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原标题:“年夜饭”与“买房”
“你买房了吗?”“买了多大面积的房?”“青岛房子多少钱一平了”“一个月房贷还多少”年夜饭桌上,与“婚恋”“收入”一起令年轻人难以招架的话题还有“买房”……
为何“房子”会成为年夜饭桌上绕不开的话题?记者采访了几位不同年龄层的网友,听他们侃侃“年夜饭与买房”之间不得不说的故事。(欢迎参与本文末端"你家年夜饭桌会讨论买房话题吗"调查问卷或通过留言方式分享你家春节年夜饭桌有趣的话题)
【27岁的感受】
除了我爸妈所有亲戚见面就问“买房了吗”
受访人简介:小石,26岁,河北邢台人,在青岛工作4年。
可以想象的是,除了我爸妈,今年春节家里亲戚见了我第一句话,一定是问“在青岛买房了吗?”
“在青岛工作4年了,从在青工作的第二年春节开始,家里亲戚对我买房的事就格外关心。似乎在他们眼里,只有在一个城市买了房才算是混的不错,才算是稳定。因为我还没有女朋友,家里亲戚都认为,主要因素是因为我在青岛还没买房,有了房子会更容易找女朋友。其实他们不知道,至今单身的主因是我工作上忙的没日没夜,除了一屋子同性别的男同事,我很少有时间接触适龄异性。”
{受访人的悄悄话}
特别感谢家中各位长辈对我在青岛打拼生活的挂念,也深知他们殷切的希望我在这个城市可以尽快稳定。但从我内心而言,目前1700元/月的租金和居住质量是当下这个阶段最适合我的,既让父母首付款准备不那么着急,也让我不会过早的背上远超自身经济能力的房贷任务。
【31岁的独白】
买房后年夜饭桌依然绕不开“房子”自己也很纳闷
受访人简介:隋先生,31岁,莱西人,在青岛工作9年。
我在青岛读的大学,毕业后又在青岛工作9年。毕业第一年起,年夜饭桌上爷爷奶奶还有我叔叔婶婶就开始挂念我在青岛买房的事儿,不停的问“买没买房”,又鞭策我爸妈“抓紧帮孩子买房”,终于在吃了多年“敦促买房”主题的年夜饭后,2015年时,我在李沧买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套房。
本以为成功置业后,“买房”这个话题会就此停止,没想到这一话题如同魔咒一般,依旧是年夜饭桌家里人的讨论重点。“一个月还多少房贷”,“青岛房价涨了没有,你房子涨了多少”,“二居室有了孩子以后不够住,有机会还是把房子往大了换”……这些有关房子的话题依然是我们家年夜饭桌讨论热点。
似乎我们与房子的关系,在家人眼里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在一座城市过的好不好的重要标准。而城市与房价的关系,也是家里人通过询问间接了解城市发展、城市生活质量和压力的一种途径。
{受访人的悄悄话}
买房虽然也和购买其他商品一样,也是一种正常的消费行为。但房子却承载了太多附加定义,不仅仅是一个住所,在家人眼里它是你在大城市的家,是你最保值最稳定升值的资产,是最可以了解你在一个城市生活品质的温度计。
虽然这个话题年年会上年夜饭桌,回答的非常疲惫,但我知道,年夜饭桌绕不开的并非是“买房”话题本身,而是绕不开家人对我们的殷切关怀。
【56岁的碎碎念】
承认“买房”话题乏味但初衷是关心子女生活压力
受访人简介:牛女士,56岁,青岛市南区人
先让我自己乐两句,“买房”这个话题,在年夜饭桌上我自己就是那个发问者。我儿子、家里侄子、外甥女分别在不同城市工作生活,这两年也到了该婚嫁的年龄,在我们这代人眼里,在一个城市准备好房子就等于做好的结婚准备。所以“买房”这个话题当然是年夜饭桌的一个必问话题,虽然孩子们并不喜欢年年雷同的“碎碎念”。
此外,结合孩子们的收入、和他们所在城市的房价,我们这些长辈也能大概了解他们在一个城市的生活压力、生活质量。如我外甥女在上海月收入刚到1万元,而上海买个上班距离合适的房子总价要五六百万甚至更高,结合家里的情况,我们做长辈的还是希望她在上海增加一些工作履历后,还是尽量回青岛发展。
我儿子在北京发展,这两年开始收入有明显增长,结合家里及他个人还款情况,我们就是在去年年夜饭桌上,敲定2018年在北京给他买了套小户型房子,其他长辈有对北京比较了解的,也帮着出谋划策,给儿子买房这件事上提了不少宝贵的建议。
{受访人的悄悄话}
孩子们都说年年“婚恋”“买房”是家长们的碎碎念,我也承认有时候我们的年夜饭话题有些重复乏味。但作为家长,孩子常年在外不见面,年夜饭这个机会用来关心下衣食住行中的“居住”情况也没什么不好。了解晚辈的居住情况,所在城市的房价情况,初衷也是想举全家之力帮孩子进行置业,尽快让孩子在心仪的城市中“落地扎根”。
[来源:青岛新闻网 编辑:秦璐]09/05 07:37 / 青岛早报
9月4日,由青岛西海岸新区隐珠街道主办的2025灵山湾拉网节热闹开场,祭海祈福的庄严肃穆、民俗展演的欢腾热闹、百人拉网的同心协力,让这片滨海之地满是金秋开海的喜悦,也让渔家文化在欢声笑语中焕发生机。
09/02 08:48 / 青岛晚报
1日上午,青岛王哥庄拥有近600年历史的港东渔码头举行开海仪式,老渔民们用最传统的方式祭奠大海,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09/14 08:20 / 青岛日报
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期间,73岁的李学娟与老邻居们又一次走进大鲍岛。站在广兴里,往昔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她打开话匣子:“早年间,这里热闹得很,沿街是各家店铺,铺子后头就是院子,几十户人家挤在一起……”
08/13 07:51 / 人民日报
“我们项目实现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居民的医疗健康数据被汇总整合,为精准诊疗提供有力支持。”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桑珠孜区区域医疗信息化能力提升项目负责人张铭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