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躺在牙椅上,小小的我害怕极了,医生手里那个会转的小镜子刚要靠近,我就本能地躲开了,其实我也不想哭,可就是忍不住……”对大多孩子来说,看牙几乎是童年里绕不开的“小噩梦”:陌生的诊室、冰凉的器械、牙齿被触碰时的紧张,总能轻易勾出心底的害怕。而一旁的家长也跟着揪心,既心疼孩子的恐惧,又焦虑治疗能不能顺利进行。其实我们都在盼着:要是能少点紧张、少点害怕,舒舒服服地就把牙齿治好,该多好啊。而在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口腔中心,这份“让孩子舒适看牙”的期盼,已然照进现实。
8月29日,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口腔中心主任、首席专家杨芳教授,借助舒适化技术,为一名意外磕断门牙的2岁女童高效地完成了断齿修复。
“哇哇……” 清晨的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口腔门诊,一阵急促的哭声打破了诊室的宁静。一对年轻夫妻抱着两岁的女儿茉茉(化名),满脸焦急地冲进诊室,孩子爸爸额头布满汗珠,声音带着慌乱:“大夫,孩子在家玩的时候摔了,两颗门牙都磕掉一块,哭得停不下来,您快帮我们看看吧!” 一旁的妈妈紧紧搂着女儿,心疼得眼圈泛红,不断轻轻拍着孩子的后背试图安抚。
正在坐诊的口腔中心主任杨芳教授见状立即起身,用柔和的语气询问,在她的安抚下,原本手足无措的夫妻渐渐平复了情绪,原来,茉茉在家玩耍时不小心被台阶绊倒,面部直接磕在坚硬的台阶上,两颗小门牙瞬间磕掉了小角,剧烈的疼痛让孩子一直哭闹不休,夫妻俩来不及多想,立刻抱着孩子赶来医院。
听着家长的描述,杨芳主任一边轻声对茉茉说:“宝贝不怕呀,阿姨就是看看你的小牙齿,咱们让小牙齿变回原来的样子好不好?”一边小心翼翼地引导孩子张开嘴巴。
经过细致检查,杨芳主任发现茉茉的牙齿伤势比想象中更严重:断齿处已经露出牙神经,若不及时治疗,不仅会持续疼痛,还可能影响后续恒牙发育,必须尽快开展治疗。
随后,杨芳主任向家长详细讲解治疗方案:“孩子牙齿露神经了,需要做牙神经的处理,因为孩子年龄比较小,神经还没有发育完成,如果去除神经的话,治疗预后不好,可以尝试保留部分神经的活髓切断术,之后还要用透明冠修复。”
同时,她也向家长讲明,孩子年龄太小,牙科治疗中用到的药水有苦味,电钻磨牙、张嘴配合等操作,对孩子来说可能很难接受。更重要的是,如果强行治疗,孩子乱动哭闹,还有可能伤到皮肤、黏膜、舌头等,甚至还有误吸棉球导致窒息的风险,不仅容易导致治疗中断,还可能让孩子留下心理阴影,甚至引发终身牙科恐惧症。
最终,杨芳主任决定采用全麻下的舒适化诊疗,让孩子在睡眠中完成治疗,既不痛苦,也能保证治疗效果。她耐心地解答家长的每一个疑问,从麻醉的安全性到治疗的具体流程,都讲解得清晰易懂,彻底打消了家长心中的顾虑。
“让孩子治牙不痛苦、不恐惧,是我们一直以来的追求。” 杨芳主任介绍,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始终践行儿童友好理念,致力于打造“无哭声医院”。自 2009 年开展儿童舒适化牙科治疗以来,每年完成600~800例舒适化诊疗。医院拥有专业的麻醉团队,累计完成小儿麻醉逾 10 万例,还能根据孩子的病情和年龄,个性化选择不同的麻醉方式,全方位保障手术安全。
完善术前检查后,茉茉被顺利推进日间手术室。麻醉团队精准操作,孩子很快进入睡眠状态。杨芳主任带领团队立刻投入治疗,面对孩子小巧的牙齿,她手持器械在方寸之间精细操作:先是仔细清创,去除受损组织;接着开展根管治疗,消除牙神经炎症;随后修剪透明冠、反复试戴调整…… 每一个步骤都有条不紊,每一次操作都力求精准。一个小时后,治疗顺利完成,茉茉的两颗小门牙恢复了原本的模样。当家长看到孩子从手术室出来,家长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健康提醒
杨芳主任提醒,儿童牙外伤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尤其是刚学会走路、活泼好动的幼儿。家长在孩子玩耍时一定要加强照看,在家中做好防护措施,比如在台阶边缘安装防护条、清理地面杂物避免孩子绊倒等,从源头预防牙外伤。一旦发生牙外伤,无论伤势轻重,都要立即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口腔科就诊,避免因延误治疗影响孩子牙齿健康。
文/通讯员 毕乙贺 记者 丛黎
[来源:信网 编辑:陆云琦]08/28 21:18 / 观海新闻
27日,市文明办发出《“相约七夕 幸福相伴”文明婚俗倡议书》,号召市民从自身做起,破陈规、除陋习,传文明、树新风,共筑文明婚姻幸福基石,共享和谐美好幸福生活。
08/13 07:51 / 人民日报
“我们项目实现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居民的医疗健康数据被汇总整合,为精准诊疗提供有力支持。”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桑珠孜区区域医疗信息化能力提升项目负责人张铭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