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小门脸,石头墙,刷着白漆的门……天气逐渐和暖,这家位于青岛市南银海大世界的咖啡店vanilla cafe挤满了五湖四海的顾客。来自河北的“00”后李秋玉慕名前来,“我喜欢这里的手冲,同一种豆子,可以品尝到冷热两种口味。当然无敌海景是最主要的。”
“无敌海景”,是众多来青打卡网红景点的旅人最看重的体验。在青岛,“可以看见海”的咖啡馆,与山海相衔的景观一道,成为城市风貌的“标配”。在太平角一路的沿海一线,伊美罗薇海景咖啡、莫奈花园海景咖啡、Reef咖啡、Sòf 咖啡……几百米的距离内,集聚了大大小小数十家咖啡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青岛“咖啡角”。
场景,是人们对咖啡馆的天然属性要求。对于绝大多数顾客而言,环境是吸引他们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在各个社交媒体上,青岛和海景的结合,成为咖啡馆打卡景观里的热门。
对当今“Z世代”旅游群体而言,在旅游时探访当地知名的咖啡店是旅游目的之一。在太平角Sòf 咖啡馆,咖啡机的轰鸣与手冲壶的水流声交织,空气中弥漫着咖啡特有的焦香。据店员介绍,旺季时馆内需排队取号,一座难求。“从北方来看,青岛是咖啡文化最浓厚的城市之一。”在网上做了整整几天功课后,陕西人颜嘉楠将休假的首站选择了青岛,“Sòf的氛围感、空间设计、咖啡种类和口味令人印象深刻,适合拍照、打卡、独处、阅读,是享受咖啡时光的理想之地。”
新场景提升了“咖啡+”文化的消费生态,让咖啡的文化社交属性得到最大化升华。坐落于浮山森林公园内的巢·生活馆,天然拥有浮山湖光山色、林木美景。“在和友人爬山时偶然发现了这一处小院,后来就成为常客了。”公司在附近的白领曹蕾说,“空间够大,不但能和三五好友谈天说地,还能办几十人的活动。”除了咖啡厅、餐吧之外,巢·生活馆室外约700平方米的草坪, 可举办婚礼、音乐节、派对等多样活动。在青岛市南,如巢·生活馆一样的“咖啡+”新业态不断涌现,“咖啡+书店”“咖啡+鲜花”“咖啡+露营”等等,“混搭风”刮进实体店,咖啡馆成为联结多元文化和美好生活的载体。
“新赛道”跑成“快车道”,咖啡正在融入年轻人的日常生活。据了解,目前,青岛市南区共有咖啡馆超500家,其中精品店约八成,主要受众集中在18至35岁的年轻人群体。
“每个工作日的早上都是被咖啡唤醒的。”在“95后”高志磊的外卖订单里,咖啡订单是大头。他工作的五四广场附近,大大小小的咖啡馆星罗棋布,很多同事习惯了在通勤路上随手外带一杯咖啡。“速溶、现磨、挂耳,这些年我喝过的咖啡品类不计其数,这还是上大学时逛大学路咖啡馆养成的习惯。”
高志磊提到的大学路咖啡馆,是青岛著名的咖啡一条街。这里不仅有网红墙和老建筑,更是咖啡茶艺手工作坊一条街,李想珈、愚唐、长颈鹿等咖啡店都拥有不少拥趸,其中,李想珈的成长轨迹,是近年来青岛咖啡市场快速发展的缩影。在大学路店、瞿塘峡路工厂店后,今年,李想珈拟在团岛农贸市场开新店,成为青岛首家“农贸市场咖啡馆”,在烟火气中传递咖啡独有的社交文化。“在瞿塘峡路工厂店,我们以工业风为核心,通过空间分层、生产透明化及传统元素点缀,打造出兼具功能性、美学性和体验感的复合咖啡空间。在这里,顾客可以透过透明玻璃隔断观看咖啡烘焙过程,沉浸式感受从咖啡树到咖啡液的全流程。”李想珈主理人高振贵说,“即将开业的团岛农贸市场店,我们希望它能融入日常生活,人们买完菜后能顺便带杯咖啡回家。”
个性化、本土化,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咖啡品牌不断崛起,为青岛咖啡经济新生态持续赋能。一杯氤氲着独特香气的咖啡,“唤醒”了青岛消费新动力,也成为青岛城市文化记忆的生动注脚。文/尹文丽 于晓
[来源:信网 编辑:王熠冉]04/18 07:26 / 青岛日报
买解压玩具释放工作压力,下单购买虚拟商品获取精神愉悦,求旅游搭子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加注重取悦自己,愿意为“情绪价值”埋单。然而,在情绪消费兴起的同时,乱象也不容忽视。
03/26 07:32 / 半岛新闻客户端
从地铁北九水站下车,步行大约15分钟的时间,穿过如同世外桃源的大崂村,就来到大崂樱桃谷。大崂樱桃谷的花儿已经开得非常盛,漫山遍野,是一片片粉的、白的,路边几棵樱桃树间还夹着一棵杏树,鲜艳的花朵很醒目。
04/25 07:20 / 青岛日报
透过开幕式的精彩画面和推介,“爱达·魔都号”邮轮、奥帆中心《寻梦沧海》演艺等文旅场景,崂山风景区、青岛东方影都等文旅地标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