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青岛财经生活服务门户

推出六大方面20项措施 山东加快推进智能建造发展

2025/08/29 10:26

阅读:

原标题:山东给智能建造发展“开方”

在塔吊上安装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荷载、幅度、风速等数据,一旦接近临界值系统会自动报警甚至断电;基于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建筑项目动工前就在数字世界里“盖”了一遍,提前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管线碰撞、设计冲突问题……

如今,这样的智能建造场景正在山东的建筑工地应用。8月28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召开新闻通气会,对14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智能建造发展 培育建筑业新质生产力的若干意见》进行解读。《意见》从6个方面提出20项具体措施,着力推进建筑业向建造更安全、质量更可靠、行业更可持续方向发展。

发展智能建造产业集群

为大力推动智能建造的发展,《意见》提出要在我省发展智能建造现代化产业集群,突破传统产业分散发展模式、培育路径,将智能建造产业纳入地区产业发展规划,打造数字设计、智能建造设备装备、智能生产等特色集聚区。

同时,加大市场化资金支持,重点对集聚区内数字设计、智能建造设备装备研发等领域的优质项目,通过省新旧动能转换基金按照市场化方式给予支持,实现“空间集聚+资金倾斜”双重赋能。

税收优惠是企业普遍关注的重点。我省将整合资金、税收等多元政策,构建智能建造全周期保障体系。对企业发生的节能节水、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专用设备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投入,将按有关规定享受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政策。

培育“智能设备+产业工人”协作模式

智能建造不仅是建筑业建造技术的更迭,更是一场深刻的行业变革,是培育建筑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其核心是通过数字技术对传统工程施工方式、管理模式进行深度赋能。

《意见》提出要拓展智能建造创新驱动应用场景,打破“产学研用”壁垒,支持建筑业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组建智能建造创新联合体,搭建深度协同平台。强化适宜技术应用推广,新出让地块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的房地产项目,支持在建设条件意见书中要求企业应用智能建造技术,将智能建造技术应用情况纳入工程评优、评奖、评价等内容。

当前,我省智能建造复合型人才还存在较大缺口。我省将发展“智能设备+产业工人”协作模式。在混凝土施工、构件安装、高空喷涂、塔机操作等高强度、高重复性、高风险场景优先使用人机协同方式施工,逐步从“多人一机”向“一人一机”“一人多机”转变。

构建完善配套标准体系

工程建设标准对推进智能建造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支撑作用,而计价体系则是智能建造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保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标准造价中心主任胡雪晶介绍,我省针对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智能生产及质量控制、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等领域,已制定发布18项标准。标准体系搭建上,已经发布了绿色建筑标准体系,质量、安全两个标准体系也即将出台。关于BIM设计协同、AI辅助设计等研发标准尚在研究制定。

我省将逐步构建支撑研发、设计、生产、施工、检验检测、验收、运维以及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发展等配套标准体系。同时,动态完善工程计价依据体系,聚焦机器人施工、大型智能施工机械设备装备等重点领域,科学制定计算规则,加强造价信息供给发布,为智能建造等新型建造方式提供计价技术保障和服务。

此外,我省还将推行智能建造全流程管理模式,大力发展工程总承包模式,逐步形成以工程总承包企业为核心、相关企业深度参与的开放型智能建造产业体系。

本报记者 方垒

[来源:大众日报 编辑:王荣]

青岛话题

青岛王哥庄港东渔码头上演海鲜盛宴 第一网收获超千斤

09/02 08:48 / 青岛晚报

1日上午,青岛王哥庄拥有近600年历史的港东渔码头举行开海仪式,老渔民们用最传统的方式祭奠大海,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青岛市文明办发出《“相约七夕 幸福相伴”文明婚俗倡议书》

08/28 21:18 / 观海新闻

27日,市文明办发出《“相约七夕 幸福相伴”文明婚俗倡议书》,号召市民从自身做起,破陈规、除陋习,传文明、树新风,共筑文明婚姻幸福基石,共享和谐美好幸福生活。

深度报道

《人民日报》关注青岛:一张信息网 兜牢健康保障底线

08/13 07:51 / 人民日报

“我们项目实现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居民的医疗健康数据被汇总整合,为精准诊疗提供有力支持。”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桑珠孜区区域医疗信息化能力提升项目负责人张铭扬说。

《人民日报》关注青岛:美食+赛事 带动消费热

08/08 08:21 / 人民日报

在金沙滩,西海岸新区首届沙滩排球邀请赛同期举办。300余名运动员在沙滩上展开力量与技巧的竞技,比拼激烈,喝彩不断。

信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