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信网5月20日讯 当传统实验室变身充满未来感的“科学实验空间站”,小学科学教育会迸发出怎样的创新活力?5月14日,信网走进青岛徐水路小学,实地探访这座充满着科技感与创造力的学习空间,见证同学们如何在自主探索中触摸科学温度,在动手实践中点亮创新火花。
走进科学实验空间站,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丰富多样的实验资源。室内被规划为实验选择区、实验器材区、实验操作区三大功能区域。在实验选择区,涵盖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宇宙、技术工程等多个领域的丰富实验项目整齐陈列,不仅有课本中的经典科学实验,还创新性地融入由学校教师团队紧扣教材知识点、结合学生兴趣爱好反复研讨筛选的100个趣味小实验,从研究热胀冷缩、制作磁铁的基础物理实验,到探究模拟照相机、太阳能热水器的光学热学实验,每个项目既蕴含科学原理,又充满趣味性与挑战性,学生们可以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实验进行探究,在动手实践过程中,亲自感受科学的无穷魅力。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在拿到实验项目所需的相关适配器材后,首先对照详细的项目说明书,进行操作尝试。实验过程的失败与挫折是常有的事,但也是最宝贵的学习契机。比如在电路搭建实验中,有的小组灯泡始终无法亮起,但是在仔细检查线路、分析问题、试错总结后,最终成功完成实验。徐水路小学分管科学教育的李炳乾主任向信网表示,这种在实践中摸索、在失败中成长的过程,不仅让学生们掌握了扎实的科学知识和实验技能,更培养了他们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前觉得科学实验有点枯燥,现在能选自己喜欢的实验做,感觉特别有意思,每次做完都想尝试下一个!”一位正在进行模拟照相机原理实验的同学兴奋地分享道。
李主任告诉信网,科学实验空间站的设立不仅是传统实验室的全面升级,更是科学教育模式的一次大胆创新。学校从小学科学实验课程标准出发,打造开放自主的实验环境。“在这里没有预设的实验‘剧本’,同学们可以在实践中大胆突破常规。例如有的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对传统实验装置进行改良,让操作更简便、效果更明显。我们始终鼓励学生自由迸发想象力与创造力,在动手实践中培养科学思维与探究能力,这正是空间站教育理念的核心所在。”
从“课本知识”到“动手实践”,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创造”。青岛徐水路小学以实验教学为核心驱动力,积极整合各类资源,将普通实验室升级打造成为科学实验空间站。如今,科学实验空间站已经成为徐水路小学的“科学教育名片”。在这里,每个孩子都是科学探索的主角,每个实验都可能成为点燃梦想的火花。随着学校持续优化空间站资源,未来将引入更多创新形式的科学实验,让这座“科学乐园”为成长为未来的科学探索者奠定坚实基础。正如走廊里那句醒目的标语 ——“推开科学之门,邂逅奇妙星辰”,徐水路小学正用创新实践,让科学的种子在每个孩子心中生根发芽,静待未来长成参天大树。(耿润 谷正原)
05/06 15:29 / 青岛晚报
截至5月4日,青岛地铁假期累计客运量达824.21万人次,客流数据背后,不仅是城市脉搏的蓬勃跃动,更承载着千万人次的“畅达幸福”之旅,流淌着这座城市的温度与美好。
04/18 07:26 / 青岛日报
买解压玩具释放工作压力,下单购买虚拟商品获取精神愉悦,求旅游搭子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加注重取悦自己,愿意为“情绪价值”埋单。然而,在情绪消费兴起的同时,乱象也不容忽视。
05/15 09:26 / 青岛日报
济南、青岛两大都市圈“积极构建圈内同城发展、济青‘双圈’联动发展、济青郑都市圈协同发展的整体格局”。这是不久前山东省委、省政府召开的济南青岛都市圈联动发展协同开放会议上作出的部署。
04/25 07:20 / 青岛日报
透过开幕式的精彩画面和推介,“爱达·魔都号”邮轮、奥帆中心《寻梦沧海》演艺等文旅场景,崂山风景区、青岛东方影都等文旅地标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