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青岛财经生活服务门户

青岛祝家庄遗址发现战国至西汉时期高等级建筑基址

2025/05/14 07:19

阅读:

原标题:“唤醒”沉睡2000多年的古聚落

记者日前从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了解到,青岛祝家庄遗址考古发掘工作有了新发现。经过考古队员近一年的不断发掘,该遗址发现战国至西汉时期高等级建筑基址,这是青岛风河流域目前已知面积最大的古聚落遗存,遗址时代从新石器时期一直延续至明清时期。根据出土数量丰富的金属冶铸石范、垫圈和烧流化陶器表明,该区域与冶铸、制陶有密切关联,推测为琅邪郡铁官治所所在地。从建筑基址的规模、等级看,祝家庄遗址在战国至西汉时期应该是属于该区域内的一处核心聚落。此次考古发现,对于探索战国时期齐对鲁东南地区的经略布局、秦汉时期县级聚落空间形态分布以及东周向秦汉大一统国家形态的演变等有着重要价值和意义。

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聚落

站在风河畔,穿越时空回到2000多年前的战国、汉代,在距离琅琊台25公里的祝家庄遗址,聚落里有大型建筑、生活居住区,更有手工业区。根据考古发掘出土的大量遗物,遥想当时生活在这里的居民,依然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他们的气息。

祝家庄遗址考古发掘执行领队綦高华介绍,祝家庄遗址位于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珠海街道祝家庄村东,目前是青岛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所在区域为两山之间的冲积平原地形,南望大珠山,背倚铁橛山,地形平坦,矿产资源丰富,山中发现有多处铁矿点分布;水源充沛,发源于此山东麓的风河和南河在遗址东侧交汇。通过对祝家庄遗址所在的风河流域展开的区域系统调查发现,祝家庄遗址是风河流域目前已知面积最大的聚落遗存,遗址时代从新石器时期一直延续至明清时期。

2024年3月至2025年1月,为配合沈海高速改扩建项目的实施,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联合西海岸新区博物馆对项目占压的祝家庄遗址展开考古发掘工作。穿越祝家庄遗址的沈海高速线路呈东北—西南方向,发掘区域位于线路两侧向外拓宽部分,共发掘面积3000平方米,沿高速公路走向两侧布设探方37个,共清理遗迹总数696处。

从考古发掘地层情况看,祝家庄遗址共分多个文化层。最底层为战国时期,出土有灰陶片、红烧土等。本次发现一处规格较高的战国至西汉时期的建筑基址,包含基槽、磉墩、房址、排水系统等相关遗迹,并且发现与金属冶铸和陶器烧造等手工业有关的遗迹和遗物。另外,在建筑基址周围还发现壕沟、灰坑、水井和墓葬等遗迹。

发现大量西汉“千秋万岁”瓦当

考古队员介绍,考古发掘中发现的建筑基址内,发现了不连贯的夯土,夯层较薄,呈黄色砂岩颗粒混杂黑色淤黏土颗粒,部分区域的生土上也发现简单的夯打迹象,从夯窝形态观察,夯具应是金属平底夯。夯土之上未发现铺地砖的痕迹。建筑基址内发现的建筑构件堆积,以西汉时期的“千秋万岁”瓦当居多,形态与琅琊台遗址出土的同类型瓦当非常接近。还有数量较为丰富的板瓦、筒瓦、瓦当、瓦钉帽等。建筑基址区域内发现与建筑有关的遗迹和遗物主要包括建筑基槽、磉墩和排水系统等。在附近的灰坑等遗迹中也发现了数量较多的战国时期素面、网格纹半瓦当和云纹圆瓦当。建筑基址北侧还发现了车辙数道,由此可知,这是当时人和车的活动面。从出土的陶器类型与“半两”钱币推测,一期建筑基址时代应该在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

祝家庄遗址考古发掘中,共发现陶水管道4处,结合2012年发现的3组陶水管道来看,围绕着这处建筑基址至少存在7组陶水管道。7组管道内的单体陶水管形态、规格较为一致。从水管套合方式看均为建筑基址向外排水的管道,这组陶水管道共同构成了这处建筑基址的排水系统。在另一处建筑基址上,考古人员发现了一小段铺地砖遗迹以及大量残破、烧红的建筑构件等。铺地砖为菱形格纹饰的方形砖,一侧带有立砖封边。由于该区域靠近高速公路施工区,且该时期遗迹上部地层较薄,农业垦殖活动将遗址破坏严重,本期建筑遗存保存状态不佳。除了该处铺地砖外,地层中还发现一些菱形格空心砖残块,以及西汉中晚期常见的原始青瓷瓿残片,推测二期建筑基址时代可能为西汉中晚期。除了建筑构件外,还发现数量较多的陶器和钱币,种类主要包括罐、盆、甑、豆、盂、碗、瓮等生活容器,钱币主要包括半两和五铢。另外还发现有一定数量的铁器、铁渣和铁矿石等。

