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青岛财经生活服务门户

青岛完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 人才引进总量居全省第一位

2021/10/18 09:58

阅读:

原标题:用为本、用培结合,挥好人才评价和分配“指挥棒”!青岛:持续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人才是城市的未来和活力之源。城市发展,人才为要。肩负着建设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等国之重任,正在深入推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加快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全面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创业城市的青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人才。

近年来,青岛秉持“来了就是青岛人”的理念,着力构建近悦远来的人才环境。今年前8个月,全市共引进集聚各类人才14.62万人,同比增长18.96%,引才总量居全省第一位。“引进来”不是目的,要让每一个来青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真正“用得好、留得住”才是关键。为此,青岛不断构建以用为主的人才环境,通过完善科学的人才评价和分配机制,不断激发人才活力,让“青春之岛”真正成为人才梦想成真之地。

坚持以用为本,让人才在干事创业中实现人生价值

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对人才最大的尊重,就是持续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近几年,青岛在重视人才引进的同时,更加重视对存量人才的开发利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人才开发处工作人员介绍说,围绕全市重点发展的13条产业链,青岛着力打通产才融合壁垒,拓展人才使用新空间。“我们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千名专家进重点企业、进企业研发机构、进见习实习基地的‘三进’行动,为高层次人才与企业、产业发展搭建合作桥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据悉,行动开展以来,已对接梳理专家教授科研成果、企业生产研发及人才需求等项目清单348项,推动18个项目开展正式合作,17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

此外,青岛不断突破“单位人才”束缚,着力构建人才共享新机制。“青岛近年来不断完善柔性引才政策,支持各类市场主体采取规划咨询、项目合作、成果转化、联合研发、技术引进、人才培养等多种方式,面向全球招募各类英才到青揭榜挂帅。”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青岛还会将市科技计划、科技奖励以柔性方式向来我市创新创业的高层次人才及其团队开放,对柔性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直接纳入我市高层次人才服务范围,享受绿色通道服务。“不仅如此,青岛也支持企业建设‘人才飞地’,就地集聚人才开展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该负责人表示,据不完全统计,青岛仅专家工作站每年就实现柔性引进人才200余人次。

坚持用培结合,让人才在使用中加快发展成长

为人才服务,对人才负责,一定要对人才的职业发展负责。为此,青岛市大力实施“未来之星”工程,充分发挥用人单位主体作用,准确掌握其需求所在,将培养开发贯彻人才成长发展全过程,真正站在人才角度对人才负责。

对于青年人才,青岛积极实施万名大学生见习实习计划,开展“青才实训营”,让青年人才在实习见习活动中充分了解青岛、增加实践经验。目前,全市累计认定青年见习基地835家,提供见习岗位54260个,组织大学生见习实习15374人。

针对有望带领企业成长为“独角兽”“瞪羚”企业的经营管理人才和核心技术人才,青岛采取以绩推才、以赛选才、自主荐才等方式,将其纳入新锐人才托举培养计划,给予企业10万元至50万元培养经费。

而瞄准对重点产业发展具有战略引领作用的世界级水平科学家,青岛实施“顶尖人才”集聚工程。对自主培养、全职引进的给予500万元安家费,同时对柔性引进的连续三年按照上年度在青纳税薪酬的30%给予奖励。据悉,自2019年以来,该政策累计认定奖励顶尖人才12名,发放奖励资金3230万元,集聚院士63人,其中驻青院士33人、聘任院士30人。

坚持以评促用,让人才在人才评价中获得认可和尊重

发挥好人才评价“指挥棒”,才能让人才在青创新创业更有成就感、获得感。近年来,青岛放权搞活人才评价,坚持“谁用人谁评价”,在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全面推行技能人才自主评价,目前已有5000余人通过自主评价考核。同时,推进职称评审权限下放,将中小学教师、工程中级职称评审权下放至区市。在全省率先开展打通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试点、高层次人才职称评审“直通车”试点。

同时,积极实施“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基层职称制度,累计近1000人在基层卫生、中小学教师、农业等系列获评高级职称。在全国率先开展工业互联网职称评审,创新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审,为更多专技人才畅通职业发展通道。

