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假期订单多,累是累了些,但有人关心我们累不累,为我们解决实际需求,就觉得干劲儿更足了。”“五一”假期,在人潮涌动的麦凯乐商圈,中午时间,外卖骑手张毅在驿站给手机补电,又和相熟的骑手聊起天。
关心他们“累不累”的,是市南区的“知心朋友”。青岛市南区立足新就业群体实际需求,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知心朋友”计划,聚焦社区、楼宇、商圈、景区等场景,在暖心送温暖、知心做朋友、同心共治理等方面重点破题,切实增强新就业群体归属感、获得感和融入感,推动新就业群体转化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新力量。
“暖心行动”送温暖,织密关爱服务网
“以前等单时,只能坐在商城外部的楼梯上或商家门前,现在好了,我们可以安稳地坐在椅子上,还可以喝水、读书、玩桌游。”张毅开心地说。这个看似简易但功能齐备的小屋,是市南区服务关爱新就业群体工作的一个缩影。
市南区通过引入“骑寄驿站”、新就业群体自运营等方式,建设55个“暖心驿站”,形成设施齐全的新就业群体服务阵地体系,累计服务新就业群体超2万人次。
与此同时,市南区依托暖心驿站推动司法、人社、工会、团区委、妇联等部门单位资源下沉,组织各部门在驿站开展关爱帮扶、技能培训、政策咨询、法律援助、心理疏导等系列服务活动30余次,赠送生活用品等“暖新礼包”300余个,覆盖新就业群体2100余人次,真正把服务送到了新就业群体心坎上,增强了群体的向心力、凝聚力。
“知心行动”做朋友,双向结对共成长
“我们开展知心朋友计划,就是搭建一个平台,倾听新就业群体的心声诉求,帮助他们在市南区安得下心、圆得了梦。”市南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区委“两新”书记赵爱萍说。
为搭建与新就业群体的沟通桥梁,市南区建立区级领导带头的党员干部常态化联系新就业群体成员机制,组织行业(综合)党委、群团组织结对新就业群体所在站点,覆盖新就业群体约400人,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劳动保障、职业发展、生活关爱、社会融入等多方面支持。
在结对工作中,市南区坚持需求导向,收集解决新就业群体的困难诉求。通过开展“新就业群体面对面”活动,充分发挥“新新向党”平台效用等方式,线上线下收集停车规划、职业发展等诉求20余件,梳理健康义诊、法律援助等新就业群体共性需求30余项,发动42家共建单位、爱心企业认领返乡车票、电影票、图书等“微心愿”51条,累计捐赠各类物资7万元以上。
“同心行动”共治理,搭建平台促融合
在珠海路街道辛家庄社区,美团外卖员陈宏主动请缨,与失独老人进行“一对一”网格结对帮扶,确保老人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关怀和照料。“我们也是青岛的新市民,为这座城市献一份力是我们应该做的。”陈宏说道。从被服务者到基层治理的参与者,新就业群体正在发生身份的转变。
针对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工作半径与街道社区服务管理区域高度重合的实际,市南区积极引导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目前已聘请20名新就业群体担任政策宣传员、文明引导员、民意信息员,通过“随手拍”“随手报”等便捷方式,累计上报交通事故、道路破损、环境卫生等问题53个。组建新就业群体志愿服务队5支,开展送餐送药等助老活动10余次,协助社区网格员发放安全生产、垃圾分类等宣传材料107份,服务居民100余人次,推动形成多元参与、协同共治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文/于晓
[来源:信网 编辑:王荣]09/05 07:37 / 青岛早报
9月4日,由青岛西海岸新区隐珠街道主办的2025灵山湾拉网节热闹开场,祭海祈福的庄严肃穆、民俗展演的欢腾热闹、百人拉网的同心协力,让这片滨海之地满是金秋开海的喜悦,也让渔家文化在欢声笑语中焕发生机。
09/02 08:48 / 青岛晚报
1日上午,青岛王哥庄拥有近600年历史的港东渔码头举行开海仪式,老渔民们用最传统的方式祭奠大海,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09/14 08:20 / 青岛日报
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期间,73岁的李学娟与老邻居们又一次走进大鲍岛。站在广兴里,往昔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她打开话匣子:“早年间,这里热闹得很,沿街是各家店铺,铺子后头就是院子,几十户人家挤在一起……”
08/13 07:51 / 人民日报
“我们项目实现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居民的医疗健康数据被汇总整合,为精准诊疗提供有力支持。”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桑珠孜区区域医疗信息化能力提升项目负责人张铭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