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青岛财经生活服务门户

北京冬奥会的青岛力量:师徒奔波“两条赛道”

2022/01/20 09:09

阅读:

原标题:北京冬奥会的“青岛力量”

伴随着农历虎年春节的祝福与期待,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15天后在北京拉开帷幕,这座从夏季走向冬季的“双奥之城”,将成为百年奥运史上独一无二的存在。

毫无疑问,当我们怀着“一起向未来”的期许推开北京冬奥会的大门时,全球冬季运动将开启一个新时代——自申办成功开始的七年来,冰雪之花开遍大江南北,“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正在由愿景变为现实,“冰丝带”“雪如意”整装待发静候四海健儿,开放自信的中国向全世界发出热情邀请,共赴这场期盼已久的冰雪盛宴。

在青岛,冰雪运动的氛围也愈来愈浓。作为“北冰南展西扩东进”国家战略的重点城市,青岛近年来在冰雪竞技、全民普及、产业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冰雪项目正乘借奥运东风,逐步成为大众化的生活方式和时尚潮流。

北京冬奥会上,青岛的运动员、教练员等将深度参与其中,为这场全球瞩目的“冰雪之约”贡献“青岛力量”。

青岛师徒奔波“两条赛道”

李文龙出战短道速滑 杨占宇备战速度滑冰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张 羽

1月13日的北京首钢冬训基地,青岛男孩李文龙改写了山东体育的历史。

在当日结束的中国短道速滑队奥运选拔赛第二站比赛中,21岁的李文龙从一众国手中杀出重围,以综合排名第一的成绩拿下了本站唯一一个男子冬奥会参赛资格,他也由此成为冬奥会历史上首位代表中国队出战的山东籍运动员。

“很兴奋也很激动,希望能在冬奥会的比赛中把握住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征尘未洗,李文龙已经瞄准了下一次出发。而为了这一次出发,他已经足足准备了11个年头。

活泼开朗、善交际、爱聊天,出生于2001年2月的李文龙有着“00后”的鲜明性格特征,但只要走上赛道,他就会展现出沉稳冷静的大将之风。2012年进入青岛市短道速滑队后,李文龙在杨占宇、刘晓颖两位教练的悉心培养下,很快展现了自己过人的运动天赋,仅仅用了5年时间,16岁的他就入选了国家集训队,并由此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2020年12月底进行的全国短道速滑锦标赛是当年唯一举办的全国性冰雪赛事,在武大靖、韩天宇等名将悉数参赛的情况下,李文龙的表现仍然让人眼前一亮。他在男子1500米比赛中一路过关斩将收获冠军,并在500米、1000米和接力等比赛中都有精彩发挥。2021-2022赛季,李文龙已经跻身国家队的一线阵容,多次作为主力队员参加中国队的接力赛事。而在北京冬奥会上,接力项目同样是中国队冲击金牌的重点项目,李文龙带来的更大惊喜,或许还在后面。

就在李文龙为首次入选冬奥阵容欢欣鼓舞的同时,与他相隔不远的中国速度滑冰队驻地,他的教练杨占宇正在为自己的第四次冬奥会之旅紧张忙碌着。

2021年11月,正在河北承德带领青岛短道速滑队训练的杨占宇被中国滑冰协会主席、国家速度滑冰队总教练李琰的一纸调令,送到了速度滑冰国家集训队任教,负责集体出发和团体追逐两个项目的训练。“速度滑冰和短道速滑区别还是比较大的,前者拼的主要是个人能力,而后者则是团队作战,战术的成分更多一些。”杨占宇言简意赅地解释了两个项目之间的区别,“集体出发和团体追逐需要队员间打配合,这也是李主席安排我来这里的原因。”

备战进入冲刺阶段,杨占宇的日程排得满满当当,分析对手、讲解战术、磨炼实战,他恨不得“把时间掰成八瓣用”,唯一能让杨占宇“分神”的,只有青岛队的徒弟们在选拔赛中的表现。

尽管连拿6项冠军的安凯最终落选让杨占宇有些遗憾,但李文龙“上榜”的消息传来,还是让他觉得“这些年的努力没有白费”,而更令他感觉有奔头的是,这些年冰雪运动大环境的变化。“2015年申奥成功以后,明显感觉这项‘冷运动’热起来了,不仅政策支持力度更大,人们的认知度、参与度也都提高了不少,选材比以前容易多了。”他说,“等冬奥会结束回到青岛,一定要下大力气好好抓,争取带出更多的奥运选手来。”