或为琅邪郡铁官治所

在祝家庄建筑基址南侧出土了数量非常丰富的金属冶铸石范、垫圈和烧流化的陶器,表明该区域与冶铸、制陶有密切关联。在遗址北侧发现一批与冶铸业、制陶业相关的灰坑遗迹,其中发现数量较多的石范和垫圈类遗物。石范均为金属农具范,主要为砂岩材质,也有少量滑石质地。一面处理较为平整光滑,上有铸造金属农具的型腔,型腔内残存黄白色脱范剂。背面加工较为粗糙,保留有多处金属凿制痕迹。附近灰坑中还出土了上有阴刻大篆字体“铁赁”字样的石范。

建筑基址南侧发现大量与金属冶铸相关的遗存,表明该区域内存在铁质农具冶铸业,石范上的大篆字体是典型齐地流行文字,表明祝家庄遗址的金属冶铸业可能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存在。祝家庄遗址西侧约2.5公里处便是铁橛山,据《胶南县志》记载,山中至少存在5处铁矿分布点,近期展开的铁橛山东麓区域系统调查发现,在石人泊村北的山谷中发现2座冶铁窑炉遗迹,通过对窑炉炉壁进行释光测年显示,年代为距今2000年前后的两汉时期,石人泊冶铁窑炉很可能是对采自铁橛山中的铁矿石进行初步炼制之地,祝家庄遗址是将石人泊炼制的铁制品进一步铸造、锻造成铁农具的场所。

值得注意的是,祝家庄冶铁遗存中还存在大量陶器烧制遗物,表明祝家庄冶铁遗址兼营陶容器和建筑构件的烧制,陶窑可能兼具铁器热处理功能。《汉书·地理志》:琅邪郡,户二十二万八千九百六十,口一百七万九千一百,有铁官。结合发掘出土遗址的规模和等级,祝家庄遗址很可能为琅邪郡铁官治所所在地。

遗址井群主要集中分布在北侧,中部建筑基址区也有一定数量分布。另外,考古人员在发掘中共发现墓葬10座,随葬品极少,仅发现青铜剑1柄。

/ 延伸 /

遗址可能 始建于战国时期

记者了解到,过去20多年的时间里,祝家庄遗址曾进行过3次考古工作,其中2012年发现在祝家庄村东存在3组战国至汉代的陶排水管遗迹,这是首次认识到祝家庄遗址内分布有等级较高的建筑基址。近年来,与祝家庄遗址关联较紧密的安子沟、土山屯和王家楼等汉墓群陆续被发掘,对祝家庄遗址的认识逐渐加深。同时,祝家庄遗址南约25公里的琅琊台遗址近些年的考古工作表明,琅琊台遗址不仅是秦汉时期重要的离宫建筑,亭子兰地点发现的战国时期长廊遗址也是齐国经略此地的证据。祝家庄遗址发现的战国时期素面和卷云纹半瓦当以及西汉时期的“千秋万岁”瓦当和琅琊台遗址发现的同类型器物高度吻合,结合祝家庄遗址周边地区出土的战国时期的“荆公孙敦”和“左关铜量”这些重要青铜器,表明铁橛山东麓的古琅邪地区在战国时期是齐国重点经营的地区。因此,祝家庄遗址的发掘对于研究古琅邪地区战国至秦汉时期文化面貌、历史文化更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本次发掘工作,首次较大面积揭露了该遗址中的战国至西汉时期的建筑基址。基址包括体量较大的基槽、磉墩、排水系统和壕沟等,结合出土瓦当、钱币等文物和周边琅琊台遗址案例来判断,建筑基址应为西汉时期。但在灰坑、水井等遗迹中还发现数量不少战国时期素面和卷云纹半瓦当,且遗址改建迹象不明显,表明遗址可能始建于战国时期,西汉时期沿用,甚至也存在西汉时期建筑是从战国建筑增补、发展和演变来的可能性。从建筑基址的规模、等级来看,祝家庄遗址在战国至西汉时期应该是属于该区域内一处核心聚落。

本版撰稿摄影 青岛早报/观海新闻记者 康晓欢 袁超 郭念礼 刘雅梦 通讯员 綦高华 彭峪

[来源:青岛早报 编辑:王熠冉]

青岛话题

外地游客点赞青岛地铁 被这座城市暖到了

05/06 15:29 / 青岛晚报

截至5月4日,青岛地铁假期累计客运量达824.21万人次,客流数据背后,不仅是城市脉搏的蓬勃跃动,更承载着千万人次的“畅达幸福”之旅,流淌着这座城市的温度与美好。

情绪消费兴起 有宣传含“微醺”字眼存在“擦边”风险

04/18 07:26 / 青岛日报

买解压玩具释放工作压力,下单购买虚拟商品获取精神愉悦,求旅游搭子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加注重取悦自己,愿意为“情绪价值”埋单。然而,在情绪消费兴起的同时,乱象也不容忽视。

深度报道

资源亮相“出圈” “很City”的青岛发出文旅之约

04/25 07:20 / 青岛日报

透过开幕式的精彩画面和推介,“爱达·魔都号”邮轮、奥帆中心《寻梦沧海》演艺等文旅场景,崂山风景区、青岛东方影都等文旅地标熠熠生辉

当影视镜头对准青岛老城区 一街一景皆故事

04/18 08:09 / 青岛日报

影视镜头常常对准历史时空与繁华摩登交错的青岛老城区,以鲜活和重生的代入感,解读着这座城市最浓郁、最生动的底色

信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