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青岛财经生活服务门户

书香萦绕市南 “书房+”点亮城市文化新地标

2025/07/09 20:47 信网

阅读:

市南区的阅读活动吸引了放暑假的小读者。 (来源:市南区委宣传部)

炎炎夏日,热浪翻滚,但遍布青岛市南的各处城市书房里,却每天都坐满了阅读的市民。宽阔明亮的大厅,琳琅满目的书籍,安静和谐的气氛……徜徉其中,仿佛心灵得到了净化。“这里环境好、氛围好,我几乎每天都过来。在这里看书,效率不知不觉就提高了。”高中生小李说。

近年来,市南区聚焦群众对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需求,积极探索“图书馆+”模式的新型阅读空间建设,在全市率先推出“南邻书房”建设项目,以“集约化建设、标准化管理、多元化运营”为路径,打造了一批有特色、有温度、有活力的城市文化新地标,不断提升文化服务供给质量,办成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好事,有力提升了城区文化软实力,增强了群众文化获得感。

“我们以‘城市书房’建设为切入点,统筹盘活闲置公共空间资源,坚持区域特色化、服务便捷性、空间兼容性等原则,在全区范围内建成8处主题鲜明、定位清晰的城市书房,形成‘统一规划、统筹管理、分类建设、分众服务’的阅读空间新格局,充分满足群众对优质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市南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高质量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也开始提质增效,充分赋能城市发展。市南区整合多方资源,激活运营机制。一方面发挥市南区文旅特色优势,引入文旅企业、书店、酒店等社会力量深度参与。如联合筑美印象酒店打造青岛市首家“图书馆+酒店”模式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获评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2021年“创新阅读空间”案例、2022年“最美城市书房”;联合海韵·缘智慧音乐书坊创新“书房+音乐”模式,以音乐主题为特色,打造图书阅读、音乐、咖啡等时尚元素相结合的阅读空间,书房获评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2022年山东省“最美阅读空间”。另一方面,市南区还探索社区书房建设,建成八大关街道“和美红岛”分馆、八大湖街道“墨香湖韵”分馆2处社区书房,盘活社区图书资源,提高社区图书馆的知晓度和使用率,真正将优质公共文化服务送到群众身边、送到群众心坎。

独具特色是打造城市文化地标的必需。在此方面,市南区坚持“一书房一特色”,个性化打造国学、音乐、生活等主题鲜明的阅读空间集群,成为彰显城区文化品位的新地标。“今年,我们以‘图书馆+艺术’为主题打造市南区美术馆城市书房,场馆打破艺术与阅读的物理边界,深度融合空间设计与艺术鉴赏、文化传承等方面,将美育和阅读相结合,将单纯的纸质阅读转化为可感知的审美实践,让群众得以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中华文化。”市南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

为持续激发书房活力,吸引市民走进来、留下来、读起来,市南区依托各城市书房特色空间,定期举办“艺术沙龙”“国学讲堂”“亲子共读”“非遗体验”等高品质文化活动。在美术馆城市书房举办“每艺周 市南见”系列讲座,邀请艺术家与读者面对面交流;在“海韵·缘智慧音乐书坊”开展国学国乐讲堂、推动中华国乐传统文化;在社区书房组织中医药启蒙、阅读里的非遗等营造温馨的社区阅读氛围。通过活动将静态的阅读空间转化为动态的文化磁场,有效培育了市民阅读习惯,涵养了城区书香气质,让“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在城区蔚然成风,进一步夯实了城市书房服务民生的根基,成为市南城市人文生态的生动注脚。文/通讯员 尹文丽 记者 于晓

[来源:信网 编辑:王熠冉]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
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青岛话题

青岛30路公交车创新服务获赞 计划将投影内容与台东特色融合

07/10 08:36 / 青岛晚报

通过安装车载投影灯,以科技手段守护乘客夜间出行安全,后期将以灯光为载体,将台东商圈的旅游攻略、美食地图与城市文化融入车厢,打造“公交+文旅”的全新体验。

青岛调整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申请条件 首批两处房源可选择

06/30 08:48 / 青岛晚报

政策调整后申请条件将大大放宽。单身申购保障性住房的,住房面积须在35.3平方米以下,两口之家、三口之家、四口之家的申购限制分别为70.6平方米、105.9平方米、141.2平方米,可以说是涵盖了大多数工薪收入家庭。

深度报道

《人民日报》关注青岛:有了“放心消费地图” 消费维权更便捷

07/09 08:32 / 人民日报

下一步,青岛将加大放心消费示范标杆培育力度,持续营造“政府有力、商家有信、消费放心”的消费环境。

全国避暑旅游路线发布 崂山风景区、即墨古城上榜

07/04 07:21 / 观海新闻

此次发布的全国暑期避暑旅游路线涉及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0余个市,其中崂山风景区、即墨古城入选山东省的“阅揽山海·舒爽胶东”避暑旅游线路。

信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