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原标题:50米“排队长龙”见证城市风度
近日,岛城寒意渐浓,但在山东路、宁夏路等路段的主要公交站点,早晚高峰时段的候车队伍却秩序井然,成为街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并非偶然现象,而是青岛持续倡导“11·11排队日”、深耕城市文明沃土结出的硕果。从市民自觉排队的日常习惯,到公交志愿者的常态化引导,再到富有创意的主题宣传活动,文明出行的理念已深深融入这座城市的血脉。
排队候车蔚然成风
11月11日晚6时,市政府山东路公交站点迎来了晚高峰。长约50米的候车队伍沿着护栏有序延伸,每位候车市民都自然地与前人保持着舒适距离。随着公交车进站,队伍流动起来,有人快步上车,也有人为寻座位继续等候下一班,整个过程默契而高效。
“现在大家排队意识特别强,几乎不用提醒。”在附近写字楼工作的胡先生对此感触颇深,“客流最多的时候,队伍从公交站排到地铁口,但很少有插队和拥挤现象。这种环境里,谁都不好意思破坏规矩。”市民江女士也欣喜地表示,有序的乘车环境不仅提升了通勤效率,更让她对城市的文明风貌倍感自豪。这数十米的排队长龙,已然成为衡量城市文明尺度的生动标尺。
志愿服务暖心引导
文明习惯的养成,离不开持续的引导与守护。在青岛,由城运控股公交集团组织的“青岛巴士”志愿者们已成为各大客流密集站点不可或缺的力量。他们不仅在节假日和高峰时段坚守岗位,提供文明引导、行李提拿等帮扶服务,更将排队礼让的倡导融入日常。
“我们定期在重点站点开展活动,提醒乘客有序乘车,看到老人、抱小孩的乘客也会帮忙找座。”一位志愿者介绍,这种常态化的志愿服务在潜移默化中巩固了市民的文明意识,使得自觉排队从个别站点的亮点逐渐扩展为众多公交站点的普遍现象。
除了常规引导,青岛更注重以创新形式激发市民参与热情。在往年成功经验基础上,今年的“排队日”活动推陈出新。一批精心打造的“文明排队主题宣传车”再度驶上街头,车厢内图文并茂的倡议海报和标语,将公交车变成了流动的文明课堂。
同时,市南巴士各分公司发起了“文明瞬间·光影随行”征集活动,鼓励市民用镜头捕捉身边的礼让、排队等文明行为,优秀作品不仅在主题车厢内展示,创作者还能获得文明纪念品。这种互动性强、体验感佳的创新宣传,让文明理念在参与中深入人心,形成了“发现文明、践行文明、传播文明”的良性循环。
(青岛早报/观海新闻记者 吴冰冰 通讯员 李晓旭 摄影报道)
[来源:青岛早报 编辑:陆云琦]09/05 07:37 / 青岛早报
9月4日,由青岛西海岸新区隐珠街道主办的2025灵山湾拉网节热闹开场,祭海祈福的庄严肃穆、民俗展演的欢腾热闹、百人拉网的同心协力,让这片滨海之地满是金秋开海的喜悦,也让渔家文化在欢声笑语中焕发生机。
09/02 08:48 / 青岛晚报
1日上午,青岛王哥庄拥有近600年历史的港东渔码头举行开海仪式,老渔民们用最传统的方式祭奠大海,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10/31 07:17 / 青岛日报
“头戴盛锡福,脚踏新盛泰,身穿谦祥益,手戴亨得利,看戏上中和,洗澡天德堂,吃饭春和楼,看病宏仁堂。”在这句老青岛人耳熟能详的顺口溜中,可以窥见中山路昔日的繁华商业面貌和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10/14 08:41 / 青岛日报
西海岸新区龙湾崖社区成功释放存量建设用地约500亩,加速新型产业导入,蝶变为潍柴(青岛)智慧重工智造中心项目。目前,区域内已成功引进配套项目30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