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青岛财经生活服务门户

村民收寄快递要跑几公里 青岛如何打通快递进村“最后一公里”

2024/05/31 16:02

阅读:

原标题:如何打通快递进村“最后一公里”

如今,即使在农村,人们也已习惯了网购。国家邮政局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每天有1亿多件快递包裹在农村进出。不过,相比于遍布城市大街小巷的快递驿站和便捷的快递服务网络,农村的快递物流服务还存在明显的盲区和短板,快递进村“最后一公里”需要进一步畅通。

近日,有市民向党报热线反映,在部分农村地区,村民收寄快递只能去乡镇代收点,距离较远,有的来回一二十公里,很不方便。这些区域快递进村究竟难在哪里?农村地区如何打通网购的“最后一公里”?记者对此展开调查。

现状:拿快递来回跑数公里

观海网友“旭宇”反映,他在胶州市胶莱街道的一家工厂上班,经常网购,他将所在工厂设为收件地址,“前段时间,快递还会送过来,现在大多数快递件都被送到3公里以外的马店大街代收点,取件很不方便。”

近日,记者赶到胶州市马店大街快件代收点,此处代收韵达、中通等快递公司的快件。韵达快递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快递无法送达附近村庄,附近几个村的村民都只能到网点自取快递。这一说法在不远处的中通快递网点得到了证实,“大多数快递都不会送到村里。”中通快递的工作人员介绍,该网点每天收寄八九百个快递,进村送快递不现实。记者在现场看到,多位村民骑着摩托车、电动车到快递网点取快递,他们大多来自附近村庄。

“我们村到快递点的距离超过5公里,来回就是10公里。来一趟不方便,我都是攒几个快递一起拿。”胶莱街道毛家屯村的王先生驾驶着电动三轮车,车里堆着几个快递包裹,他告诉记者,平日里除了邮政公司会把快递送到村里,其他快递公司的件都不会送进村里,而是把快递放到马店大街的网点,由村民自取。

除了胶莱街道部分村庄,莱西市姜山镇大河头村、即墨区田横镇北芦村等村的村民也向记者反映了快递进村难的现状。村民介绍,除邮政、京东等少数几个快递公司能做到送件进村,其他大多数快递公司只将包裹派送到镇上或者附近村的快递网点、驿站,由村民自取,单程距离短则3公里,长则10公里。

“我经常从直播间下单买衣服,或给远在外地的孩子们寄特产,孩子们也常给我寄东西,但这些快递件都只能送到镇上,不给送进村里,每次寄件、收货、退货都很麻烦。”平度市仁兆镇王家埠村的李女士对记者说。

针对即墨区田横镇北芦村村民反映的快递难进村的情况,记者致电申通快递即墨区东部公司,工作人员介绍,田横镇是大镇,该镇丰城片区村庄的快递都是送到汽车站,由村民自取。“这个片区只有两名业务员,快递送进村不现实。”该工作人员说。

在韵达快递官网上,记者输入莱西市姜山镇10个村名查询,服务状态均显示“可服务-镇站点自提”。

探因:成本门槛挡住快递进村

农村寄递物流体系的建设与运营是青岛正在积极推进的一项工作。去年12月,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2024年年底前,各相关区(市)快递园区、镇(街)快递共配中心实现全覆盖,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建制村覆盖率达到100%。

今年初,“建设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800个以上,实现县镇村三级寄递物流体系节点建设全覆盖”被纳入青岛市办实事。

“根据有关政策要求,快递进村以‘行政村’而非‘自然村’为基础单元,一个行政村(社区)往往包含数个自然村。我们从民政部门获取了全市行政村的最新数据,在综合考虑地理位置、便利程度和发展条件等因素的基础上,在每个行政村区划内至少设置1处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青岛市邮政管理局市场监管处处长刘磊介绍,截至5月中旬,全市已建成县级快递共配园区3个;乡镇快递共配中心36个,覆盖率达到92%;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851个,覆盖率达到90%。目前正在抓紧建设其余行政村的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

