?其背后动能从何而来?
从“链式招商”精准发力到“飞地经济”破局资源瓶颈,从“要素预配给”保障项目落地到“政策计算器”优化服务体验,莱西正以系统性创新突破推动县域发展。
硬实力
在南墅镇,碳一新能源项目总投资近60亿元,将建设包含石墨深加工、高端负极及硅材料生产、球形石墨、研究院、博物馆等在内的10个石墨新材料相关子项目,力争培育打造全链条产业生态。项目达产后,预计年总产值可达120亿元。
在姜山镇,2025年省重大项目——海源碳烯铝基复合材料项目正进行基础施工,一派忙碌场景。项目投产后,预计年新增产值10亿元,实现税收3000万元。
在店埠镇,现代农牧科技项目一期已投用,二期正开展土地平整等工作,项目将建设8座高标准白羽鸡养殖厂房,年产量200万羽。
……
春日的莱西,一处处项目工地上车辆穿梭、塔吊林立,一个个快速推进的大项目激战正酣。
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点;一批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极。不断强化项目对发展的关键支撑作用,莱西紧紧抓住项目建设“牛鼻子”,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巩固经济持续向好态势,为加快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招商引资是项目建设的源头活水。当前县域招商引资面临的机遇相仿、问题相似,谁能把比较优势发挥到极致,谁就有可能得到市场主体的青睐,进而实现弯道超车。对此,莱西提出,全面整合各方力量、用好各方资源,积极“走出去、请进来”,形成“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强大合力。
全面掀起的产业大招商热潮,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招商引资不是‘广撒网’,而是精准‘链式出击’。”莱西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望城街道党工委书记褚方晓介绍,当地以产业链“链长制”为抓手,细分新能源汽车、氢能储能等赛道,绘制招商图谱,成效显著。今年计划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33个,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22个,确保14个省市县建设类重点项目二季度全部开工纳统。
为破解县域资源瓶颈,莱西创新“飞地经济”模式:高铁新城片区利用1488亩净地资源,吸引山文学院商圈项目落地;南部乡村振兴示范区则以“后堤模式”打造共富工坊,实现农旅融合项目“拎包入驻”。在外资招引方面,实施引资稳资专项行动,支持外资企业利润再投资,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批”的集聚效应。
聚焦提升招商引资质效,莱西将实施新一轮招商促进行动,健全市级统筹、部门镇街协同、专业团队主战的一体化招商体系,推动招商引资方式创新。坚持全员全面全国招商,围绕创新型产业体系建设,完善招商图谱、细分赛道投资清单,精准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力争全年新签约投资过亿元项目200个以上、过10亿元项目10个以上。
软实力
从拿到一块地到项目开工建设,最短需要多久?莱西在服务项目建设中给出的答案是:1天。如此高效的项目审批速度如何做到?从青岛海氏海诺大健康医疗产业基地项目可见一斑。
青岛海氏海诺大健康医疗产业基地项目是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总投资21亿元。项目落地过程中面临着立项申报、规划确认等涉及不同职能部门的问题和诉求。按照以往审批流程,从拿地到开工,全部流程最快也要56天,但该项目只用了1天。
这得益于莱西大力推行的“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项目尚未进入正式审批程序前,莱西多个部门就多次会商,将原本串联的项目确立、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三个模块改为大并联,多项审批同时“起跑”。项目所在地姜山镇更是第一时间成立工作专班,全程跟进服务。
除前期会商,“拿地即开工”模式采取提前介入容缺预审方式,关键手续提前“放行”,非必要条件容缺办理,彻底打通快速审批通道。莱西还结合流程再造,进一步砍掉了部分审批环节,通过全程网办,让材料申报实现实质性改革。
这是一个缩影。莱西立足项目实际需求,聚焦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统筹行政审批、发改、自然资源、住建、环保等相关部门组成服务保障重大项目“金牌团队”,建立重点项目审批调度推进机制,实时跟进掌握项目进展,协助解决项目难题,确保重点项目审批倒排工期、压茬推进。
“从项目招引落地再到建设投产,金牌团队都会全程跟踪服务,确保企业诉求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件件有回应。”莱西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局长王春说。
“金牌团队”是莱西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切片”。从帮办代办优服务到优化审批流程降成本,从助企惠企再到优企强企,聚焦构建全生命周期金牌营商服务体系,莱西不仅致力于助企纾难解困,还积极思考如何推动本地企业做优做强。
“产品质量有了明显提升,竞争力增强了,订单也不断增加!”作为“提质强企”行动的受益者,青岛日之容塑料制品有限公司企管部部长毛长军深有感触,“政府帮我们请来省里专家,现场根据出厂检验记录进行质量分析,一对一指导制定改进措施。”
“我们聘请了16位资深评审技术专家,对21家食品企业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产品出厂检验等给予技术指导,企业的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得到有效提升。”莱西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张洪才说。
在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的过程中,莱西坚持问题导向、有解思维,建机制、优流程,深入推动简政放权,为企业真减负、减真负,紧盯市场主体准入、项目建设、生产要素保障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堵点逐一破题,助力企业轻装上阵。
核心竞争力
项目保障靠要素,营商环境靠机制。事实上,无论是要素还是机制,决定性要素指向的是人。但一支敢啃“硬骨头”、敢接“烫山芋”的干部队伍又从何而来?