展望即将到来的北京冬奥会,杨占宇希望自己和徒弟在“两条赛道”上都能有所斩获,特别是李文龙的短道速滑项目,不仅担负着捍卫中国短道速滑“王者之师”荣誉的重任,更可能成为冰雪运动在青岛发展的一个全新起点。

北京冬奥组委首钢滑雪大跳台场馆运行团队监督组组长李龙刚:

为北京冬奥一战到底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许 诺

2月4日,北京冬奥会的圣火就将点燃。北京,将以“双奥之城”的身份展现于世人面前。从申办、筹办到承办,一个地道的青岛人经历了北京冬奥的全过程。他,就是李龙刚,北京冬奥组委首钢滑雪大跳台场馆运行团队监督组组长。“2014年3月,我从北京市审计局选调到北京冬奥会申办委员会监督审计部工作。现在北京冬奥会各项工作已经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人,都在为办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李龙刚如是说。

为冬奥服务八年

李龙刚,地道的青岛人,18岁离开家乡到北京学习工作。与冬奥结缘,则是在八年前。在北京冬奥会申办期间,李龙刚在冬奥申委监督审计部工作,主要任务就是对重大项目的招投标和物资采购进行过程监督;对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计;对冬奥申委各部门完成里程碑计划和重点计划任务情况进行督办。“那段时间可以说是工作强度最大的一段时间,从2014年3月申办开始,到2015年7月申办成功,17个月里我和我的同事奔波在北京、延庆和张家口三个赛区,对每个项目进行调研、把关,确保整个申办过程不出现一点问题。”

2015年12月15日,北京冬奥组委正式成立,李龙刚作为冬奥组委第一批工作人员,进入监督审计部工作。2021年8月,为强化赛时场馆运行团队的监督和管理,保障赛时场馆运行廉洁规范,北京冬奥组委向赛时场馆运行团队派驻监督组,李龙刚被选派到首钢滑雪大跳台场馆运行团队担任监督组组长。他将在这个岗位上,一直战斗到冬奥会结束。

谈到自己八年来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李龙刚笑了,当2015年7月31日,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宣布北京申办成功的那一刻,所有的辛苦都得到了最好的回报,“当时我们申办团队所有人都忘情欢呼,相互拥抱。那一刻,真的太幸福了。我为我是申办团队的一员感到光荣和自豪。”

为“廉洁办奥”保驾护航

北京冬奥会共涉及57个业务领域、3000余项里程碑任务,冬奥筹办工作既要符合各项规定,同时还要充分尊重国际惯例,满足筹办工作的特殊要求,这就要求监督审计工作要把握好尺度,既不能只强调特殊性、破坏合规性,也不能简单机械思考问题。

“习总书记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要坚持廉洁办奥,严格预算管理,控制办奥成本,强化过程监督,让冬奥会像冰雪一样纯洁干净’。我们所有的监督审计干部,就是这一目标的坚定推动者。”李龙刚说。

根据冬奥组委的运行特点,李龙刚和同事们一起,不断创新监督理念、监督方法和监督方式,改变了以前“事后监督”“事后审计”的方式,采取了一种“贴身保健医生”式的过程监督方式。事前提供财经法规咨询,事中监督重大事项执行,事后开展预算执行审计,做到关口前移,隐患早发现,问题早解决,自始至终为“廉洁办奥”保驾护航。

自2021年8月李龙刚被选派到首钢滑雪大跳台场馆运行团队担任监督组组长,工作中就遇到了不少新问题。首钢滑雪大跳台又称“雪飞天”,是奥运史上首座工业遗存再利用形成的场馆,也是世界首座永久保留和使用的滑雪大跳台,是北京赛区唯一的雪上项目场馆。冬奥会期间,将举办单板和自由式滑雪大跳台四个项目的比赛,共将产生四枚金牌。“一个新建场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团队磨合不够等诸多问题,我们监督组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研判、评估、处置等机制,紧盯疫情防控、人员管理、财务管理、物资采购、设施建设、医疗卫生等重点业务领域,为场馆运营团队提供监督服务,实现‘廉洁办奥’的总体目标。”

