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青岛财经生活服务门户

中考倒计时如何稳住心态?专职心理教师为学生家长支招

2025/05/28 07:47

阅读:

原标题:稳住心态 积极应战

中考自招结束,第一批中考学子已经胜利上岸。对于另一波中考大军来说,五月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月,不但学习进入了最后冲刺阶段,第二次模拟考试、填报志愿也纷至沓来……中考倒计时,现在努力还来得及吗?孩子情绪不稳定怎么办?听听心理老师怎么说。

出场嘉宾

青岛六十一中专职心理教师 董安峰

学生的小情绪

初三生小林:时间紧张,努力还有用吗?

二模刚结束,这次感觉考得一般。距离中考越来越近,我想最后再冲刺提分,可剩下的时间太紧张了,我总觉得顾上这头顾不上那头,现在努力还有用吗?

◆老师说

中考的脚步越来越近,更需要我们以热情、信心和努力来迎接它。俗话说“临阵磨枪,不快也光”,不到最后一刻,谁都不知道结果。行动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从优势学科上入手找到自信,慢慢找到最后阶段的复习节奏。说不定会在最后冲刺阶段,沉浸式投入学习,发挥出超长潜力。调整心态,稳定情绪,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复习备考中;回归教材,夯实基础,增强学习信心;巩固错题,弥补不足,提高做题的准确度;弱势学科多得分,优势学科求稳定;研究中考真题,总结归纳技巧。无论结果如何,只要我们曾经努力过,就不辜负曾经的自己。

初三生雯雯:感觉做个“好孩子”好累

自己成绩一直不错,爸爸妈妈也为我骄傲。可是进入初中后,我觉得当好孩子真的挺累,要为别人口中的优秀而努力。尤其是这段时间,觉得自己如果考不好,就辜负了父母。这种愧疚让我很焦虑,其实我也想贪玩、想睡懒觉,不想伪装自己,只当一个“听话的孩子”。请问我该怎么办?

◆老师说

把注意力放在过程中,多回想过程中自己收获了多少,而不是一次结果。很多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有类似的困惑和挣扎。进入初中后,随着学习压力的增加和社交圈子的扩大,你可能开始感受到来自外界和自己内心的更多期待和要求,这让你觉得累和压抑。以下一些建议,希望能帮助你找到平衡并做回真实的自己:认识并接受自己的情感:允许有时候想贪玩、想睡懒觉。这是人性的一部分,学会在合适的时候满足自己的需求。

此外,一次考试,一次成绩,不能决定你与父母之间的感情。学会与父母沟通,通过沟通他们可能会更加理解你,并给予更多的支持和空间。孝顺父母、能与父母建立良好的沟通,这才是真正不辜负父母、心疼父母的表现。

家长的小烦恼

初三家长初女士:孩子情绪焦躁,家长怎么沟通?

感觉进入中考倒计时后,孩子的情绪变得很焦躁,问他学习怎么样,都不愿意多说,问几句就开始发火。真不知道该怎么跟他沟通。

◆老师说

考生在备考期间,就像一个“满水的杯子”,如果这时候家长再往里倒水,注入自己的情绪,孩子只能爆发。所以作为家长,最好给孩子“空间”。如果孩子遇到问题,想要表达时,鼓励孩子积极表达观点和情绪,表达就是释放的过程。家长需要耐心倾听,避免打断,让孩子感受到尊重和理解。保持平常心态。孩子面临中考,会消耗更多的心理能量,家长需保持一颗平常心,给予孩子更多能量。当孩子处于焦虑时,不要急于当下立判,而要积极地观察,感受孩子的情绪状态、心理需求等。或者可以在孩子同意的情况下,用运动化解焦虑。学习离不开劳逸结合,适当运动有助于情绪宣泄、缓解焦虑。把户外运动作为一个重要项目,安排在孩子的考前计划之中,助力孩子在张驰有度中调节好自己的情绪。理性看待中考。孩子的命运并不只是这一次考试所决定的,对孩子保持合理的期待并及时给予鼓励。

初三家长武先生:平日做题都会 一考全不会

考试的时候,发现很多题目女儿明明是会的,却因为审题不仔细或者计算错误而失分。临近考试,还能改变她这种做题习惯吗?

