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1月16日讯 “所有职业最不好做的是医生和护士……医疗行业最不好做的就是儿科医生和护士……我们两条都中了,谁能理解我们?”近日,网友“相信自己1164”在网上发布了这样一条微博,引来不小反响。儿科医生到底有多忙?1月15日,城市信报/信网记者来到市妇儿医院急诊科,亲身体验了一把儿科医生。一上午只喝了两口水,除了看病其他什么都顾不上,好像战斗一般,医院超负荷运转,一年急门诊量高达130万,什么原因造成的? 查房 50多个患儿挨个问询 “151号患者请到2号诊室就诊,152号准备……”1月15日上午7:50,当城市信报/信网记者赶到市妇儿医院急诊科的时候 ,候诊大厅里已经人满为患了!市民吴大叔说,他是凌晨3点多陪孙女过来打吊瓶的,几乎一夜没合眼,到现在都没吃饭。 在诊疗区 ,四个诊室里全部塞满了人,记者一问,医生们已经坐诊近半小时了。戴口罩、脱外套、换白大褂,全副武装,一切准备就绪后,记者来到了急诊留观室,开始了正式体验儿科医生,先是跟随急诊科徐静主任查房。 “大夫,大夫,帮我看看我的孩子吧。”“医生,求求你了,帮我安排住院吧。”急诊留观室里,充斥着孩子们的啼哭声和家长们不间断的问询声。“没事,孩子发烧拉肚子很正常,要多喝水,多吃蔬菜,家长千万不能自己吓自己。”徐静主任安慰家长说。 在她的身后,站着护士长和两名医生。王医生拿着病历,一边听一边记,要是徐静主任安排加药,她立马要把药品名称记下来告诉家长。护士长则马不停蹄地帮需要住院的患儿联系床位,安排住院。 从患儿抢救室到小急诊留观室,再到大急诊留观室,徐静主任一行人,挨个观察每个患儿的情况。从7:30到9:30,医生共把50多个患儿的情况一个不落地问了一遍,并一一给出了应对措施,这期间,所有人都没有休息片刻。 9:36,最后一个患儿的病情了解完毕,记者本以为可以松一口气,坐下喝口水歇歇了,没想到一抬头发现徐静主任不见了。原来她开始叫号坐诊了!不出3分钟,6号诊室里站满了人,将医生团团围住。 “你看电脑系统显示,目前已经积压80个病号了,所以要加快速度!”徐静主任对记者说完,转身问起孩子的情况。“啊,啊,张大嘴,让奶奶看看你的扁桃体,恩,情况并不严重,开点消炎药吧。”“来,小美女 ,看你这清鼻涕流的,马上要发洪水了,小鼻子疼不疼啊。”记者注意到,徐静主任做事干练,从不拖泥带水。此外,她又风趣幽默,说话通俗易懂。“这位家长你记住了,孩子拉肚子的第一天,一定不要给他吃止泻药,给他吃了就好比农民在浇地时的农田倒灌,对孩子百害而无一益。” 坐诊 整个上午只喝两口水 徐静主任说,现在有些家长,半夜三更抱着熟睡的孩子火急火燎跑到医院,只因孩子生了水痘就吓得两腿发软,脸上长个疙瘩,恨不得拿显微镜看,有点夸张了。 记者数了一下,从9:50开始,到11:50结束,两个小时她一共接诊了30个患儿,平均两分钟看一个,节奏快,密度大。“这还不是最忙的,最忙的时候一上午能看60多个,一天下来130多个,直接累瘫了。” 记者注意到一个细节,徐静主任右手边有一个喝水的塑料杯子,开始坐诊的时候倒了满满一杯子水。可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她却连碰都没碰杯子一下。“徐主任,你说了那么多话,嗓子都快哑了,你不渴吗?”记者问。“你看我哪有空喝啊?家长们都在门外心急如焚地等着,想喝也喝不下啊。” 终于,在看到第15个病人,趁家长给患儿擦鼻涕时,她急急忙忙端起杯子喝了口水,此时水早已凉透,却来不及换热水。整个上午,医生只喝了两口水,说到喝水,让人忍不住联想,医生们有空去厕所?没错,通过观察,他们几乎没空去厕所。由于忙于看病,徐静主任一次厕所都没去,一直等到11:50,叫号停止后,她才站起身来,着急忙慌抽了两张手纸,向厕所走去…… 除了看病节奏快,记者还发现,作为医生,写字也必须快。在徐静的办公桌上,有一摞病历,一支钢笔和一瓶墨水,每看完一个病人,她都要奋笔疾书,第一时间把患儿的情况记录完整,并及时开出药方,然后交由坐她对面的王医生将药方录入电脑系统中。 “徐主任的草书你能看懂吗?我怎么一个字都看不明白。”记者问,“看习惯了就看懂了,时间有限,病人催着你,你没工夫在这里板书,所以作为医生,写字快是必备的一项技能。”王医生说。 在诊室外,记者还发现了一位很特别的女医生,她挺着大肚子,穿梭于候诊大厅和急诊留观室之间,一上午没有片刻停歇。这位女医生姓杨,目前已经怀孕6多个月了,即便如此,仍然在医院奔波忙碌着。“挺着大肚子累吧?医院里人来人往,可得小心点,实在不行可以请假休息啊。”面对记者的关心,她苦笑着说:“没办法,患儿这么多,儿科医生少,急诊科缺人手,我不能不干活。” 