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原标题: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2000年
一群青年挤在绿皮火车上
用五天四夜穿越半个中国
他们攥着地图
向西,再向西!
最终停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南边缘
一个在地图中几乎看不见的小黑点上——
且末县
当年的且末县自然环境恶劣
这群刚毕业的学生来到以后
白天上课 晚上备课到凌晨
教案上密密麻麻的笔记
见证了他们教育事业的初心
“既然需要我
那就一走就远一点儿
对得起国家的培养”
2003年
他们教出的第一届毕业生成绩
刷新了学校的中考记录
“摘掉‘老末’帽子,只用三年”
2014年
这群年轻人聚在一起
决定将这些年发生在且末的变化与故事
写成一封信
向习近平总书记寄出去
很快
总书记就给他们回了信
“我在西部地区生活过,
深知那里的孩子渴求知识,
那里的发展需要人才。
多年来,一批批有理想、有担当的青年,
像你们一样在西部地区
辛勤耕耘、默默奉献,
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民族团结进步作出了贡献。”
把青春压进粉笔
把理想刻进土地
从到了且末的那一天开始
他们便深深扎根在教育一线
如今 二十多年过去
这群年轻人
已经成了当地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
沙漠依旧苍茫
但有了书声琅琅为伴
便有了比胡杨更坚韧的生命
正如那封回信所言:
“好儿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奋斗无悔。
希望越来越多的青年人以你们为榜样,
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
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
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
[来源:大象新闻 编辑:赵晓珊]09/05 07:37 / 青岛早报
9月4日,由青岛西海岸新区隐珠街道主办的2025灵山湾拉网节热闹开场,祭海祈福的庄严肃穆、民俗展演的欢腾热闹、百人拉网的同心协力,让这片滨海之地满是金秋开海的喜悦,也让渔家文化在欢声笑语中焕发生机。
09/02 08:48 / 青岛晚报
1日上午,青岛王哥庄拥有近600年历史的港东渔码头举行开海仪式,老渔民们用最传统的方式祭奠大海,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10/31 07:17 / 青岛日报
“头戴盛锡福,脚踏新盛泰,身穿谦祥益,手戴亨得利,看戏上中和,洗澡天德堂,吃饭春和楼,看病宏仁堂。”在这句老青岛人耳熟能详的顺口溜中,可以窥见中山路昔日的繁华商业面貌和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10/14 08:41 / 青岛日报
西海岸新区龙湾崖社区成功释放存量建设用地约500亩,加速新型产业导入,蝶变为潍柴(青岛)智慧重工智造中心项目。目前,区域内已成功引进配套项目30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