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原标题:黄河行纪|从大汶口遗址探寻海岱曙光
泰山岩岩,汶水汤汤。六千多年前,一道文明的曙光照亮了山水之间的海岱大地。六十多年前,一个远古的秘密揭开于汶水之畔的沉沉土层。
4月13日,“行走黄河”主题采访活动来到大汶口考古遗址公园,探寻海岱地区6000多年前的文明曙光。
1959年5月,津浦铁路兴修复线工程,大汶河南岸的宁阳堡头村西暴露出一部分遗物。在抢救性发掘中,考古人员首次发掘出133座史前墓葬,墓葬之间差别巨大。
“有的墓葬很小,只能够容纳一个人,没有陪葬品或者很少,但有的墓葬陪葬品非常多,墓室比较大的可以达到13平方米,陪葬品能够多达200多件。” 大汶口文化保护传承中心主任助理付秀丽介绍,从陪葬品多寡能够体现出大汶口文化是一个贫富开始分化,并且是已经迈入文明门槛的一个时期。
大汶口遗址出土的器物,表现出大汶口先民们高超的制陶水平。付秀丽介绍,大汶口遗址中出土的红陶兽形壶,就是一头猪的形象,它是一个酒器,既是实用器,又不失艺术情趣,是大汶口文化独有的器型。
既有高等级墓葬,又体现出明显的贫富差异,既有彩陶又有黑陶、白陶,大汶口文化是属于哪个时期?
1962年,山东曲阜西夏侯遗址的发掘从考古层面上确定了以大汶口墓地为代表的遗存早于龙山文化。时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夏鼐,利用我国公布的第一批碳14测年数据,把大汶口文化的绝对年代推定在公元前4300年至公元前2300年之间。
大汶口文化的发现,为东方地区的龙山文化找到了来源,打破了学术界持续近20年的“仰韶—龙山”东西二元对立格局,把海岱地区史前文化的历史发展轴线向前推进2000多年,从而为中华文明五千年提供了实证。这里承载着距今6500年至4000年之间的时代跨度,也正是这段漫长的历史,将黄河下游史前文化历史前推了1600多年。
大汶口遗址作为大汶口文化持续时间最长、等级最高的中心聚落,经历了从原始到文明,由部落到国家的完整过程,是东方地区原生文明的典型代表。2010年,其被列入全国首批23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2021年入选“十四五”时期大遗址名单、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为做好遗址保护工作,相关部门先后编制《大汶口遗址保护规划》《大汶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设计》等。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创建为契机,当地积极探索遗址价值传承与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保护管理方式,为大遗址保护提供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
为让丰厚的遗产“活”起来,当地组织举办公众考古、陶艺体验等多元社会活动,让大众走进考古工地或以公共服务进社区等形式普及宣传大汶口文化内涵。为构建大汶口文化“全景式IP”,当地还建成了乡奢艺术酒店、创立汶阳田品农产品品牌、推出大汶口文化陶器特色旅游商品、开发系列文创衍生品,通过整合周边文旅资源,不断提升、扩大大汶口文化影响力。
据悉,自2016年初步建成并开放后,大汶口考古遗址公园年均接待游客将近10万人次,已成为向世界讲好大汶口故事的重要窗口。
(大众新闻记者 修从涛 刘童)
[来源:大众新闻 编辑:陆云琦]09/05 07:37 / 青岛早报
9月4日,由青岛西海岸新区隐珠街道主办的2025灵山湾拉网节热闹开场,祭海祈福的庄严肃穆、民俗展演的欢腾热闹、百人拉网的同心协力,让这片滨海之地满是金秋开海的喜悦,也让渔家文化在欢声笑语中焕发生机。
09/02 08:48 / 青岛晚报
1日上午,青岛王哥庄拥有近600年历史的港东渔码头举行开海仪式,老渔民们用最传统的方式祭奠大海,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09/14 08:20 / 青岛日报
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期间,73岁的李学娟与老邻居们又一次走进大鲍岛。站在广兴里,往昔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她打开话匣子:“早年间,这里热闹得很,沿街是各家店铺,铺子后头就是院子,几十户人家挤在一起……”
08/13 07:51 / 人民日报
“我们项目实现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居民的医疗健康数据被汇总整合,为精准诊疗提供有力支持。”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桑珠孜区区域医疗信息化能力提升项目负责人张铭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