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青岛财经生活服务门户

网络约车、网上挂号 “数字鸿沟”前老年人有些蹒跚

2020/11/27 07:57

阅读:

原标题:“数字鸿沟”前,老年人有些蹒跚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要求加快解决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让广大老年人更好地适应并融入智慧社会。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在我市个别部门、机构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甚至出现了这样的现象:老人往返三次,到村委刷脸核验身份;老人不会网上预约挂号,只能清早去医院排队;老人不会使用网络约车,打车出行困难重重;通信公司信号升级,老人机被迫更换为不会操作的智能手机;甚至到公厕如厕,也必须扫码才能取纸……在智能技术、数字化服务面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被“网”住了手脚。

●医院实行网上预约挂号,老人不会操作智能手机,只能一大早排队——

智慧医疗“难住”老年人

“我母亲72岁了,不懂怎么用手机在网上预约挂号,拨打医院的导医台服务电话求助,工作人员告诉她,不能打电话预约挂号,必须下载‘慧医App’预约挂号。”孙先生拨打本报舆论监督热线反映,母亲因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在即墨区中医医院就诊时遭遇到另外一种“挂号难”。

“我母亲不会拼音,更不会打字,有智能机但只用来接打电话。我和姐姐都在外地工作,她有个头疼脑热,都是自己去医院看病。现在,医院升级了挂号系统,只能网上预约,这可难住了我母亲。”孙先生说,“不能电话预约挂号,我母亲不得不清早6点出发前往医院,否则,如果当天预约挂号的患者较多,就要等很长时间才能看上病。”

“医院实行预约挂号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为什么不能针对老年患者提供些方便?”孙先生说,对于不会使用网络的老年人来说,无论是用手机下载“慧医App”预约挂号,还是通过即墨区中医医院的微信公众号预约挂号,都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记者随后以家属身份拨打了即墨区中医医院导医台的咨询电话,工作人员给出了同样的答复:打电话无法预约挂号,患者必须下载“慧医App”,在网上预约挂号。

“我们医院就诊已经电子化了,收费都要扫码,老人不会也不行。”医院工作人员说,“确实无法网上预约挂号的老年人,可以现场挂号看病,但最好在早上7时30分前赶到医院,如果来晚了,医生可能要先看网上预约过的患者。”

记者了解到,今年7月,即墨区中医医院全面启用“电子健康卡”,市民通过“慧医App”申领“电子健康卡”二维码,凭借该码可以进行预约挂号、就诊、取药、结算等服务,实现一码通用。

“老人是否可以在医院使用现金支付?”记者询问。“现在基本上都是电子化了,老人来医院后的第一步是要充好钱,然后才能挂号看病。”工作人员说。

●村里成立合作社,行动不便且住市区的老人前往村委刷脸核实信息三次却无果——

人脸识别“忽悠”老年村民

“这是我第三次带母亲回村里进行人脸识别核实信息,目前还不清楚这次能否通过。老人身体不好,市区、老家多次往返,经不起这样折腾。”近日,家住西海岸新区张家楼街道河头村的李先生(化名)向本报舆论监督热线反映,家中老人入股村里的合作社,相关部门要求刷脸核实信息,然而,老人多次前往刷脸,现场提交显示成功,事后却一次次被告知信息核实没有通过。

李先生家住原胶南市区,老家是张家楼街道河头村,因老人行动不便,跟着他一起生活。11月初,李先生接到河头村工作人员的电话,通知他村里要成立一个合作社,村民可以以土地入股,让他带着母亲到村里签约登记。

“这是个好事,我立即请假开车带着老人回到了村里,工作人员输入户主的身份证号,然后刷脸核实身份信息,前后用不了几分钟。”李先生说,现场系统显示刷脸通过,他带着老人离开了河头村。

数天之后,李先生接到村委工作人员的电话,告知老人的信息没有录入成功,需要到村里再次刷脸核实信息。无奈之下,他再次向单位请假,带着老人驱车回到村里。第二次信息录入,李先生本以为大功告成,没想到,几天后再次接到信息录入失败的电话。他只好再次请假,第三次带着老人回家刷脸核实信息。