现象 一年急门诊量高达130万 快12:00了,连家长们都开始吃饭了,可诊室的医生却纹丝不动,病号仍然络绎不绝。徐静主任告诉记者,平时会有餐厅的人来送盒饭,要是送早了,病号看不完,顾不上吃饭菜就凉了;要是送晚了,来不及吃又要开始坐诊了。所以每次吃饭也像是一场战斗,狼吞虎咽。但大多数时候,她会去餐厅吃,大约半个小时吃完,顾不上休息,回来后紧接着投入“战斗”中。 12:15左右,记者跟随王医生来到餐厅吃饭,吃完后大约12:45,急忙赶回诊室。看排队的家长不多,也为了保证下午工作有好的精气神,她便趴在办公桌上稍作休憩。 记者发现,徐静主任对孩子始终亲切和蔼,细心认真,对家长却时而严厉,时而温柔。谈及此事,徐静主任叹了一口气说,“作为一名儿科医生,哪怕再苦再累也没事,就怕家长无理取闹,”徐静主任称,几乎每天都会遇到有家长闹事的。就在15日上午她坐诊期间,有一个双胞胎妈妈在诊室里冲着徐静主任大吼大叫,无论医生怎么解释,这位家长就是不听,情绪异常激动。 “现在医患关系如此紧张,我希望医患双方都要换位思考一下,多些体谅、宽容和理解。家长们一定要相信医生,医生也会全力以赴,尽力而为!”徐静说。 通过亲身体验,记者体会到了儿科医生超负荷工作的辛苦。通过采访,记者了解到市妇儿医院也存在超负荷运转。记者从门诊科主任刘敬东那里了解到,市妇儿医院共有一期和二期,一期已经投入使用,共有660张床位,光儿内科就有200多张。目前已经全部住满,还有许多患儿排队等待住院。二期正在建设中,尚未投入使用,预计建成后两期共设1000多张病床,可容纳100万的急门诊量。 “现在光一期的急门诊量一年就达到了130万多,远远超出了医院的承载能力。全院共19个科室,急诊科、心内科和消化科三个科室的门诊量就占了全院门诊量的一半。”刘敬东表示,为了尽量满足病人的需求,医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规定副主任医师级别及以上的,要牺牲一天周末的时间来工作,查房后要继续坐诊,轮流执行。由于急诊科人手不够,所以医院每天安排两个医生,在下了白班以后继续留在医院加班四个小时。 探因 超负荷局面咋造成的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超负荷的局面呢?通过调查和采访,记者总结出了四种原因。首先是今冬疾病高发区持续时间格外长。 刘敬东介绍,冬季和夏季是疾病的高发期,这两个季节往往也是医院最忙的时候。跟往年比起来,今年冬天的疾病高发期更长一些,从11月中旬开始到现在,已经持续了两个月了,但仍然没有减缓的迹象。 “这两天感染轮状病毒的患儿尤其多,许多宝宝都拉肚子,其实拉肚子是好事,可以尽快排毒。”徐静说,孩子抵抗力较弱,所以天气冷热交替,让患儿扎堆。15日上午接诊的患者中,大致可以分别三种类型,一是复感患儿,感冒一周后再次发烧的;二是症状较重的,连续发烧三四天不退的;三是在其他医院没看好,转到妇儿医院的。 第二大原因与市妇儿医院是青岛唯一一家专科儿童医院有关。刘敬东介绍,市妇儿医院作为一家专业儿童医院,跟其他综合医院相比,对儿童疾病的变化更敏感一些,对急症病人的处理更好一些。据统计,青岛市接近一半的患儿在这里就诊,接受治疗。尤其是晚上,近期急诊科每晚的接诊量在300~400人,是普通医院的3倍左右。统计,近日,妇儿医院日均门诊量达到900人次,海慈医院儿科达550人次,青大附院儿科达600人次,市立医院(西院)儿科达400人次。市中心医院、市第九人民医院和齐鲁医院青岛院区等都比市妇儿医院接诊量少。 第三大原因是现在社会上普遍存在儿科医生缺口大的问题。刘敬东告诉记者,据统计,目前全国儿科医生缺口在15~20万之间。至于市妇儿医院儿科医生的缺口,目前正在调查统计。 关于为什么医院出现儿科医生“用工荒”,刘敬东给出了解释。一是儿科医生并不好当,事无巨细,很琐碎。面对的患者大都是不会说话的小孩子,交流起来很费劲,大多数情况下只能和家长沟通。二是儿科医生收入相对较低。三是目前的医疗环境造就了这种局面。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矛盾日益加深。 还有一个原因是今年寒假放假晚 。同学们忙于紧张的期末考试复习,生病了也舍不得请假,这样一来,不仅自己的病情得不到缓解,还传染给了别人。 文/城市信报/信网记者王鑫鑫 图/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吴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