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日起,将全面停止使用死囚器官作为移植供体来源,公民逝世后自愿器官捐献将成为器官移植使用的唯一渠道。而现阶段,我国公民身后器官捐献率仅约0.6/100万人口。 截至2014年11月24日,深圳市红十字会共帮助688人身后捐献眼角膜;190人捐献遗体;158人捐献了多个器官。深圳已成为全国器官捐献最多的城市。2014年5月7日,捐献协调员高敏将遗体存放在深圳大学医学院遗体库内,目前深圳地区所有捐献的遗体都在此存放。 高敏今年48岁,山东人,自2008年成为深圳市红十字会器官捐献协调员后,至今已协调了400余例眼角膜捐献,100余例器官捐献及遗体捐献。高敏是个情感很丰富的人,2014年5月7日,高敏在一个器官捐献志愿者的家里探访,看到他们贫穷而艰难地局面,她不禁皱起了眉头。 高敏的黑白电话,似乎没有停歇过,除了联系捐献,还有很多志愿者家属把她当做了亲人,希望得到她的帮助。器官捐献协调工作引起的非议很大,但高敏坚持了下来。十多年来,她见证了无数个悲情的瞬间、伟大的决定。 高敏用得稀烂的文件袋里,装满了近期器官捐献者的资料。高敏对于自己接手的每一个个案都非常熟悉,从捐献者的病情到家庭情况,她都能说得清清楚楚。 一年四季高敏总是穿着短袖和牛仔裤,背着装满文件的双肩包,脖颈上挂着一条擦汗白毛巾,在深圳周边奔波。刚在深圳看望完一个器官捐献志愿者,高敏接到电话后,急匆匆地下楼。8个小时后,她来到了广东化州,可惜由于当地条件有限,捐献者去世过久,逝者的心愿已无法达成。坪山新区位于深圳原特区外的东北部,2014年1月11日,高敏来这里看望郭玉,一位器官捐献志愿者。深圳人对器官捐献的认同率达到55%以上,是深圳参与评比全国文明城市的硬性指标之一,但高敏说,在现有的器官捐献者中,不少人是家庭经济较困难者或是来深建设者。 郭玉,湖南在郴州临武县人,26岁。小时候,郭玉爸爸一直在附近小煤矿挖煤。在他12岁时的一天,煤矿突然坍塌,爸爸不幸遇难,家里的顶梁柱没了。没过多久,郭玉跟同乡到郴州当餐厅服务员,随后又在朋友的理发店当学徒。十七八岁南下广东打工。 2010年,郭玉因手脚麻痹到医院就诊,经诊断,罹患的是恶性脑胶质瘤。2014年,郭玉的行动越发不便,每天只能在门口的走廊散散步。郭玉知道,自己的日子,不多了。有一天,他在电视上看到了一个短片,讲的是高敏与器官捐献者之间的故事。有个念头在他脑海里亮了,捐献器官。 郭玉说:“我还年轻,虽然脑子里有肿瘤,但其它器官还能用。”为了捐献器官,他们家特地从湖南来到深圳,并在郊区坪山租了一套小房子。放在厨房中的盆栽,是整个房间里唯一有生机的植物,点缀着这个凌乱的家。 第一次来到郭玉的住处,看到他的境况后,高敏非常心酸。虽然他签署了志愿书,但高敏不希望他自暴自弃,时常监督他吃药。刚来深圳等待器官捐献时,郭玉还找了一份保安的工作,没想到一周后突然癫痫发作,失去了工作。2014年1月2日,郭玉在捐献志愿书书上写下了“全部捐献”四个歪歪扭扭的字。填表时,郭玉毫不犹豫选择了捐献所有器官:“我现在唯一的愿望就是希望能够尽量多捐器官,多救几个人。”除了捐献全部器官外,郭玉还有一个心愿,就是帮弟弟和妈妈早日把治病借亲友的钱还上。 2013年12月18日,南小平在广东梅州平远医院离世,其丈夫潘其衍在高敏的指导下,确认器官捐献志愿书。 南小平,1976年生,湖北人,丈夫是江西人,两口子在2004年搬迁至广东梅州市平远县大柘镇,并育有两个孩子。 2013年7月,南小平被查出乳腺癌晚期。“她知道自己活不久了,在去世的前几天突然提出要捐献遗体,把能用的器官都捐出去。”丈夫潘其衍说。但由于是癌症晚期,南小平能捐献的器官只有眼角膜。当日取膜手术前,家属和工作人员们向器官捐献志愿者南小平鞠躬,作最后的道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