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原标题: 累计培育551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3315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1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青岛优质中小企业拔节生长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晓峰
7日上午,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市民营经济局在精准化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方面的具体措施及阶段性成果。
近年来,市民营经济局聚焦青岛“10+1”创新型产业体系,在顶层设计、体系建设、政策供给、要素保障、环境优化等方面持续用心用力,培育了一批专注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优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截至目前,青岛有创新型中小企业551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31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16家,数量均居全省第一位,优质中小企业培育成效明显。
在构建梯度培育体系方面,市民营经济局坚持“育字为实”的工作理念,系统推进“选种、育苗、培优”全周期培育,分层筛选建立“创新型—专精特新—‘小巨人’”梯度培育库,健全完善优质中小企业主动发现机制,有序扩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基座,精准引导5000余家次企业申报优质中小企业资质,支持市属国有企业孵化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深化涉企数据共享,分层分类建立“小巨人”企业培育库。
在强化政策精准滴灌方面,市民营经济局构建多层次、精准化的政策支持体系,优化涵盖财税支持、用能保障、土地供应、人才引育、金融服务等全要素的政策工具箱,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开展技术改造,2021年以来扶持企业近3000家,拨付奖补资金约12亿元,完善“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梯次培育体系,鼓励支持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
在集聚关键要素供给方面,市民营经济局健全财税金融支持机制,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常态化组织开展融链固链建链对接活动,开展“千校万企”产学研创新训练营活动,实施“未来之星”新锐人才计划,配合市人社局实施专精特新企业职称申报举荐制,建立金融助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白名单机制,将符合条件的117家专精特新企业纳入白名单,帮助企业防范化解税务风险。
在构建赋能服务生态方面,市民营经济局通过建立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提供定制化培育赋能服务、搭建多元化市场拓展渠道、完善便捷化政策兑现平台,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局党组会议设立“民企时间”固定议题,重点面向“小巨人”企业提供标准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人才培训、质量诊断、管理咨询、技术创新等赋能服务,赴深圳、成都、南京等城市开展专题分享等活动,实施中小企业“扬帆远航”出海行动,组织专精特新企业参加各类展会,鼓励支持专精特新企业主动融入区域集群,全力推进惠企政策“直达快享”改革试点,加快“青岛政策通”平台改造升级融合,畅通与“鲁惠通”双向数据共享。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孙宝震]09/05 07:37 / 青岛早报
9月4日,由青岛西海岸新区隐珠街道主办的2025灵山湾拉网节热闹开场,祭海祈福的庄严肃穆、民俗展演的欢腾热闹、百人拉网的同心协力,让这片滨海之地满是金秋开海的喜悦,也让渔家文化在欢声笑语中焕发生机。
09/02 08:48 / 青岛晚报
1日上午,青岛王哥庄拥有近600年历史的港东渔码头举行开海仪式,老渔民们用最传统的方式祭奠大海,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10/31 07:17 / 青岛日报
“头戴盛锡福,脚踏新盛泰,身穿谦祥益,手戴亨得利,看戏上中和,洗澡天德堂,吃饭春和楼,看病宏仁堂。”在这句老青岛人耳熟能详的顺口溜中,可以窥见中山路昔日的繁华商业面貌和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10/14 08:41 / 青岛日报
西海岸新区龙湾崖社区成功释放存量建设用地约500亩,加速新型产业导入,蝶变为潍柴(青岛)智慧重工智造中心项目。目前,区域内已成功引进配套项目30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