不仅如此,青岛还积极推行人才分类评价,针对科技、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教育、医疗卫生、技术技能、企业经营管理、农村、社会工作、金融、外语外事外贸等十个类别的人才,重新确定评价重点,弱化论文、奖项等评价内容,引入市场评价和社会评价,综合运用考试、评审、述职、答辩、业绩展示、服务对象满意度等手段,进一步建立健全以创新质量和实际贡献为核心的人才评价体系,着力提高评价的针对性和精准性。

同时,积极探索人才市场化评价,在上合示范区、青岛自贸片区创新探索以赛选才、以绩推才、以薪定才等市场化人才评价机制,助力人才集聚发展。

坚持分配激励,激发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

人才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不会越用越少,只会越用越丰富。合理的分配机制会形成正向激励,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反之,则会形成逆向激励,抑制创新活力。为此,青岛着力构建起科学完善的分配制度,让不同领域、不同层级的人才都能在创新创造中得到充分的肯定和成就感。

其中,针对技能人才,青岛出台来《关于弘扬工匠精神打造工匠之城的意见》,明确了“技高者多得、多劳者多得、贡献大者多得”的分配原则,鼓励企业设立针对技术工人的岗位津贴、技能津贴、带徒补贴,建立津(补)贴标准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动态调整机制。鼓励企业加大对技能要素参与分配的激励力度,重点探索技能要素和创新成果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实施办法。鼓励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率先探索推行关键技术技能岗位持股制度,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高技能人才人均工资增幅应不低于本单位管理人员人均工资增幅。鼓励企业对获得市首席技师、市劳动模范及以上称号的技能领军人才,参照中高级管理人员落实经济待遇。允许采取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制、年薪制、股权制、期权制等方式,提高高技能领军人才经济待遇。鼓励企业对高技能人才实行技术创新成果入股、岗位分红等激励方式,促进长期稳定提高技术工人收入水平。

针对事业单位人才,青岛分类实施定制化精准化激励。其中,对于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下放高层次人才认定权限,实施顶级人才绩效工资总量单列核定、高级人才绩效工资总量专项核定政策,采取人才团队激励、关键岗位激励、实时奖励激励、持续扶持奖励等灵活多样的分配模式。该政策实施一年来,已为5家事业单位额外核增高层次人才专项奖励性绩效工资3000余万元。此外,青岛还在探索制定事业单位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政策,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制度,激励广大人才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任晓萌)

[来源:观海新闻 编辑:戴慧慧]

青岛话题

英国矮脚马宝宝运动会上圈粉 青农大为小马驹全网征名

04/22 09:52 / 半岛都市报

它围着场地调皮撒欢,一个滑铲急刹精彩亮相,成了运动会上的“显眼包”。目前,青岛农业大学正为小马驹征名,未来会组织本专业学生到基地探访,也会找机会再邀请它回学校。

青岛本地鲅鱼迎丰收 一条大船出海一天就能捞回上万斤

04/22 09:44 / 半岛都市报

进入谷雨节气后,青岛本地的当流鲅鱼迎来大丰收。渔民们开启连轴转模式,每天基本都在海上,一条船一天能捞回1万斤左右。在沙子口国家中心渔港,一天有七八条大船靠岸,有七八万斤本地鲅鱼上岸。今年本地鲅鱼的价格比往年更亲民,下船的价格为每斤25元左右。

深度报道

“海军之城”青岛:直挂云帆济沧海 而今迈步向深蓝

04/23 21:15 / 青岛早报

作为我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海防重镇,青岛见证着人民海军奋勇前行的光辉历程。战舰与城市血脉相连,海军与青岛同频共振,青岛军民同呼吸、共命运。沧海奔流,浪潮翻涌,全城侧耳倾听深藏在阵阵涛声中的热血海军魂、赤诚报国心。

规划路迟迟不建、在建路交付延期 家门口小路何时畅通

04/19 13:45 / 青岛日报

近年来,青岛一批主次干道相继施工、通车,不仅扩充了城市的“体量”,也提升了发展速度,但市民家门口的部分规划小路、短路长期停工、工期拖延,成了“口头路”“拖延路”“烂尾路”,每日都在影响着群众出行,不容小视。

信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