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青岛财经生活服务门户

养老金领取“无感认证”有了青岛标准 节约社会成本

2021/10/15 07:43

阅读:

原标题:养老金领取“无感认证”有了“青岛标准”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媛

10月14日是第52个世界标准日,今年的主题是“标准促进可持续发展,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14日上午10时,青岛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青岛市市场监管局介绍青岛地方标准(规范)建设情况,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城阳区民声服务中心分别对《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大数据认证服务规范》、《市民诉求数据分析与应用规范》两项地方标准进行了现场解读。

>>>构建高质量地方标准体系: 青岛立项22项市级地方标准项目,已发布9项

青岛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支队长李宗卫介绍,2018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规定,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行政区域的特殊需要,经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地方标准。

青岛市依法开展地方标准制定,根据《山东省标准化条例》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地方标准管理办法》,去年5月,青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制定出台了《青岛市地方标准管理办法(试行)》,对市级地方标准的立项、起草、技术审查、批准发布、备案、实施以及实施信息反馈和评估、复审等事项做出了具体规定。

按照规定,为满足自然条件、风俗习惯等特殊技术要求,可以在农业、工业、服务业以及社会事业等领域组织制定地方标准。制定地方标准应当遵循开放、透明、公平的原则,有利于科学合理利用资源,推广科学技术成果,做到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提升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地方标准的技术要求不得低于强制性标准的相关技术要求,禁止通过制定产品质量及其检验方法地方标准等方式,利用地方标准实施妨碍商品、服务自由流通等排除、限制市场竞争的行为。一般性工业产品、产品检验方法标准等不在制定范围内。

去年以来,青岛市标准化委员会办公室积极统筹协调,围绕市“十五个攻势”“十三条产业链”和城市发展新战略,在农业农村、工业、服务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业等领域组织申报,共立项22项市级地方标准项目,58项农业地方标准规范项目。目前,已经发布市级地方标准9项,农业地方标准规范39项。

从效果看,地方标准的发布实施起到了很好的规范引领作用。如去年实施的《放心消费示范街创建指南》,对放心消费示范街的创建和管理等内容做出了具体规定,有利于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有效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推动消费扩容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青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市退役军人局制定印发的《军休服务与管理规范》将标准化的理念、原则、方法引入到军休工作,通过地方标准规范军休服务与管理,全面提高了军休服务保障能力和质量水平。《市民诉求数据分析与应用规范》和《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大数据认证服务规范》两个地方标准分别于10月9日和11月1日实施。

>>>城阳区办理市民诉求“让数据开口说话” ——解读《市民诉求数据分析与应用规范》

城阳区民声服务中心主任秦军介绍,《市民诉求数据分析与应用规范》是由市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提出并归口管理、城阳区民声服务中心等单位负责起草的,全国第一个围绕政务热线大数据运用制定的地方标准。该标准共11章,包括市民诉求数据分析与应用的机构职责、数据来源、数据分类、基本要求、市民诉求数据分析与应用平台、数据分析与应用流程、数据分析形式、数据应用形式等,适用于青岛市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市民诉求数据分析与应用。

该标准的制定,将推进热线资源归并作为数据分析的基础,着力打造“一个部门集中受理,一个部门协调办理,一个部门统一答复”的群众诉求办理新模式。将创新智能平台建设作为数据分析的关键,将群众诉求事项实施分类管理,快速实现对社情民意规律性问题的统筹分析和热点问题的精准分析。

同时,将精准挖掘数据价值作为数据分析的核心,创新建立热点问题研判机制。如城阳区加强民声数据分析结果与区办实事、重点项目、阳光举措、重点工作、行业提升、社会治理等的多维应用。通过对群众诉求进行归类、分析和响应,城市“瓶颈路”贯通、老旧小区整治、智能交通建设等62项群众身边的现实需求,通过热线智慧链条被及时发现、精准决策、有效解决,成为以部门主导为核心的精细管理向以百姓呼声为导向的精准惠民这一施政理念转变的有力助推器,有效提升了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精细治理、精准惠民提供了重要依据。

秦军介绍,7年来,城阳区民声服务中心坚持“标准化+业务工作”融合发展,成为全国县(市、区)第一家通过国家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验收的单位。目前,已建立起涵盖服务通用基础、服务提供和服务保障3大体系13个子体系,共90项标准的热线服务标准体系,搭建起全过程、全时段、全要素的市民诉求办理流程,建立起“精准归集、精准分析、精准施政、精准惠民”市民诉求大数据分析与应用链条,探索出一条从“民声问题”加速向“民生成果”转化的理政惠民新模式,实现了“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让数据能说话、让热线有温度”。