冬奥展现青岛风采

北京冬奥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李龙刚的工作也变得忙碌起来。每天天刚蒙蒙亮就到办公室,首先要带领监督组的同事们总结前一天的工作,然后按照工作计划落实当天任务,随后就分头到场馆进行监督。如今,“雪飞天”正在按照计划进行人工造雪工作,每天工作到深夜。“造雪需要在零下5.5摄氏度的天气条件下进行,所以一般都会安排在晚间进行,我们也是要全程监督,所以经常一干就干到凌晨一两点钟。”李龙刚介绍。

服务北京冬奥多年,李龙刚在北京冬奥组委中被同事们亲切地称呼为“龙哥”。“龙哥的经验很丰富,每次遇到棘手的问题,我都要找他请教。他总是耐心帮我分析、解决,让我在工作中少走了不少弯路。”监督组的小刘说。对于同事们的夸奖,李龙刚总是一笑而过,“骨子里就是青岛人,这就是咱青岛人的作风。”作为一个青岛人,李龙刚时刻不忘家乡的发展,“据我所知,青岛在2009年承办山东全运会冬季项目比赛时,就已经开始涉足冰雪项目,如今培养出的多名短道速滑选手入选了国家队。相信借助这次北京冬奥会的契机,青岛冰雪运动的开展肯定也会得到一个大发展。”

八年时间服务北京冬奥,使得李龙刚很难在春节期间回家探望老人,这也是他心中的一大遗憾,“父母年龄都大了,以前每年春节哪怕再忙也要回家与他们团聚一下。但自从进入北京冬奥组委,好多年没回家了,心里感觉有些亏欠。”即便是北京冬奥会结束,李龙刚还要进行赛后的审计工作,预计8月份才能完成所有工作,“等到北京冬奥成功举办后,我肯定会回家多陪陪老人,跟他们一起分享我服务北京冬奥会的收获。”

北京冬奥组委志愿者部综合处处长胡凯:

“眼镜飞人”的“双奥”人生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许 诺

作为“双奥人”,“眼镜飞人”胡凯的定义有些与众不同。2008年,他作为运动员参加了北京奥运会,如今他已是北京冬奥组委志愿者部综合处处长。胡凯说,他就是从当运动员开始了解到奥运会志愿者“有多么的了不起”。“作为一个青岛人,我希望以志愿者的身份为在寒冬里举办的北京冬奥带来一束温暖的光。也希望这束光能够穿越中国大地,照回我的故乡。”

“眼镜侠”横空出世战夏奥

眼镜侠胡凯,曾是青岛乃至中国田径的一道闪电“横空出世”。2005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百米大战,他一举夺魁,为中国田径摘得第一枚百米飞人大战的金牌。2008年北京奥运会,他成为第一个进入百米第二轮的中国选手。

1982年,胡凯出生在青岛的一个普通家庭,高中就读于青岛第三中学。直到高中,一次“意外”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当时就是学校组织运动会,我报名参加了跳高比赛,没想到成绩还不错,被学校的教练相中,开始练习短跑。”直到那一刻,胡凯身上的运动天赋才被挖掘。2001年,才参加了三个月系统训练的胡凯,参加了清华冬令营并被教练李庆相中。当年的高考,胡凯以572分的高分,顺利进入清华大学,并成了清华田径队的一员。2004年初出茅庐,胡凯在全国田径大奖赛总决赛中一鸣惊人,一举拿下了100米和200米的双料冠军。2005年土耳其伊兹梅尔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胡凯跑出了10秒30的佳绩,成为世界大赛中第一个拿到百米冠军的黄种人。

2008年北京奥运会,胡凯迎来了自己运动生涯的高光时刻,他入选中国4×100米男子接力队,历史性地闯入决赛,并成为首位进入奥运会百米比赛第二轮的中国选手。“作为运动员,我大运会、亚运会、全运会、奥运会都参加过,也没什么遗憾了。”胡凯曾经这样评价自己的运动生涯。

默默奉献服务冬奥会

2013年,胡凯取得清华大学博士学位并留校工作。离开了田径场,胡凯接下来的人生规划,就是为体育教育继续做贡献。“读博士期间我就当了辅导员,从事这么多年体育工作,想把积累的经验和经历传授给学弟学妹,让他们少走弯路。”

