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青岛财经生活服务门户

青岛市立医院打造房颤MDT多学科协作团队 全力围剿“心”头大患

2023/11/21 08:50

阅读:

信网11月21日讯 (首席记者 丛黎 通讯员 谢小真)房颤是一种心律失常的疾病,它常常导致心脏不规则跳动,可能会增加心脏血栓形成和中风的风险。房颤的知晓率和治疗率极低,每每遇到因此致残致死的患者,医生们都非常惋惜。为了围追堵截房颤这一杀手,自2021年起,青岛市市立医院打破学科间壁垒,倾力打造“房颤MDT多学科协作团队”,让就诊于各个学科的房颤患者能够得到及时规范的救治,不仅让房颤无处可逃,也为患者提供了系统全面的一站式就医体验。

老人突发腹痛,根源竟在心脏

66岁的王先生一向身体健康,因剧烈腹痛到青岛市市立医院行增强CT,结果显示肠系膜动脉栓塞、肾动脉栓塞,经过介入取栓后病情好转。老人纳闷:“平时身体好好的,哪里来的这么多血栓呢?”经检查,王先生患有房颤,左心耳处有大量血栓形成,且有继续脱落形成栓塞的风险。房颤MDT多学科协作团队对该病例进行讨论后,王先生被转至本部心内二科。经过8个月的抗栓治疗后,左心耳血栓消失。

考虑到老人的心房已明显扩大,房颤病程可能较长,再次形成血栓造成栓塞的可能性大,心脏电生理中心主任李宾公、本部心内二科主任何涛组织全科讨论后,为其制定了“房颤射频消融+化学消融+左心耳封堵”的一站式治疗方案。

经治疗,王先生持续发作的房颤转为正常的窦性心律,左心耳植入的一枚封堵伞也将血栓源头彻底封堵。术后两天老人顺利出院,“心头大患”终于被解除。

心脏怦怦乱跳,血栓易形成

正常的心脏跳动是有节奏的,发生心律失常后,心脏就出现了无规律的“乱跳”。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心房跳动频率快且不整规,这使心房丧失了有效的收缩功能。

此时,血液容易在心房内淤滞而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可随着血液流至全身各处,从而导致脑栓塞、肢体动脉栓塞等;而心房收缩功能丧失和长期心率增快可导致心力衰竭,增加死亡率。

知晓率低 致死率高  严重威胁人民健康

房颤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是我国房颤诊疗的一个主要问题,且男性、农村地区人群的房颤知晓率、治疗率更低,导致很多病人发生脑栓塞、肠系膜动脉栓塞、下肢栓塞、心衰等严重并发症,致残致死率高,已经成为影响人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2021年国内发布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45-54岁人群中,男性和女性的房颤患病率分别为0.8%和0.6%,55-64岁人群中分别为1.6%和1.4%,65-74岁人群中分别为3.4%和2.4%,≥75岁人群分别为5.4%和4.9%,可以看到房颤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越来越高。

多学科围剿房颤杀手

自2021年起,市立医院本部整合优势医疗资源,着手打造“房颤MDT多学科协作团队”。无论在哪个专业住院的患者,只要发现患者有房颤相关症状或有检查结果提示,主管医生即请房颤专职会诊医师前来会诊。与常规会诊不同的是,该模式下的多学科诊疗团队相对固定,增加了疾病诊疗的专业性,便于房颤能够被更早地发现和治疗。

房颤MDT多学科协作团队成立近三年来,本部住院房颤患者的专业会诊率从10%提高到60%,通过导管射频消融手术获益的患者数量增长了5倍,更多房颤患者得到了规范的治疗,消除了因房颤引发栓塞或再次发生栓塞的风险。

[来源:信网-商讯 编辑:陆云琦]

青岛话题

百人共拉一张网 2025灵山湾拉网节在西海岸新区热闹开场

09/05 07:37 / 青岛早报

9月4日,由青岛西海岸新区隐珠街道主办的2025灵山湾拉网节热闹开场,祭海祈福的庄严肃穆、民俗展演的欢腾热闹、百人拉网的同心协力,让这片滨海之地满是金秋开海的喜悦,也让渔家文化在欢声笑语中焕发生机。

青岛王哥庄港东渔码头上演海鲜盛宴 第一网收获超千斤

09/02 08:48 / 青岛晚报

1日上午,青岛王哥庄拥有近600年历史的港东渔码头举行开海仪式,老渔民们用最传统的方式祭奠大海,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深度报道

老字号重聚、新业态集结 青岛历史城区刮起“时尚风”

09/14 08:20 / 青岛日报

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期间,73岁的李学娟与老邻居们又一次走进大鲍岛。站在广兴里,往昔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她打开话匣子:“早年间,这里热闹得很,沿街是各家店铺,铺子后头就是院子,几十户人家挤在一起……”

《人民日报》关注青岛:一张信息网 兜牢健康保障底线

08/13 07:51 / 人民日报

“我们项目实现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居民的医疗健康数据被汇总整合,为精准诊疗提供有力支持。”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桑珠孜区区域医疗信息化能力提升项目负责人张铭扬说。

信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