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原标题:“先培后付”两年了,市民学车更放心
高考季将至,驾培行业随后也将迎来暑期业务旺季,岛城各驾校提前筹备招生和培训工作。记者调查发现,我市驾培行业“先培后付”模式推行两年来,学员学车资金安全获得百分百保障,驾培行业生态得到重塑。
驾校多举措迎培训旺季
5月15日上午,在位于沈阳路上的青岛公交集团驾校,市民小王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关注“青学驾”公众号,在线完成了报名缴费等一系列流程。按照一体化平台的要求,学费不进入驾校账号,而是存在学员本人的银行二类账户,由第三方银行冻结存管。“按照流程,学员完成报名后,驾培主管部门先向驾校划拨学费的30%-50%,剩余的按照学员完成的实操培训学时每日向驾校划拨。”公交集团驾校校长袁德生告诉记者。
“从往年情况来看,高考结束后是学车高峰。”袁德生表示,高考生暑假时间较长,很多人想着利用这段时间学车,提前掌握驾驶技能。
学时质量实现双保障
我市不仅在报名缴费环节层层把关,还对现场培训的全过程进行监管。市运输事业发展中心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处处长刘长良表示,学员每次上车培训之前,都要通过车载设备进行人脸识别签到;一个学时的培训结束后,学员要刷脸签退。完成两项操作,才能被视作有效学时,平台才会继续向驾校划拨学费。
青学驾一体化平台还对驾校教练的行为作出约束。学员参加培训,教练必须与学员同步签到、签退,教练员在同一时间只能用一辆教练车培训一名学员,车载系统还会在教学过程不定时抓拍,规范教练员的教学行为。青学驾平台上线以后,让全市驾校在同一平台上公开良性竞争,价格透明、驾校评级透明。数据显示,从2023年5月推出“先培后付”模式以来,驾校的考试通过率提升了三成多。
经过两年运行,先培后付模式得到绝大多数学员、教练和驾校的认可。数据显示,青岛每年有十余万人报名学车,一年的学费总额达4亿多元。先培后付模式从源头入手,对这些学费进行安全监管。在市驾驶员管理培训处,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青岛驾培管理服务一体化平台,岛城140家驾校信息、教练信息、教练车和学员的信息一目了然。
资金安全获百分百保障
我市在全省首创的“学费资金学员账户冻结机制”,两年来,累计冻结存管学费金额达8.25亿元,释放资金6.77亿元,退费3400余万元,学员资金安全实现了100%保障。刘长良表示,先培后付模式以来,退费纠纷仅发生1000余起,学员投诉率仅为5‰,而且学费很容易退回。
先培后付模式分别于2023年6月、2024年1月起配套实施了“教练员执教过程验证”和“一费到底”政策,将学时与学费划扣直接挂钩,并建立起“三维立体”监管体系,通过动态人脸识别、车载定位终端、电子围栏三重验证,保障培训学时精准核验。今年1月份,又开通上线学员学费划转确认功能,真正实现完成一个学时,划转一次学费。
据了解,青岛市现有驾校140余所,年培训能力为40万余名学员,而每年实际报名的只有十余万人,行业产能明显过剩。青学驾一体化平台打造公开竞争平台,通过给驾校评级打分,学员可在线对驾校“货比三家”,实现驾校优胜劣汰。
青岛市运输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纪海蕾表示,青学驾一体化平台搭建了向社会公开评价驾校的信用指标体系,每月发布驾校投诉情况的专项通报,适时发布驾校报名预警,为学员选择驾校提供更权威的信息支持,重塑驾培消费的信任链条。 青岛晚报/观海新闻/掌上青岛记者 徐美中 摄影报道
[来源:青岛晚报 编辑:戴慧慧]05/06 15:29 / 青岛晚报
截至5月4日,青岛地铁假期累计客运量达824.21万人次,客流数据背后,不仅是城市脉搏的蓬勃跃动,更承载着千万人次的“畅达幸福”之旅,流淌着这座城市的温度与美好。
04/18 07:26 / 青岛日报
买解压玩具释放工作压力,下单购买虚拟商品获取精神愉悦,求旅游搭子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加注重取悦自己,愿意为“情绪价值”埋单。然而,在情绪消费兴起的同时,乱象也不容忽视。
05/15 09:26 / 青岛日报
济南、青岛两大都市圈“积极构建圈内同城发展、济青‘双圈’联动发展、济青郑都市圈协同发展的整体格局”。这是不久前山东省委、省政府召开的济南青岛都市圈联动发展协同开放会议上作出的部署。
04/25 07:20 / 青岛日报
透过开幕式的精彩画面和推介,“爱达·魔都号”邮轮、奥帆中心《寻梦沧海》演艺等文旅场景,崂山风景区、青岛东方影都等文旅地标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