李先生说,如果现场刷脸没成功,多刷几次都没问题,但回了家再告知不成功,来回折腾就很麻烦。“除了刷脸核实信息,难道就没有其他方式吗?能不能给行动不便的老人开通其他核验信息的途径?”李先生提出质疑。

就河头村建立合作社及老人刷脸问题,记者致电张家楼街道经管站。工作人员表示,村民以土地入股合作社,必须到村里签约,由村里代理机构统一进行人脸识别登记。

●不会使用打车软件,站在路上半小时无车停靠——

网络约车“落下”老年乘客

随着手机打车软件的风靡,全新的打车模式给人们带来便捷,而许多不会使用打车软件的老年人发现,打车越来越难了。“如果遇到早晚高峰时段,站在路口半个多小时也打不上车,我周围很多老人都面临打车难。”家住南京路的曲女士说。

25日下午4时30分,记者陪同80岁的曲女士在新业广场附近的南京路打车。此时临近下班高峰期,道路上的车辆开始逐渐增多。“网约车我打不上,只能拦那些车身有统一颜色的出租车。”她告诉记者,4年前,在儿女的建议下,她将老人机换成了智能手机,勉强学会使用微信,也能刷朋友圈、视频聊天。然而,对老年人来说,学会智能手机所有功能并非易事,再进一步的网络支付、约车、点餐,学起来非常费劲。“刚学会了,转天就忘了。”她说。

站在路口的人行道边上,面对眼前的车来车往,曲女士张望着由远及近的每一辆出租车。远远看到亮着空车灯的出租车,曲阿姨就早早举起手示意停车。然而,让她失望的是,出租车并没有停车的意思,径直向远方驶去。

15分钟之后,路上车辆明显增多,亮着空车灯的出租车更少了。有些着急的曲女士蹒跚着穿过南京路,试图在相邻的辽源路上拦车。然而,10分钟内有5辆亮着空车灯的出租车从她面前经过,虽然她使劲挥手,出租车都没有停车。“别说路边不好打车,有几次在医院门口看到空车停在路边,出租车司机也会告诉我是在等网约乘客。”她说。

下午5点过后,天色将暗,曲女士仍未拦下出租车。记者拿出手机,使用网络约车功能打车。4分钟后,一辆新能源网约车停在记者和曲女士面前。

●老人机打不通电话,通信公司客服告知,更换智能手机后,号码才能继续使用——

手机信号升级“卡住”八旬老太

尽管已经不装电话卡了,80岁的市民李女士仍然要把用了多年的老人手机带在身边,并不时拿出来摸一摸。每当按住老人手机上那大大的数字键时,她的心里都格外踏实。

这部老人手机陪伴了李女士已经有七八年的时间,虽然功能单一,用起来却很方便。然而,今年10月开始,李女士发现,此前一直用得好好的手机突然开始“不顶用”了,信号时断时续,11月10日前后,更是彻底打不出去了。李女士赶忙联系了通信公司,通信公司的客服告诉她,因为企业对手机信号进行升级,李女士的老人手机不能用了,需要更换成智能手机后,手机号码才能继续使用。

这样的答复让李女士很不理解,自己就用手机拨打电话,平日里连短信都很少发,更是不需要上网,为什么要强制换成智能手机呢?不满归不满,手机还要用。李女士赶忙让孩子给选了一部智能手机,在家里学习起了使用方法。相比用习惯了的老人手机,新换的智能手机按键小,屏幕晃眼,动不动就需要连接网络更是把李女士搞得晕头转向。无奈之下,李女士先让孩子把手机上网功能给关闭了。按键改成滑屏,八旬老人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用了足足一个星期,李女士才掌握了智能手机电话和短信的使用方法。