2016年,胡凯离开清华大学团委,正式加入校体育部工作。在日常体育教学之外,他还为学校搭建体育竞赛体系出力,除了普通学生运动会,还有户外锻炼等。胡凯在学校选拔了一批体育优秀生组成代表团,这些优秀学生被授予了回到院系指导学弟学妹们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任务。“除了强身健体之外,体育在塑造人格、磨炼意志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因为如此,它在清华大学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中,一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他说。

在学校做学生教育工作,让胡凯也再次接近了志愿者的工作。“这让我回忆起当运动员时对志愿者的感受,后来明白了,志愿工作最成功的表现,是运动员需要时就出现,不需要就不出现。确实,当年不管我们在哪里有需求,志愿者就会及时出现,否则就跟不存在一样。我觉得这就是志愿者的培训工作到位的体现。”胡凯说。

2019年11月,胡凯在清华完成国庆游行方阵工作任务。当时,听说2022北京冬奥组委要成立志愿者工作处,为志愿者服务做准备。胡凯觉得,自己是高校出来的,也有奥运经历,并有志愿服务管理经验,“能够投入冬奥会筹办工作,非常幸运,希望用自己所学,以不同身份为国出一把力。”作为奥运选手,胡凯的视角和官员、媒体、观众肯定都不一样。选手是志愿者的服务对象,他们第一时间就能感受到奥运会的志愿服务是否到位。“作为参赛选手,我更真切感受到中国举办奥运会的震撼,感受到观众的热情。”胡凯说。

把感动传递给更多冬奥人

如今已是北京冬奥组委志愿者部综合处处长的胡凯,在回顾自己的转型时说,很多时候,与其说是自己的选择,不如说是顺其自然。“我的人生目标就是继承和传递体育精神。比方说,我希望把自己的训练经验传递给师弟师妹,所以就做了清华辅导员,在工作期间我深入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参与了很多学生工作。做学生工作后,觉得这很适合我,就留在了校团委。在学校了解了大众体育的运作模式,就转到体育部,专门负责相关工作。这次来冬奥组委,也很顺利。就是因为自己拥有在高校带学生、组织体育活动的经验,了解学生的思路,了解运动员的需求,自信能把工作做好。”

作为一个特殊的“双奥人”,胡凯还特别希望,能把13年前在北京奥运会上受到的感动也传递给如今的冬奥人。“我对2008年奥运会记忆中最感动的那个点,是闭幕式上的一个环节,把所有运动员的笑容都展示在环场的大屏幕上,贴了一圈。那一幕让我特别感动。赛场上的笑容最具感染力,那时我才知道什么是奥林匹克大party。志愿者的微笑是北京最好的名片,微笑可以把志愿者和体育人融合在一起。联系到奥运精神,凝聚的不仅是体育人,还有志愿者,人类向上的力量。这种感动,从2008年一直激励我,关注体育,从事体育,热爱体育。”胡凯说。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陈烛光]

青岛话题

好吃又好玩 青岛历史城区打造“餐饮+”多元消费体验

04/19 10:19 / 青岛日报

日前,记者在探访时发现,相对商业综合体而言,在历史街区这个开放型消费场景中,餐饮业态布局的比重正越来越大。

青岛职业潜水员一年打捞上百件贵重物品 高收益有高风险

04/18 08:37 / 半岛都市报

三年前掉河里的金戒指捞上来了,这条热搜让职业水底“摸金”走进大众视野。4月17日,记者联系到一个职业打捞团队,揭秘鲜为人知的行业故事。

深度报道

规划路迟迟不建、在建路交付延期 家门口小路何时畅通

04/19 13:45 / 青岛日报

近年来,青岛一批主次干道相继施工、通车,不仅扩充了城市的“体量”,也提升了发展速度,但市民家门口的部分规划小路、短路长期停工、工期拖延,成了“口头路”“拖延路”“烂尾路”,每日都在影响着群众出行,不容小视。

青岛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职能部门负责人热议消防安全治理

04/18 07:44 / 青岛日报

火灾是最经常、最普遍威胁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灾害之一,也是公共安全治理领域的焦点问题。

信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