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青岛财经生活服务门户

山东打造全国首家生态无人农场 无人农机3分钟播完一亩麦

2025/11/12 07:34

阅读:

原标题:山东打造全国首家生态无人农场,无人农机3分钟播完一亩麦

点一点手机App,无人驾驶农机就按指令去播种。11月6日,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禾丰种业生态无人农场里,无人驾驶农机正在抢种冬小麦。

“无人农机采用卫星导航,播种一亩地仅需3分钟,百米作业精准度可达2.5厘米以内。”农场工作人员介绍。

作为全国首家生态无人农场,禾丰种业生态无人农场的耕、种、管、收已逐步实现无人化作业。在农场的无人农机具库里,多型号植保无人机、无人驾驶拖拉机、自动导航收获机、云监控播种机等无人装备,让人应接不暇。

不仅如此,生态无人农场还建有数字化的决策指挥系统。

农场负责人、淄博禾丰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俊科介绍,农场里建有一张“数字天网”——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和地基探测相结合建构起“天空地”一体化农情信息采集网:卫星遥感捕捉作物生长光谱;无人机飞一趟便能了解农作物长势、病虫害情况;微型气象站和土壤墒情传感器等,可实时监测空气温湿度、光照度、降水量,以及土壤温湿度、营养成分等。

“农情采集系统采集到的数据,可实时传输给农场的智慧云大脑,形成决策方案,指导无人农机生产。”朱俊科介绍,为保障数据传输,生态无人农场还设置了5G基站。

靠数据种田,成效如何?2020年,农场种植的“山农28号”亩产达856.9公斤,刷新当年全国冬小麦单产纪录;今年6月,农场种植的“齐民29号”,亩产达到901.6公斤,刷新山东冬小麦单产纪录。

为何要发展生态无人农场?在朱俊科看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化率提高,传统农业面临劳动力短缺的困境,谁来种地、怎样种地,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生态无人农场作为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新型农业模式,能够全面解放劳动力、实现无人化精准作业。

“新事物的发展会伴随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只要方向对了,总能找到解决办法。经过多年发展,农场的数据大模型已逐步成熟,这将给后期的农场管理带来效率提升。同时,通过扩大农场规模和异地复制农场模式,也可以实现新的效益。”朱俊科说。

近年来,山东以科技创新和数字建设为关键支撑,赋能农业农村发展。在科技创新方面,突出抓好农业科技领军企业培育,遴选建立1000家科技企业库,强化智能农机装备研发推广,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了67.4%;在数字建设方面,实施数字农业突破行动,建设“齐鲁农云”数字乡村大脑,已累计创建智慧农业应用场景近1000个。

(大众新闻记者 修从涛 曾轲 赵雅南)

[来源:大众日报 编辑:王荣]

青岛话题

百人共拉一张网 2025灵山湾拉网节在西海岸新区热闹开场

09/05 07:37 / 青岛早报

9月4日,由青岛西海岸新区隐珠街道主办的2025灵山湾拉网节热闹开场,祭海祈福的庄严肃穆、民俗展演的欢腾热闹、百人拉网的同心协力,让这片滨海之地满是金秋开海的喜悦,也让渔家文化在欢声笑语中焕发生机。

青岛王哥庄港东渔码头上演海鲜盛宴 第一网收获超千斤

09/02 08:48 / 青岛晚报

1日上午,青岛王哥庄拥有近600年历史的港东渔码头举行开海仪式,老渔民们用最传统的方式祭奠大海,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深度报道

发力新消费 青岛历史城区“老字号”焕发“年轻态”

10/31 07:17 / 青岛日报

“头戴盛锡福,脚踏新盛泰,身穿谦祥益,手戴亨得利,看戏上中和,洗澡天德堂,吃饭春和楼,看病宏仁堂。”在这句老青岛人耳熟能详的顺口溜中,可以窥见中山路昔日的繁华商业面貌和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青岛通过城市更新 不断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品质提升

10/14 08:41 / 青岛日报

西海岸新区龙湾崖社区成功释放存量建设用地约500亩,加速新型产业导入,蝶变为潍柴(青岛)智慧重工智造中心项目。目前,区域内已成功引进配套项目30余个。

信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