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近日,信网报道了一则不法分子冒用蚂蚁金服名义发布“月入过万”的高薪催收员招聘的消息(详见:蚂蚁金服在小红书上招催收员?官方客服称将报警处理),引发关注和讨论。经蚂蚁金服官方客服核实,此类信息均属虚假,涉嫌诈骗,蚂蚁金服将上报公安机关进行处置。求职者找工作需仔细核查企业有关情况,在正规渠道报名,针对一些有明显有违常理夸大事实的字眼要格外警惕。
近年来,因求职被骗的案例比比皆是,花样也是层出不穷。从伪造“世界500强offer”收取“岗位预留金”,到以“岗前培训”之名诱导网贷,再到利用AI换脸技术冒充企业HR视频面试,诈骗手段正随着技术发展不断翻新。更需警惕的是,部分犯罪团伙通过注册空壳公司、缴纳社保等方式伪装成正规企业,将求职者引入诈骗窝点,甚至逼迫其参与犯罪。来自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检察机关依法从严惩治各类求职诈骗犯罪,2022年1月至2024年8月,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各类求职诈骗犯罪4708人。多地法院披露多起求职诈骗典型案件,揭示不法分子用“高薪”“内推”等噱头设下“求职陷阱”,为求职者敲响警钟。例如此前信网报道(详见:在达内教育培训后能安排高薪工作?一学员却稀里糊涂贷了款)。求职者以“培训后安排高薪工作”为由诱导,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办理了培训分期贷,最后工作没找到,贷款倒是要还不少钱。
目前正值春招季,应届毕业生更容易成为诈骗目标。因就业焦虑催生的“病急乱投医”心理、社会经验不足导致判断力不足、维权意识薄弱。求职者应树立“能力优先”的就业观念,通过官方正规平台投递简历,对“低门槛高薪”“付费内推”等明显有违常理的招聘信息保持高度警惕,凡是在招聘过程中以报名费、服装费、培训费、体检费、保证金、保密费等名目收取费用的,都存在诈骗嫌疑。提高自我警惕意识,防范收费陷阱,保存相关证据,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警。
除了不断提升违法成本之外,堵上此类陷阱还需完善预防机制。监管部门应当加大对劳务中介、职业培训机构的排查力度,加大对“黑中介”的惩处力度,建立“黑名单”共享机制,畅通“一键举报”渠道;各类招聘平台应担起审核责任,对入驻单位的资质严格把关,可引入AI大数据等技术判定信息真伪。同时,为提升就业质量和稳定性,4月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构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的意见》,指出要从问题导向出发,全链条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
青岛不断完善就业环境。近期,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印发《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试行)》,未经许可和登记,擅自从事职业中介活动,有违法所得将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最高5万元罚款;李沧区举办了“春风行动”新春招聘会,吸引大量求职者,同时进行宣讲,为求职者们送上“防骗第一课”;3月27日,青岛印发2025年全市就业人才服务工作要点:对接全国100所高校,开展青岛“招才引智名校行”“山东-名校人才直通车”等活动;开展“就享家”乐业服务站扩容行动,实施“社区微业”行动,开展“15分钟就业服务圈+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融合试点,出台留学人员创业园管理办法,聘任新一批海外引才特派员,鼓励留学人才来青就业创业......在就业方面青岛一直在努力营造优质的服务。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铲除职场类骗局需以更加严厉的监管惩戒手段、优质的就业服务、完善的权益保障机制,共同为求职者带来更多获得感和安全感。
信网评论员 陆云琦
[来源:信网 编辑:赵晓珊]04/18 07:26 / 青岛日报
买解压玩具释放工作压力,下单购买虚拟商品获取精神愉悦,求旅游搭子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加注重取悦自己,愿意为“情绪价值”埋单。然而,在情绪消费兴起的同时,乱象也不容忽视。
03/26 07:32 / 半岛新闻客户端
从地铁北九水站下车,步行大约15分钟的时间,穿过如同世外桃源的大崂村,就来到大崂樱桃谷。大崂樱桃谷的花儿已经开得非常盛,漫山遍野,是一片片粉的、白的,路边几棵樱桃树间还夹着一棵杏树,鲜艳的花朵很醒目。
07:20 / 青岛日报
透过开幕式的精彩画面和推介,“爱达·魔都号”邮轮、奥帆中心《寻梦沧海》演艺等文旅场景,崂山风景区、青岛东方影都等文旅地标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