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原标题:青岛“头茬”春韭上市 专筐盛放筐筐“双证”
淅淅沥沥的一场春雨过后,平度蓼兰镇大于家村农民于万翔3月8日开着农用三轮车来到村办合作社领盛韭菜的专用筐,“头茬韭菜,鲜嫩得很。俺这里的韭菜,只要出村,就得用标准筐,而且筐筐有‘双证’。”
▲大于家村村民正在将有“双证”的春韭菜装筐。 刘 岱 摄
于万翔所说的“双证”,是从去年11月1日起,山东省内统一实施的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和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凭证的“双证”管理,然而,将“双证”与专筐结合,是大于家村的“附加项”。
“我们对韭菜种植户的姓名、地块、亩数已经事先做好备案,哪一户要出韭菜,都要提前告知合作社,合作社根据种植户要收割的韭菜量分配专用筐。盛头茬的专用塑料筐能盛25公斤韭菜,二茬的竹筐能盛50公斤。”大于家村党支部书记王占江说,为了保证韭菜品质,他们想出了在韭菜销售环节专户专筐的“土办法”,从源头上倒逼农户杜绝农药,转而采用生物防治,“每一筐韭菜经过抽检合格后,都要贴上‘双证’,‘双证’明确标注种植户的姓名、地址、地块、联系电话等详细信息,出了问题,能一查到底。”
近年来,吃韭菜中毒的现象在全国时有发生,让很多市民“谈韭色变”。
大于家村在韭菜生产过程中成立韭菜生产专业合作社,组建了韭菜标准化生产服务部,设立农产品质量检测室,制定无公害韭菜基地管理办法,实施统一种子引进、统一购置有机肥料、统一生物药防治、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服务,并与农户签订责任状,定期检测农户韭菜标准化生产情况。“到了收获季节,我们检测室每天都安排专人在农户韭菜出村前,筐筐进行抽样检测,一旦出现用肥用药超标,立马根据‘双证’信息进行追溯,不仅不给发合格证,而且要求其将超标韭菜当场销毁。”王占江说。
于万翔说,去年,他家种了20多亩韭菜,总共卖了20多万元。“从春季最后一刀韭菜收获完毕,就进入全年管理期,夏季开始收获韭薹,秋收结束盖棚,能割二到三茬,每亩能收入10000多元,多的时候达1.5万元。”
这个拥有170户、600口人、耕地面积1500亩的村庄,韭菜生产已有30多年的历史,成为青岛市韭菜无公害生产基地和“一村一品示范村”。全村韭菜种植面积1000余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70%以上,户均面积10亩以上的韭菜种植大户60多户,全村仅韭菜生产一项年纯收入就达1000多万元。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刘岱 通讯员 张德杰 孙科强)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赵晓珊]09/05 07:37 / 青岛早报
9月4日,由青岛西海岸新区隐珠街道主办的2025灵山湾拉网节热闹开场,祭海祈福的庄严肃穆、民俗展演的欢腾热闹、百人拉网的同心协力,让这片滨海之地满是金秋开海的喜悦,也让渔家文化在欢声笑语中焕发生机。
09/02 08:48 / 青岛晚报
1日上午,青岛王哥庄拥有近600年历史的港东渔码头举行开海仪式,老渔民们用最传统的方式祭奠大海,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09/14 08:20 / 青岛日报
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期间,73岁的李学娟与老邻居们又一次走进大鲍岛。站在广兴里,往昔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她打开话匣子:“早年间,这里热闹得很,沿街是各家店铺,铺子后头就是院子,几十户人家挤在一起……”
08/13 07:51 / 人民日报
“我们项目实现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居民的医疗健康数据被汇总整合,为精准诊疗提供有力支持。”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桑珠孜区区域医疗信息化能力提升项目负责人张铭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