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青岛财经生活服务门户

近镜头·习近平的文化足迹 | “把大运河这篇文章做好”

2025/06/09 20:28

阅读:

原标题:近镜头·习近平的文化足迹|“把大运河这篇文章做好”

浙江绍兴城西,浙东古运河碧波荡漾,流淌着一段绵延不绝的中华文脉。

2023年9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来到浙东运河文化园。

古运河水静静流淌,不远处的高架桥上客货车辆疾驰而过。拾级登上园内高拱石桥,习近平总书记感慨道:“在这里可以畅想一下古今沧桑。”

浙东运河西起杭州西兴,流经绍兴,东至宁波,充分利用浙东山川形势,连通河湖、穿越阡陌、润泽沃野,滋养着两岸人民。

肇始于春秋山阴故水道,贯通于两晋,鼎盛于唐宋,发展于明清……走进浙东运河博物馆,习近平总书记详细了解这段绵延千年的“运河史话”。

“习近平总书记看得很仔细,在不少展柜前驻足,详细询问相关情况。总书记对运河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切关注,也有着深入的了解。”当天负责讲解的中国水利博物馆馆长陈永明回忆说。

在明代绍兴知府汤绍恩主持修建的大型挡潮排水闸绍兴三江闸模型前,习近平总书记停下了脚步。

俯身仔细察看三江闸设计结构,习近平总书记问道:“这个闸现在还在吧?”

“还在,它的作用已经被曹娥江大闸所取代。”陈永明回答。

展柜中,一张2005年12月31日出版的《浙江日报》,记录了一个载入史册的瞬间:

“随着省委书记习近平宣布‘曹娥江大闸枢纽工程开工’,并启动开工按钮,顿时偌大的建设工地上一字儿排开的施工机械‘隆隆’轰鸣……钱江两岸人民盼望已久的曹娥江大闸枢纽工程正式拉开序幕”。

习近平总书记回忆起这段往事:“过去浙东这一带是缺水的地方,特别是舟山,一半的水都要靠这个引水工程。”

“很多浙东的百姓都因此受益,大家饮水思源、感恩在心。”当地负责同志说。

千年水脉,正是在一代代人的持续呵护和接续建设下流淌至今、绵绵不绝。

“把大运河这篇文章做好。”走出浙东运河博物馆,临别前,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叮嘱当地负责同志,要好好挖掘大运河文化,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从北京通州大运河森林公园,到江苏扬州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再到浙江绍兴浙东运河文化园,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多次来到大运河沿线。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

今年“五一”假期前,“越韵水上游”开通,水城绍兴以水上巴士串联古城历史遗韵,打造出“一站一景、一程一韵”的特色文化之旅。游客乘船就能欣赏古城风景,沿途感受运河历史与现代交融之美。

跨越8个省市、10个河段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正在火热建设中,沿线璀璨文化带、绿色生态带、缤纷旅游带建设持续推进,多元文化空间不断增加。

“水德含和,变通在我。”浙东运河文化园的照壁上,刻下了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的这句话。

千年古运河,再展新画卷。

策划:张晓松

主编:杨维汉、吴晶晶

记者:王鹏、段菁菁、谢环驰

视觉|编辑:张爱芳、包昱涵

新华社国内部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来源:新华社 编辑:孙宝震]

青岛话题

青岛推出端午主题文旅活动 邀市民游客共赴山海之约

05/31 19:16 /

青岛市发布“漫游青青之岛,粽享端午时光——2025年端午佳节主题线路推荐”,涵盖滨海漫步、露营派对、康养生态、民俗文博、户外健身、光影休闲、非遗美食八大特色主题。

外地游客点赞青岛地铁 被这座城市暖到了

05/06 15:29 / 青岛晚报

截至5月4日,青岛地铁假期累计客运量达824.21万人次,客流数据背后,不仅是城市脉搏的蓬勃跃动,更承载着千万人次的“畅达幸福”之旅,流淌着这座城市的温度与美好。

深度报道

青岛城市公园:从“生态绿地”到“生活客厅”

06/08 07:54 / 青岛日报

从最初单纯的生态绿地,到如今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生活客厅”,公园的角色不断演变,也面临着如何平衡公共属性、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及适度商业化发展的问题。

李村商圈老厂房“魔改”活力街区 来青找工作可免费住七天

06/06 07:24 / 青岛晚报

位于李村商圈果园路一处废弃多年的老旧厂房,经过“魔改”,已变身不断聚集人气、洋溢青春气息的青沧里商业文化街区。

信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