◆老师说

家长可以在最后这段时间培养孩子的“考试心态”。把每一次做作业、每一次小测验都当作一次考试。可以选用一些道具,来帮助孩子日常锻炼自己的考试状态。比如用木尺挡住试题,做完作业用分数考核质量等,锻炼考试心态,到了考场上就能放松从容。此外,家长可以提醒孩子在做题前像拿着“放大镜”一样仔细阅读题目,确保理解题目的要求,还可以让孩子用自己的话复述题目,以确保真正理解;做题时在题目中标记关键信息,如单位、限制条件等,以提醒自己注意这些容易忽略的地方;完成题目后,再次拿出“放大镜”养成检查答案的习惯,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重新计算或检查答案是否合理。家长自己多用“显微镜”。从“显微镜”来看待孩子取得的进步。多给予她鼓励和支持,尤其是当她有点儿进步时,更要用“显微镜”来看待她的进步。

初三家长张女士:孩子很要强 生怕落后丢了人

孩子从小就自我要求高,每次考试都得在班级前列。在进入初三后,孩子经常在我们面前念叨:“万一没考上理想高中怎么办?”“要是被同学反超了多丢人”……看到孩子这样,我们也很着急,经常安慰她:“没考好也没关系,尽力就可以了。”但是,孩子却说:“你嘴上说没关系,可我的成绩一旦有些下滑,你们比我还着急。”这些话让我们无言以对。

◆老师说

面对重要的中考以及父母的高期望,这些都是孩子的压力源。父母看到孩子的情绪不稳定,更多的是担心影响成绩,缺乏对孩子的共情。虽然言语上传递了“没考好也没关系,尽力就可以了”的信息,但孩子能够从非言语信息中感受到父母的高期待和担忧。所以,面对孩子这样的表达,家长应该看到孩子的“力量点”,这样的孩子很要强,要给孩子动力,给孩子赋能。比如你以前是怎么做到的,怎么考出好的成绩,把过去成功的经验,复制给孩子,让孩子觉得我曾经做到过,现在依然可以做到。同时,引导孩子学会自我关怀。当孩子遇到困难或失败时,引导他们用温柔和理解的态度对待自己,就像对待一个好朋友一样。可以试着引导孩子对自己说:“我知道这很难,但我在这里支持你,我们一起努力。”

备考期间,家长应做好孩子的“情绪容器”,成为孩子坚实的后盾。作为家长,听到孩子的各种困难和问题,难免着急,相比于“听”,父母更急于“说”。但是,孩子有时候需要向父母“借耳朵”,而不是“借嘴巴”。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家长要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让他们知道感受各种情绪都是正常的。鼓励他们用“我感到……”的方式来表达情绪,这有助于增强情绪管理能力。亲子交流时,耐心倾听,不打断,不评判、不急于指导。有时候,父母专注地倾听和陪伴,就能带给孩子很多的力量。

当然,要做好孩子的情绪容器,家长也要自我成长。如果家长确实对孩子的情况有担忧,家长也可以真诚地表达出来,真诚本身就是一种力量,让孩子知道父母会和他们一起面对问题。

青岛早报/观海新闻记者 钟尚蕾

[来源:青岛早报 编辑:王熠冉]

青岛话题

外地游客点赞青岛地铁 被这座城市暖到了

05/06 15:29 / 青岛晚报

截至5月4日,青岛地铁假期累计客运量达824.21万人次,客流数据背后,不仅是城市脉搏的蓬勃跃动,更承载着千万人次的“畅达幸福”之旅,流淌着这座城市的温度与美好。

情绪消费兴起 有宣传含“微醺”字眼存在“擦边”风险

04/18 07:26 / 青岛日报

买解压玩具释放工作压力,下单购买虚拟商品获取精神愉悦,求旅游搭子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加注重取悦自己,愿意为“情绪价值”埋单。然而,在情绪消费兴起的同时,乱象也不容忽视。

深度报道

青岛加快推动济青“双圈”联动发展协同开放

05/15 09:26 / 青岛日报

济南、青岛两大都市圈“积极构建圈内同城发展、济青‘双圈’联动发展、济青郑都市圈协同发展的整体格局”。这是不久前山东省委、省政府召开的济南青岛都市圈联动发展协同开放会议上作出的部署。

资源亮相“出圈” “很City”的青岛发出文旅之约

04/25 07:20 / 青岛日报

透过开幕式的精彩画面和推介,“爱达·魔都号”邮轮、奥帆中心《寻梦沧海》演艺等文旅场景,崂山风景区、青岛东方影都等文旅地标熠熠生辉

信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