与此同时,有些区市还采取了一些降本增效的创新措施。在即墨区,青岛城运集团将乡镇客运站改造成“共配驿站”,由公交车辆配送快递;在莱西市,中通、圆通、极兔、申通等快递公司建设了共配园区,实现统一分拣、统一配送;在西海岸新区,供销社借助农资配送中心场地建设了快递分拨处理中心,为快递公司提供运输和仓储服务。

以上举措均提升了农村快递的通达率,但将农村寄递服务进一步向下延伸,打通“最后一公里”仍是难点。记者了解到,这主要受制于经营成本。

采访中,平度市一快递网点的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件快递从广东发到平度某村庄,快递到达青岛市分拨中心后,我们先运回来,再派送到乡镇网点,最后到收件人手中,全部流程下来一件快递的派费在1元左右。如果这件快递只配送到乡镇,约有两毛钱的利润,如果送到村里,不仅不赚钱还要亏钱。”该网点负责人说,快递企业也想把服务延伸进村,但面临着实实在在的运输、场地、分拨等成本问题。

多名快递员坦言,与城区相比,农村地区件少利薄,加之农村居民居住分散、家中时常无人,快递员送件面临许多实际困难,他们认为,目前让村民到网点取件的模式可能更现实一些。

建议:“共配共享”解难题

农村寄递物流,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是消费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重要渠道。

“只有突破快递进村的现实瓶颈,农村的消费潜力才能进一步释放。”青岛农业大学物流管理与市场营销系主任周海霞认为,一方面,政府应做好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整合邮政、交通、供销、商贸批发、快递企业等各方资源,建立资源共享、成本共担、信息互通的“共配共享”机制,有效解决快递进村成本高、收益低的难题;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要用好资金补贴等扶持鼓励政策,加快快递进村进程。

“共配共享”是一条有效路径,在青岛已有实践。记者从中国邮政青岛市分公司了解到,截至去年年底,全市有36个乡镇开展了“邮快合作”。

“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包括建设和运营两个方面。随着设施逐步建设完成,要让快递进村渠道畅通并可持续运营,必须调整运营模式以降低成本。为此,我们在涉农区市推广了‘交通+邮政+快递’‘邮政+快递’‘快递+快递’‘供销社+快递’等合作模式,通过业态融合和仓储、物流、人力资源整合,实现运力共享、末端共享,从而降低了转运和末端投递成本。”刘磊介绍。

同时,建好、管好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是打通农村物流“神经末梢”的关键。“村委会、超市商铺都是建设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的合适地点。村委会的快递收发由农村公益岗兼职,超市商铺建设服务站能带来客流量和代揽代派快件收入的双重收益。有的乡镇还出资在农村安装了智能快递柜,为村民提供便利服务。”刘磊说,“下一步,我们计划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进一步规范村级站点的货架、监控、服务标识等硬件设施和收发快递规范化服务。同时,我们也会采取电话抽查、实地暗访等措施,加大督导检查力度,避免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建而不用’。”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戴慧慧]

青岛话题

青岛第一海水浴场6月1日起开放 多条公交线加密班次

05/31 16:31 / 青岛早报

为了方便市民下海游泳,6月1日起,青岛城运控股交运温馨巴士对途经第一海水浴场的31路、468路、604路、605路、223路等公交线路配备机动运力,根据客流情况科学加密班次。

大樱桃、桑葚压弯枝头 快来青岛北宅体验乡村慢生活

05/30 07:40 / 青岛早报

连日来,在北宅各村落的采摘园中,樱桃、桑葚等陆续成熟,吸引不少市民游客走进乡村、亲近自然,体验游园采摘之乐。

深度报道

奖补为居民减负 青岛不断推陈出新让加装电梯有规可依

06/17 08:56 / 青岛晚报

近年来,随着扶持政策逐渐完善、财政奖补不断减负,可复制、可推广的政策措施和经验做法已经屡屡打通加装电梯的“任督二脉”,让加梯从“难产”转向“量产”,也让岛城加梯之路越走越顺、行稳致远。

“响应式公交” 给青岛公共交通带来什么

06/12 09:48 / 青岛日报

其实,响应式停靠公交并非新生事物,杭州、南京、成都等城市已试行推广类似的营运模式。与站站停靠的常规公交相比,“响应式公交”给青岛公共交通带来怎样的改变?

信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