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青岛财经生活服务门户

从家门口推动全域科普 青岛构建15分钟科普生态圈

2025/04/17 08:56

阅读:

原标题:从“家门口”推动“全域科普”!青岛构建15分钟科普生态圈

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是“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站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高度,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4月16日,市科协举办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专题讲座,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科普研究所原所长、中国科技大学研究员王挺应邀开讲。现场,他对新修订《科普法》进行了全面解读,为青岛未来科普工作提出了建议,强调要着重推动基层科普资源合理配置,完善科普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加快科普产业发展配套政策落地,切实提升科普工作效能,助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

融合共享、科普惠民,近年来,青岛积极探索科普工作新模式,构建起覆盖全市、贴近生活的科普服务网络,通过阵地承载、资源支撑、活动驱动,在全市打造了“15分钟科普生态圈”,打通了科普服务“最后一公里”,推动青岛进入“全民科普”新时代。

“全域科普”厚植创新沃土

科普基地是科普活动的沃土,也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主阵地”。来自市科协的统计显示,目前,全市已建成17家国家级、21家省级和243家市级科普教育基地。包括青岛科技馆等在内,这些基地发挥综合性场馆的示范作用,累计开展了1.3万余场科普活动,覆盖1451万人次;举办了8166场研学活动,惠及78万人次。

青岛还突破科普活动的物理边界,构建起以实体科技馆为依托、以科普大篷车等为补充的现代科技馆体系,将社会化科技馆纳入全市公共科普服务体系,引导其利用现有科技场馆焕新进阶,与科普教育基地优势互补;把海洋科普大篷车“开”进基层,推动科普服务下沉,让受众在15分钟内享受科普红利。

让科普场所在社区扎根是青岛推动全域科普的重要措施。通过基层科普行动计划等项目,青岛支持60个基层单位建设社区科普馆等“家门口”的科普阵地,极大拓展了科普圈服务空间,逐步实现了社区科普阵地广覆盖。例如,面向行动不便的老年人,青岛100家“银龄科普课堂”共开展科普活动1525场,吸引受众8万余人次,有效提升了老年人科学素养。

随着科技的发展,科普的手段也不断更新。近年来,青岛在科普领域的创新之举不在少数。例如,青岛发布了全国首个科普地图小程序“科普易行·智慧地图”并改版升级,将140家科普场馆资源汇聚云端,设置一键导航、智能VR、科普研学打卡等特色功能。以此为基础,市南区推出“市南科普地图”和8条科普旅游线路,李沧区建立起“科普场馆联盟地图”,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串联全域科普站点,市民“科普出行”有了更便捷的指南。

科普的本质在于寓教于乐,丰富有趣的科普活动是点燃好奇心最有效的方式。发挥“全国科普日”的品牌影响力,青岛在15分钟科普圈内形成固定科普节点,发布“千万IP创科普”、食品安全、“云上科普日”等专项行动,让215家科普场馆免费或优惠开放,惠及330万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全民科学素质网络竞赛在岛城市民中掀起了参与热潮。这是青岛在省内首次推出的“竞赛+场馆+信息化平台+全民科普”模式,由市科协组织15家场馆提供万余张门票,激励市民走进科普场馆,将竞赛与场馆“串珠成链”,累计吸引了30万人次参与。而颇具海洋特色的活动也成为热门领域。去年,透过一块屏幕,“深海一号”科考船、“蛟龙”号与青岛、香港的师生“跨海连线”,让汪洋大海上的课堂“瞬移到了学生身边……

通过建设15分钟科普生态圈,青岛线上线下结合形成了“全域科普”的模式,全民科学素质得到显著提高。最新统计显示,2023年青岛市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为17.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89个百分点,较之“十三五”末上升3.1个百分点。科普氛围逐渐浓厚,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厚植了创新沃土。

打造“青岛海洋科普之城”

在讲座中,王挺指出,新修订的《科普法》通过全链条的制度设计,将科普的公益性、社会性从理念切实转化为可操作的制度实践,进一步强化了科普工作的法治保障,再次明确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站在新起点上,青岛要进一步以优质科普服务提升全民科学素质。近期印发的《青岛市科协2025年科普工作要点》明确,青岛要实施“五大提升行动”,打造“青岛海洋科普之城”。

实施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夯实创新发展基础,青岛要进一步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例如,开展“院士讲科普”活动,邀请两院院士走进中小学播撒探索科学的火种;再如,举办青岛海洋科技成果展,充分展示青岛海洋领域科研创新成果,将科学精神弘扬与科技成果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助力青岛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

实施科普阵地建设提升行动,优化科普服务供给。发挥现代化公益性科技馆的科普阵地引领作用,并依托社区科普馆、校园科普馆、科普广场等基层科普场所,广泛开展科普活动,进一步打通科普服务基层“最后一公里”。此外,还要鼓励企业结合自身行业特色和技术优势广泛参与科普场馆建设,促进科技成果和科研资源科普化。培育拓展基层科普阵地,建立青岛市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库,培育一批科普设施好、科普能力强、示范带动作用突出的科普项目。壮大科技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市科普专家库新一轮认定,打造专兼职结合的懂科技、爱科普、会传播的人才队伍。

实施基层科普能力提升行动,打造特色科普品牌。打造青岛海洋科普之城,开发海洋科普优质产品和服务,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海洋科普目的地,探索“海洋科普+”跨界合作模式和“+海洋科普”理念融合模式,建设海洋科普资源平台、活动拓展、数字传播三大工作体系,提升海洋科普品牌化、协同化、全域化水平,促进海洋科普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

实施乡村振兴科普提升行动,汇聚科普发展合力。开展送科技下乡科技志愿服务活动,创新“田间课堂”培训模式,通过咨询答疑、现场教学等形式,为农民技术难题精准“把脉”;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动科技小院建设,引导科技人才深入农村一线,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和科普服务。

实施科普信息资源提升行动,拓宽科普传播渠道。聚焦前沿科技领域增强优质科普供给,打通线上线下科普资源共享渠道,扩大科普宣传和服务覆盖范围;开设科学辟谣平台,探索更多创新有效的科普形式,帮助群众树立科学理性的判断能力。(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耿婷婷)

[来源:观海新闻 编辑:陆云琦]

青岛话题

情绪消费兴起 有宣传含“微醺”字眼存在“擦边”风险

04/18 07:26 / 青岛日报

买解压玩具释放工作压力,下单购买虚拟商品获取精神愉悦,求旅游搭子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加注重取悦自己,愿意为“情绪价值”埋单。然而,在情绪消费兴起的同时,乱象也不容忽视。

北宅樱桃花进入盛花期 不少市民游客盛装组团来打卡

03/26 07:32 / 半岛新闻客户端

从地铁北九水站下车,步行大约15分钟的时间,穿过如同世外桃源的大崂村,就来到大崂樱桃谷。大崂樱桃谷的花儿已经开得非常盛,漫山遍野,是一片片粉的、白的,路边几棵樱桃树间还夹着一棵杏树,鲜艳的花朵很醒目。

深度报道

资源亮相“出圈” “很City”的青岛发出文旅之约

04/25 07:20 / 青岛日报

透过开幕式的精彩画面和推介,“爱达·魔都号”邮轮、奥帆中心《寻梦沧海》演艺等文旅场景,崂山风景区、青岛东方影都等文旅地标熠熠生辉

当影视镜头对准青岛老城区 一街一景皆故事

04/18 08:09 / 青岛日报

影视镜头常常对准历史时空与繁华摩登交错的青岛老城区,以鲜活和重生的代入感,解读着这座城市最浓郁、最生动的底色

信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