>>>岛城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认证实现“无感知”、“零打扰”、“静悄悄” ——解读《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大数据认证服务规范》

10月14日是重阳节,本次新闻发布会指出,《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大数据认证服务规范》的解读,是为青岛市老年人送上的一份节日礼物。

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工作,作为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养老保险制度公平公正、确保社保基金安全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作用。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社会保险事业中心总会计师卢永华介绍,退休人员每年需要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社保待遇领取资格确认,才能继续领取养老金,长期以来,这种“集中”式、自证“生存式”的认证方式,不仅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社会成本,还经常引起群众的不满。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养老金领取集中认证难的堵点痛点问题,青岛市人社局大胆探索创新,跨部门集成整合民政、公安、医疗、交通等部门海量数据信息,创建了以大数据分析为主导的认证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大数据认证通过率达到94.5%,全市221万待遇领取人员中有209万待遇领取人员实现了“无感知”认证,基本实现了“寓认证于无形,寓认证于服务”的目标,得到了广大养老待遇领取人员的高度认可和国家人社部的充分肯定。

“我们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推行大数据认证服务新模式,在全国率先创建大数据认证体系平台。”卢永华称,经过两年多的运行,大数据认证系统日趋完善,大数据认证通过率逐年提高,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实现了“无感知”、“零打扰”、“静悄悄”认证的目标,极大地方便了广大老年群体,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社会成本。这次用地方标准的形式予以固化。

《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大数据认证服务规范》共9章,规定了岛城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大数据认证服务的认证有效期和预警期、工作职责、大数据认证平台、服务流程、服务保障以及服务监督、评价与改进等内容。卢永华解读,该地方标准的制定,主要有三大特点一是填补了国内标准空白,为大数据认证领域标准化建设提供了“青岛经验”。二是规范了服务流程,将青岛近年来在大数据认证方面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主要包括基础信息整理、直接认证信息匹配、辅助认证信息分析、生物识别认证、社会化服务认证、认证有效期递延等,并将其上升为标准进行规范。三是提供了借鉴样本,细化和明确了从认证服务的工作职责到认证数据采集来源和种类、数据属性标注、大数据的分析框架模块等具体内容,可操作性强,在短期内得到快速、有效的推广和应用。

从取得的成效具体来说,卢永华表示,主要是实现了“三个转变”和“一个减轻”。“三个转变”,一是认证主体由待遇领取人员自证向社保经办机构主动提供服务转变。

二是认证服务期由固定时间认证向动态化、个性化时间认证转变,在全国首创创新实施递延认证法,认证服务期内每更新一次认证时间,个人认证有效期重新计算递延,实现持续性的自动认证,直至终生不需认证。

三是认证方式由“面对面”的集中认证向数据驱动下的“无形认证”转变,实现认证服务“零打扰”,最大程度为老年人群提供便利。“一个减轻”是减轻了基层工作压力,目前,全市162个街道登门认证服务量每月认证人数不足100人,社区登门认证服务量月均10人左右,减轻了基层工作压力,节约了社会成本。

下一步,青岛市还将不断深化大数据认证创新成果,在持续扩大数据来源的基础上,同步提高数据的时效性,通过标准化手段进一步提高大数据认证准确率,确保养老保险待遇按时、足额、精准发放。

[来源:半岛都市报 编辑:于轩]

青岛话题

好吃又好玩 青岛历史城区打造“餐饮+”多元消费体验

10:19 / 青岛日报

日前,记者在探访时发现,相对商业综合体而言,在历史街区这个开放型消费场景中,餐饮业态布局的比重正越来越大。

青岛职业潜水员一年打捞上百件贵重物品 高收益有高风险

04/18 08:37 / 半岛都市报

三年前掉河里的金戒指捞上来了,这条热搜让职业水底“摸金”走进大众视野。4月17日,记者联系到一个职业打捞团队,揭秘鲜为人知的行业故事。

深度报道

规划路迟迟不建、在建路交付延期 家门口小路何时畅通

13:45 / 青岛日报

近年来,青岛一批主次干道相继施工、通车,不仅扩充了城市的“体量”,也提升了发展速度,但市民家门口的部分规划小路、短路长期停工、工期拖延,成了“口头路”“拖延路”“烂尾路”,每日都在影响着群众出行,不容小视。

青岛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职能部门负责人热议消防安全治理

04/18 07:44 / 青岛日报

火灾是最经常、最普遍威胁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灾害之一,也是公共安全治理领域的焦点问题。

信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