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原标题:最高500万元支持+30万元购房补贴
7月9日下午,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生态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进行解读。《若干措施》共4个部分、20条措施,坚持公平公正,推动产才融合,突出制度创新,支持创新创业,注重人才服务。立足让人才心无旁骛干事业,把软环境当作硬实力,努力解决好人才在青生活的“关键小事”,进一步优化人才服务内容和流程、提升政策兑现效率,通过一系列措施增强人才获得感和归属感,让人才更好地安居乐业,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推动人才与青岛的双向奔赴、共赢未来。
数说青岛优化人才发展生态亮点措施
5条措施
(发现识别人才)
●通过以绩推才、按薪定才、以赛选才、专家荐才、平等待才5条措施,建立以创新能力、成果质量、经济社会效益、社会认可程度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
●针对高校院所科研人才、企业技术技能人才,对年度成果转化交易额500万元以上的,或企业给予的年度薪酬80万元以上的,即可认定为我市高层次人才
●对在国内外重点创新创业赛事中获奖并在青落地的人才项目,无需评审,直接纳入市级人才计划予以支持
●对聘请的在青院士和高校院所、科技企业负责人等实施专家荐才
●对柔性引进的人才以及我市离岸创新创业基地聘用的外地人才,给予与我市人才同等的政策支持
最高500万元
(支持培养人才)
●通过托举青年人才、挖掘先锋人才、培育领军人才、培养复合人才、提升国际水准5条措施,建立覆盖不同阶段的人才培养链条,构筑梯次化、接续式人才成长生态
●加大市级人才计划对青年人才的支持力度,市自然科学基金对40周岁以下青年人才资助的比例逐步提高到60%
●支持企业引进一批A类学科的理工类博士、硕士,在企业工作满3年的,分别将购房补贴提高至30万元、20万元
●遴选一批专注专精特新领域的“专才”“奇才”,给予最高60万元创业启动支持
●每年遴选60名左右产业领军人才(团队),并给予最高500万元支持
●每年选派一批优秀人才到国(境)外知名高校院所访学研修
最高2000万元奖补
(赋能创业人才)
●根据人才创新创业需求,整合各类资源要素,构建人才成果“发现、对接、孵化、融资、应用”全流程赋能链条,构筑体系化、专业化的人才赋能生态
●支持建设概念验证平台,提供科技成果概念验证、二次开发、工艺验证、中试熟化等服务,根据设备设施投资、绩效评价等情况,给予最高2000万元奖补
●鼓励专业服务机构探索产学研利益共享机制和“先中试、后孵化”等模式,建设中试服务平台,根据绩效情况给予最高200万元奖补
●鼓励技术经纪人牵头开展科技项目,推进科技项目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支持政府引导基金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单只政府引导基金参股基金容损率最高可达100%,符合条件的最高可让渡100%超额收益
9个青年人才社区
(服务保障人才)
●推行“即申即享”,以青年人才安家类补贴为突破口,通过打通数据壁垒、构建智能匹配模型、重塑资金兑付流程,政策兑现效率由平均3个月缩短到1个工作日
●布局建设青年人才社区,主要是按照“实用化、人性化、市场化、系统化”原则,集成生活居住、职业发展、社会融入、人才服务等功能,建设认定一批低价格、高品质、多功能的青年人才社区,解决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的安居优居问题。目前,已挂牌青岛市青年人才社区9个,提供房源8309套(间),入住率达88%
●在完善高层次人才服务体系方面,将加大市场化人才服务供给,拓展“人才码”使用场景,解决好人才在青生活中的教育、医疗、出行、出入境等“关键小事”
柔性引进的人才享同等支持
围绕“谁是人才、支持什么人才”,坚持“破四唯”与“立新标”相结合,突出实干实绩导向,通过以绩推才、按薪定才、以赛选才、专家荐才、平等待才5条措施,建立以创新能力、成果质量、经济社会效益、社会认可程度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不求全责备、不论资排辈,让不同阶段、不同赛道的各类人才,享有公平竞争、脱颖而出的机会。比如,针对高校院所科研人才、企业技术技能人才,实施“以绩推才”“按薪定才”,对年度成果转化交易额500万元以上的,或企业给予的年度薪酬80万元以上的,即可认定为我市高层次人才,享受相应配套服务。再如,实施“以赛选才”,对在国内外重点创新创业赛事中获奖并在青落地的人才项目,无需评审,直接纳入市级人才计划予以支持。同时,对聘请的在青院士和高校院所、科技企业负责人等实施“专家荐才”;对柔性引进的人才,以及我市离岸创新创业基地聘用的外地人才,给予与我市人才同等的政策支持。