在与莱西政府部门、园区、企业等人员的对话中,记者发现,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作风”二字。
“不能因为体量小、底子薄就失去自信,工作上就去躺平。”在不同场合,莱西市委书记周科强调最多的始终是干部队伍旺盛的精气神。“干与不干不一样,真干和假干不一样,要做到干字当头,实干为先。”
莱西持续“刀刃向内”,以作风建设的实际成效推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工作。作风建设怎么抓?莱西已经形成一套特有打法。
千说万说,唯有干下去,才有发展的机遇。莱西提出,坚决摒弃“躺平思维”,提升实干实绩战斗力。例如,市级领导和各单位“一把手”是各项工作提质增效的“主攻手”,莱西坚持以上率下带头干,带头抓发展、抓招商、抓项目,做好示范引领,引导全体干部形成不甘于“躺平”的氛围。莱西市级层面还通过严格执行招商引资写实通报等方式,形成机制约束保障,推动主体责任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坚决防止出现“只挂帅不出征”“上热中温下冷”等问题。
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一线是彰显激情、展示能力的绝佳舞台,是锻炼干部、锤炼作风的极好平台。
莱西坚持结果导向,对于为当地发展争取到更多政策、资金、项目资源的关键人,在提拔任用、评先选优等方面给予倾斜,打破“论资排辈”,坚决“以实绩论英雄,凭实际贡献选干部”,形成争先进取、踊跃奋进的干事创业氛围。
例如,莱西专门组建43人的招商团队,着力打造一支能够精准把握市场规律、统筹全市资源要素的高素质专业招商队伍。专班成立以来,先后推动60余个投资亿元以上项目落地。14名专班干部凭借优异表现获职级晋升或提拔重用,其中,2人被提拔重用为市直部门或镇街主要领导。
让作风建设在项目建设、推动发展、服务群众上“落地生根”。莱西积极在“事要解决”上下功夫,推动干部向一线下沉、资源向一线集聚、问题在一线解决,4000多名下沉干部、120辆“流动服务车”穿梭在项目园区生产一线、田间地头,帮助项目、企业、群众解决问题。
春潮涌动处,扬帆奋进时。莱西以项目建设为弓、营商环境为箭、作风建设为弦,在“提质增效年”拉满高质量发展“进度条”,以“逆水行舟”的拼搏姿态,描绘青岛北部协调发展的新图景。(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德银)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孙宝震]03/26 07:32 / 半岛新闻客户端
从地铁北九水站下车,步行大约15分钟的时间,穿过如同世外桃源的大崂村,就来到大崂樱桃谷。大崂樱桃谷的花儿已经开得非常盛,漫山遍野,是一片片粉的、白的,路边几棵樱桃树间还夹着一棵杏树,鲜艳的花朵很醒目。
03/04 07:38 / 青岛日报
车辆更新让乘客乘车更加舒适,公交出行服务品质也在不断提升。今年以来,青岛城运控股公交集团探索创新服务模式,积极拓展“公交+”定制服务、婚庆等个性化、智慧化服务,提升绿色出行吸引力,努力营造更加顺畅便捷的城市交通环境。
03/24 08:33 /
杨阳介绍,万物潮打破传统业态边界,以场景爆款、主题社交活动、主理人IP孵化为运营主线,打造“创造者—消费者—游客—玩家”的全链条体验式社交空间。
03/17 09:54 / 观海新闻
据了解,八大关、太平角的部分房屋目前已建立“建筑健康档案”,运用BIM技术进行全生命周期监测,并积极打造文化IP矩阵,开发建筑主题文创、数字藏品等衍生品,串联周边文旅资源形成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