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原标题:青岛小草编做出“国际范儿”
记者 张 晋 通讯员 张德杰 马晓萌 孙科强
6月3日,“指间大象——山东平度新河草编非遗技艺展”在北京传统文化艺术中心开幕,来自新河镇的500余种草编精品亮相京城。从3米多高的巨型编包,到手掌大小的零钱包,花色多样的草编制品从“草根”变成了“时尚”品。这也是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夕,平度对草编文化传承的“自选动作”。
面对3米多高的巨型编包,不少观众发出啧啧称赞。“这个巨型草编包,是用新河镇当地产玉米皮为主要原料,十几个草编艺人纯手工编制而成。其设计意在表达传承与时尚不可分割的理念。”平度市新河镇党委书记于锴介绍。
“不点火,不冒烟,看着电视做草编;不出门,不出院,轻轻松松把钱赚。”在平度市新河镇,树荫下、走廊里随处可见三三两两的村民席地而坐,一边拉着家常,一边编着草编。
新河镇是江北地区最大的草编工艺品加工出口基地。全镇从事草编工艺品的企业共有9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加工企业十几家,103个村庄中有80个村建立了草编工艺品加工点,加工户6000多户,从业人员2万余人,在辖区外加工点达500多个,2018年产值达24亿元,产品远销日韩、美国、欧洲、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如今的新河镇已成为世界工厂,编织工艺甚至得到了爱马仕、LV等国际大牌的青睐,编包、草帽登上了国际时装周的舞台,“我们的草编产品全部出口,从几美元到上百美元不等,很受国外潮流人士的追捧。”青岛鹏程工艺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綦家鹏介绍说。
在74岁的非遗传承人林红香家中,屋里摆满了玉米皮、麦秆草、针线布头等编织材料。“从5岁开始就跟着母亲学编草编,现在上了年纪也闲不住,也能补贴点家用。”她一边灵巧地编织一边跟记者搭话,在她的影响下,40多岁的小女儿也从事草编行业,在家门口的加工点上班,一个月收入二三千元,上初中的孙女放学后也爱到这里摆弄几下。
走品牌化、集群化发展之路,是近年来新河镇党委政府着力实施的战略。新河镇政府申请注册了“指间大象”商标,并在本次技艺展的现场召开了“指间大象”品牌发布会,面向全球招募合作运营商。“全镇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草编制品出口,但在利益链条上却处在低端。通过打造‘指间大象’这一高端品牌,可以丰富产品形式,增加新河草编文化内涵及核心竞争力,我们的草编产品,要进军国内中高档商场、机场,走高端时尚品牌化路线。”于锴说。
初夏时节,行走在新河镇的街头,白墙黛瓦间草编的元素无处不在,除了席地而坐编草编的村民,草编广场、草编墙画朴素地述说着新河草编的历史,就连道路两侧的路灯、灯笼、店铺招牌的样式、色彩也体现着草编文化元素。
目前,新河镇正在打造集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四大功能为一体的“青岛百年编织小镇”。时下,当地正在策划举办青岛新河草编文化节。
传承历史,编织未来。新河草编已被确定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草编工艺品产业被列入山东省十大低碳经济产业集群,新河镇也被确定为首批“山东省低碳经济示范乡镇”“山东省非遗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典型乡镇”“中国草编工艺品之乡”。
“我们正在积极争取申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让草编产业在传承、创新中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平度市相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赵晓珊]09/05 07:37 / 青岛早报
9月4日,由青岛西海岸新区隐珠街道主办的2025灵山湾拉网节热闹开场,祭海祈福的庄严肃穆、民俗展演的欢腾热闹、百人拉网的同心协力,让这片滨海之地满是金秋开海的喜悦,也让渔家文化在欢声笑语中焕发生机。
09/02 08:48 / 青岛晚报
1日上午,青岛王哥庄拥有近600年历史的港东渔码头举行开海仪式,老渔民们用最传统的方式祭奠大海,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09/14 08:20 / 青岛日报
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期间,73岁的李学娟与老邻居们又一次走进大鲍岛。站在广兴里,往昔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她打开话匣子:“早年间,这里热闹得很,沿街是各家店铺,铺子后头就是院子,几十户人家挤在一起……”
08/13 07:51 / 人民日报
“我们项目实现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居民的医疗健康数据被汇总整合,为精准诊疗提供有力支持。”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桑珠孜区区域医疗信息化能力提升项目负责人张铭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