理工类博士享30万元房补
遵循“基础期—发展期—成就期”的人才成长规律,为各类人才设置不同的发展赛道,通过托举青年人才、挖掘先锋人才、培育领军人才、培养复合人才、提升国际水准5条措施,建立覆盖不同阶段的人才培养链条,构筑梯次化、接续式人才成长生态,帮助各类人才健康成长,践行“让青岛成就人才”的工作理念。在托举青年人才方面,不断提升市级人才计划、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对青年人才的资助比例;支持企业引进一批A类学科的理工类博士、硕士,在企业工作满3年的,分别将购房补贴提高至30万元、20万元,形成源源不断的高层次人才供给。在挖掘先锋人才方面,着眼未来技术与产业发展,遴选一批专注专精特新领域的“专才”“奇才”,给予最高60万元创业启动支持,争取培育一批生于斯、长于斯,像杭州“六小龙”一样的“小龙”。在培育领军人才方面,《若干措施》中提出每年遴选60名左右产业领军人才(团队)的要求,并给予最高500万元支持。在提升国际水准方面,将每年选派一批优秀人才,到国(境)外知名高校院所访学研修,打造一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队伍。
打造一批人才创业孵化园区
成就人才创新创业梦想,对吸引留住人才至关重要,也是发挥人才效能、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这方面,将根据人才创新创业需求,整合各类资源要素,构建人才成果“发现、对接、孵化、融资、应用”全流程赋能链条,构筑体系化、专业化的人才赋能生态,着力解决科研人才在市场拓展、企业融资、场景应用、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短板问题。
聚焦成果发现,将推动建设一批概念验证平台、中试服务平台,充分挖掘一批引领性强、成熟度高、市场潜力大的创新成果。聚焦市场对接,建立由技术经纪人、金融机构、重点企业等组成的服务团队,今年已经将技术经纪人纳入拔尖人才选拔范围,并出台了《科技项目经理人项目试点工作规程》,鼓励技术经纪人牵头开展科技项目,推进科技项目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聚焦成果孵化,支持区(市)盘活闲置楼宇资源,打造一批人才创业孵化园区,目的是为人才提供低成本、高品质创业场所,推动构建孵化园区与新兴产业专业园区联动贯通的孵化模式。聚焦融资支持,大力集聚耐心资本,支持政府引导基金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单只政府引导基金参股基金容损率最高可达100%,符合条件的最高可让渡100%超额收益,让人才项目充分享受到融资红利。聚焦成果应用方面,主要是打造一批科技成果应用场景项目,培育一批场景应用实验室,推动人才创新创业成果快应用、快落地、快转化。
政策兑现效率缩短至1天
全方位、多样化的人才服务供给,是营造优良人才发展生态的基础工作。立足人才所思所想所盼,重点在重构人才服务体系、优化人才服务体验方面采取措施,解决好人才在政策兑现、住房安居、生活保障等方面的现实问题,以精准化、高效化的人才服务,让人才在青发展有保障、生活有品质、情感有归属。在政策兑现方面,推行“即申即享”,目前正在部分区市以青年人才安家类补贴为突破口,通过打通数据壁垒、构建智能匹配模型、重塑资金兑付流程,政策兑现效率由平均3个月缩短到1个工作日,累计服务超10万人次。下一步,将在全域推广“即申即享”模式,同时在重点人才工程奖励资助等政策兑现中探索“免申即享”。
布局建设青年人才社区,主要是按照“实用化、人性化、市场化、系统化”原则,集成生活居住、职业发展、社会融入、人才服务等功能,建设认定一批低价格、高品质、多功能的青年人才社区,解决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的安居优居问题。目前,已挂牌青岛市青年人才社区9个,提供房源8309套(间),入住率达88%。在完善高层次人才服务体系方面,将加大市场化人才服务供给,拓展“人才码”使用场景,解决好人才在青生活中的教育、医疗、出行、出入境等“关键小事”。同时,把营造尊才爱才的社会氛围,作为优化人才发展生态的重要工作,将研究设立市优秀人才成就相关奖项,实现人才与城市共荣共进。
本版撰稿 青岛早报/观海新闻记者 杨健
[来源:青岛早报 编辑:王荣]07/10 08:36 / 青岛晚报
通过安装车载投影灯,以科技手段守护乘客夜间出行安全,后期将以灯光为载体,将台东商圈的旅游攻略、美食地图与城市文化融入车厢,打造“公交+文旅”的全新体验。
06/30 08:48 / 青岛晚报
政策调整后申请条件将大大放宽。单身申购保障性住房的,住房面积须在35.3平方米以下,两口之家、三口之家、四口之家的申购限制分别为70.6平方米、105.9平方米、141.2平方米,可以说是涵盖了大多数工薪收入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