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青岛财经生活服务门户

“三农”变革鲜活样本 平度农民刘元九43年账本里的“国家记忆”

2025/05/09 11:14 信网

阅读:

“只要国家需要,我一定会记到拿不起笔为止!”这是刘元九作为一个普通农民对国家许下的承诺,也是他对后人树立的榜样。乡村的巨变、祖国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 自他从1982年开记的一笔一划、字里行间中跃然眼前。国家博物馆于2007年、2017年分两次收藏了他累计34年的账本,这也是国家博物馆目前唯一收藏的农民家庭账本。时至今日,刘元九手写记录的账本已增至43年。

见证变迁,数据里面话桑麻

小到油盐酱醋,大到为孩子买房买车,刘元九事无巨细、全部入账。1982年5月2日,他清楚地写到:供销社酱油1毛2一斤,盐5分钱一斤,花两块四毛钱买20斤酱油,花5块钱买100斤盐……在他的账本里没有CPI上涨的总结,只有密密匝匝的数字,看似琐碎,却记录着小山村村民的真实生活。 刘元九所在的平度大泽山镇虽然有两千多年的葡萄种植史,但真正靠葡萄致富却还是近三十年的事。2007年,刘元九家里的5亩葡萄地总收入还只是28902.3元;2023年,账本上的数字变成了10.1万元。葡萄藤架变成了“摇钱树”,账本在此刻不仅仅是纸张和墨水的简单融合,小小数据变迁,更是见证了小乡镇乃至国家乡村振兴的大成效。

持之以恒,手写账本成政策最好注脚

翻开账本,刘元九说有两件事终生不忘。第一件事是2005年12月29日,取消农业税。这项政策意味着当时9亿中国农民将彻底告别延续了2600年的“皇粮国税”。第二件事是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这次大会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表决通过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这让以地为生的广大农民吃下了定心丸。

很多人会质疑,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43年间真的从未想过放弃吗?他说,“我没有半途而废,是因为我有三大法宝:决心、恒心和耐心。”刚开始坚持去做,想的是为后人留点资料,让后辈看看自己这一代人是怎么走过来的,这是决心的前提;后来发现能为社会做点贡献,虽然绵薄,但能够为世人所用,这是恒心的理由;当社会的期许与自己的执念重合,自我赋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便酿成了一个理想:为家庭记录一针一线,为国家记录滴滴点点。

双向承诺,铸就“国家记忆”

刘元九的账本格式很规整,但对于仅仅上过几年小学的他来说,记账并不是个简单的活儿,他认识的字并不多,早期的账本常有错字,后来,他在记账的桌子上摆上一本字典,随用随翻,几十年的记账生涯,让刘元九的识字水平进步很大。“我不觉得记账是个负担,现在一天不记就浑身难受。”

刘元九对记账的执着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有时候生病不舒服去医院,即便再难受,也要记下开销多少,都花在了哪些用项,也因为常年记账的习惯,刘元九走到哪儿都会随身带着纸笔,一分钱的花销也要记下来。当年领导找到刘元九时,朴实的他提出的唯一要求是:“请给我一个月时间,我把账本抄一遍留给自己和家人。”国家博物馆也对他许下承诺,只要他或后代继续记录下去,记多少年国家就收多少年。因此,虽年逾古稀,身体也大不如前,但刘元九仍笔耕不辍,小小账本在岁月的流逝里依旧一点点的增长着厚度。“这一辈子最自豪的事就是账本被国家博物馆收藏的时候,没想到自己的一个小习惯能对国家有价值,这是这些账本最好的归宿!”

账本记录的不仅仅是刘元九的生活,也是一个农民家庭收支数量和结构的变化,是农村生产资料的投入、物价的涨跌及产业结构调整的缩影,更是国家的乡村振兴政策在一个农民身上的具体体现。一笔笔账目如同时光的刻度,将43年间的“物转星移”瞬间铺展在人们眼前,成为了解中国“三农”变革的最鲜活样本。文/信网记者

[来源:信网 编辑:戴慧慧]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
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青岛话题

百人共拉一张网 2025灵山湾拉网节在西海岸新区热闹开场

09/05 07:37 / 青岛早报

9月4日,由青岛西海岸新区隐珠街道主办的2025灵山湾拉网节热闹开场,祭海祈福的庄严肃穆、民俗展演的欢腾热闹、百人拉网的同心协力,让这片滨海之地满是金秋开海的喜悦,也让渔家文化在欢声笑语中焕发生机。

青岛王哥庄港东渔码头上演海鲜盛宴 第一网收获超千斤

09/02 08:48 / 青岛晚报

1日上午,青岛王哥庄拥有近600年历史的港东渔码头举行开海仪式,老渔民们用最传统的方式祭奠大海,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深度报道

老字号重聚、新业态集结 青岛历史城区刮起“时尚风”

09/14 08:20 / 青岛日报

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期间,73岁的李学娟与老邻居们又一次走进大鲍岛。站在广兴里,往昔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她打开话匣子:“早年间,这里热闹得很,沿街是各家店铺,铺子后头就是院子,几十户人家挤在一起……”

《人民日报》关注青岛:一张信息网 兜牢健康保障底线

08/13 07:51 / 人民日报

“我们项目实现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居民的医疗健康数据被汇总整合,为精准诊疗提供有力支持。”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桑珠孜区区域医疗信息化能力提升项目负责人张铭扬说。

信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