同样是通信服务领域,近日有多名市民反映到联通营业厅办理业务,工作人员让用户下载联通的App扫码取号办业务,一些老年人没有智能手机,就无法办理业务。

24日,记者来到合肥路联通营业厅,向工作人员询问老年人不会用智能手机取号怎么办。前台工作人员表示,联通的所有营业厅都需要下载软件后取号,对于这种“一刀切”的政策,作为工作人员也很无奈。

●公厕扫码取纸,老年人不会手机扫码,需要找值班人员要纸——

“云纸”设备搞晕老年市民

数字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当下,对“数字难民”的老年人而言,连如厕都遭遇了难题。市民李先生向本报舆论监督热线反映:五四广场的公共厕所撤销了原有的厕纸,改为手机扫码免费取厕纸,给老年人带来不便。

25日下午,记者在五四广场一处公厕看到,原有的厕纸抽取处两侧安装了“云纸”的取纸设备。设备上有“扫描二维码,免费取纸”字样。记者尝试扫码取纸,在关注了一个公众号后,大约耗时1分钟左右,设备便“吐”出了一截长约50厘米、宽9厘米的厕纸。

没有智能手机或不会使用扫码功能的老人如厕,无法扫码取厕纸怎么办?记者敲开了公共厕所管理间的房门,向现场工作人员咨询。“五四广场的公共厕所都撤销了原有的厕纸,改为手机扫码取纸。”工作人员介绍说,“没有智能手机的老年人会到管理间找我要纸,白天管理间一直有人值班,但晚上八点半以后就下班了。”

“公共厕所带有公益性质,提供厕纸的举措为市民提供了便捷。但公共厕所管理者的这一举措应该照顾到不同群体,不能忽视老年人群体的需求。厕纸是小事,但却能看出一个城市的文明理念和服务水平。”从此经过的吴先生对公厕扫码取纸,忽略老年人的做法提出质疑。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邱 正

记者点评

数字社会,要速度更要温度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政务服务和社会服务日趋智能化。然而,数字化时代浪潮下,老年人逐渐被边缘化,成为被遗忘的人群。

老人不会网约挂号只能排队、不会下载App无法办理业务……表面看似是技术问题,实则是社会治理精细化的问题。这道题考验着社会数字化发展进程中,保持速度的同时如何兼顾社会温度。技术不能成为边缘化老人、差别化提供服务的借口,只要有老人学不会使用或拒绝智能化应用,他们的习惯就应当得到尊重,他们的需求也应当得到满足。

构建服务型政府,建设数字化社会,应着重关注服务的有效性及人性化程度。相关部门在大力开发数字化项目、推动政务服务智能化的过程中,让习惯于使用智能手机和移动支付的年轻人享受“数字红利”的同时,更要直面“数字鸿沟”,善待数字化时代的“弱势群体”,让老年人也能够分享社会发展进步的红利。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陈烛光]

青岛话题

青岛三浴海边礁石藏“玛瑙”? 原是普通火成岩

03/01 08:04 / 青岛早报

“从成因和年代来说,这些礁石区里的石头不可能有玛瑙和钻石。另外,生物化石是不可能存在于高温的岩浆岩中的,只能存在于沉积岩中。”工作人员笑着说。

一年卖出170辆保时捷 青岛女销冠:年收入不是300万

01/26 10:01 / 半岛都市报

连日来,“青岛女销售一年卖出170辆保时捷”的话题火遍全网,吃瓜的人关注的是“美女”“擦边”“陪客户吃饭”;业内人关注的是豪车的销量和车市经济。

深度报道

市南区以八大关太平角为先导 打造文旅康养胜地

10:12 / 青岛晚报

同时,市南的文旅资源高度集聚,目前正式注册博物馆20家,多个4A级以上旅游景区,其中,奥帆海洋文化旅游区今年2月入选5A级旅游景区。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60余栋,以及国家、省、区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多项。

与城市发展同频 传统老街区崛起活力新商圈

03/19 09:08 / 青岛早报

近年来,隐珠街道在深入挖掘传统街区特色的基础上,高标准推动地方特色新型商圈建设,着力打造烟火繁华的活力街区,点面统筹构建商业新格局。

信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