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原标题:常州金坛回应公墓“干部区”:系民众称呼习惯 对购买人不作要求
6日,常州市金坛区殡葬服务中心(区公墓办)就引发关注的公墓“干部区”一事作出回应。称,“干部区”因此前很多老干部安葬于此,被当地人习惯性称为“干部区”。“干部区”墓地在销售上对购买人不作要求,不存在特殊化。
近日,有媒体报道,常州市金坛区一处公墓划分出“干部区”“华侨区”等区域,并立有牌子加以区分。在网络上引发了热议。
殡葬服务中心回应称,该处公墓是属于区民政局下属的经营性公墓,于1984年成立。内部确实设有“干部区”“华侨区”等墓区。
关于“干部区”的由来,殡葬服务中心解释称,在公墓设立之初,金坛县(金坛区前身)全面推进火化,倡导民众骨灰集中到公墓安葬。当时,县委县政府的老干部们带头践行骨灰集中安放,由于很多老干部安葬于此,因此被当地民众习惯性称为“干部区”。墓区内也有普通群众安葬。
随着公墓向公园化发展,金坛区殡葬服务中心对公墓的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墓区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很多老墓区家属反映找不到祖坟。2021年,区殡葬服务中心为了方便群众祭祖,为老墓区安插了名称标牌。为了照顾老百姓习惯,树了“干部区”“华侨区”标识牌。
殡葬服务中心表示,“干部区”墓地在销售上对购买人不作要求,不存在只对干部身份的人开放。“干部区”共有墓穴120个,“华侨区”共有墓穴58个,已于上世纪末全部售罄。由于没有考虑周详,殡葬服务中心将对相关墓区重新命名。(记者 唐娟 钟升)(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胡晨薇]09/05 07:37 / 青岛早报
9月4日,由青岛西海岸新区隐珠街道主办的2025灵山湾拉网节热闹开场,祭海祈福的庄严肃穆、民俗展演的欢腾热闹、百人拉网的同心协力,让这片滨海之地满是金秋开海的喜悦,也让渔家文化在欢声笑语中焕发生机。
09/02 08:48 / 青岛晚报
1日上午,青岛王哥庄拥有近600年历史的港东渔码头举行开海仪式,老渔民们用最传统的方式祭奠大海,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10/31 07:17 / 青岛日报
“头戴盛锡福,脚踏新盛泰,身穿谦祥益,手戴亨得利,看戏上中和,洗澡天德堂,吃饭春和楼,看病宏仁堂。”在这句老青岛人耳熟能详的顺口溜中,可以窥见中山路昔日的繁华商业面貌和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10/14 08:41 / 青岛日报
西海岸新区龙湾崖社区成功释放存量建设用地约500亩,加速新型产业导入,蝶变为潍柴(青岛)智慧重工智造中心项目。目前,区域内已成功引进配套项目30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