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种植亩产1400斤的抗病玉米,用无人机一天打1000亩地的农药……先进科技走进田间,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效的基础保障,从提高产量到注重质量,再到形成品牌形象,如今青岛正着力打造特色IP为农产品赋予文化属性,壮大“青岛农品”品牌矩阵,让更多农产品走出去。
科技引领,农业生产增效提速
近年来,伴随科技水平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新装备、新技术投入到农业生产当中,在即墨区段泊岚镇,一位69岁种粮大户种植的“立原296号”玉米抗病性强,预计亩产可达1400斤。另一位农民操控着植保无人机,为玉米喷洒杀虫剂和叶面肥。“以前靠打药机或喷雾器,现在无人机一天能完成1000亩作业,还不重喷、不漏喷,解决了玉米抽穗期打药碾压秧苗和人工效率低的难题。”如今,无人机已成为了田间新宠,2人日作业量可达千亩,新品种和新农业设备升级广受农民好评。
数据模型算法的推广落地,推动了田间管理从“靠经验”向“靠数据”转型,平度市粮油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通过云平台布设农业模型算法,可根据实时数据形成农事指导建议和处方图,为农技人员田间管护提供参考,实现病虫害防治效率、水肥利用率均提升30%左右。
各类先进技术和管理手段在农田中落地开花,有效激活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新路径,对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赋能,打造品牌影响力
以往农产品的销售的多为当地农民摆地摊销售,或者向外批发,所获得的的利润有限,难以靠品牌力量增加收入。在数字化浪潮的影响下,青岛积极拥抱新技术、新业态,培育引进直播电商机构400多个,带动发展农村电商2.8万家,培育出农村电商带头人3100多人,拉动农产品电商交易额达到135.1亿元,有效带动农产品品牌力量发展,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
为了让更多的农产品走向全国,青岛先后组织80多家知名农产品品牌参加长三角农产品推介活动、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达成签约订单和合作意向1700万元。展会上,胶州大白菜以棵为单位出售,单价30-60元不等,价格相当于普通大白菜的10倍多,品牌溢价的力量令人惊叹。
如今,崂山茶、王哥庄大馒头、胶州大白菜、平度大泽山葡萄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已经家喻户晓。“青岛农品”连续六年跻身全国区域农业品牌十强,农产品出口额稳居全国36个大中城市首位,全市认证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230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73个。
科技的力量为增产提供了有力保障,文化的温度给增收带来了品牌支持,青岛正高质量推进农业创新建设,加快推进产业振兴和农业现代化。
信网评论员 孙宝震
[来源:信网 编辑:王熠冉]08/28 21:18 / 观海新闻
27日,市文明办发出《“相约七夕 幸福相伴”文明婚俗倡议书》,号召市民从自身做起,破陈规、除陋习,传文明、树新风,共筑文明婚姻幸福基石,共享和谐美好幸福生活。
08/27 08:34 / 人民日报海外版
应聘者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新区的喜爱。集中选聘期间,周边80余家酒店满房率达到85%以上,周边特色餐厅翻台率提升3至5倍。统计显示,甚至有近20%的应聘者及家人因为考试体验好,选择了延长留在青岛的时间。
08/13 07:51 / 人民日报
“我们项目实现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居民的医疗健康数据被汇总整合,为精准诊疗提供有力支持。”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桑珠孜区区域医疗信息化能力提升项目负责人张铭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