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青岛财经生活服务门户

天天学习 | 48个名字 代代相传的誓言

2024/09/27 09:05

阅读:

原标题:天天学习|48个名字 代代相传的誓言

“希望你们发扬先辈光荣传统,更好续写誓词碑故事,让民族团结的佳话代代相传。”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回信,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并提出殷切希望。

在云南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民族团结园,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静静矗立于一座六角亭内。

誓词碑上,几行誓词和48个用不同民族文字书写的名字,将人们的思绪拉回到70多年前。

1950年5月,云南思普区获得全境解放。当时,这里居住着哈尼、彝、拉祜、佤、回等多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区人口的70%左右。

因长期处于封建割据和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中,当地各民族之间的社会、经济、文化差异极大,民族之间存在隔阂,地区发展封闭落后。

1950年8月,党中央从实现民族团结、消除民族隔阂、巩固边疆稳定的战略高度出发,决定从全国各地各民族中选派代表,到北京参加新中国成立一周年国庆盛典。

彼时,云南刚刚解放不久,不少人对被选派为代表参加活动有所顾虑。但最终在前来劝导同志的诚意邀请下,当地35名各民族土司、头人代表,以及8名随行人员,组成了普洱区赴京观礼代表团。

1950年10月1日那天,代表们被安排在天安门城楼左侧观礼台进行观礼。一位代表回忆:“看着阅兵队伍走过,我手心里全是汗,身上的汗毛也都立了起来,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了出来。”

在北京期间,代表团还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到上海、南京、武汉等地参观。此行使代表们开阔了眼界,加深了对祖国的认识,也深深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1950年12月26日,代表团回到普洱。随后,普洱专区第一届兄弟民族代表会议召开。会议决定以“会盟立誓,刻石铭碑”的形式来表达各族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团结到底的决心。

1951年元旦,300多位少数民族土司、头人、代表及当地党政军领导在普洱专区集会,庄严立下同心同德跟党走的誓言。48名各族代表在誓词碑上签名。

碑文誓词这样写道:“我们廿六种民族的代表,代表全普洱区各族同胞,慎重地于此举行了剽牛,喝了咒水,从此我们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此誓。”

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被誉为“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它翻开了中华民族大家族关系史的崭新一页。

盟誓代表们很多一生致力于民族团结事业,践行“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的誓言。

70多年前,召存信第一个在誓词碑上签名。此后召存信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任州长近40年,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建设者、见证者。“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傣族群众过得非常幸福,住上了新楼,不少家庭有了轿车、摩托车,出行很方便,感恩共产党让我们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召存信的后人说。

来自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的方有富,70多年前作为哈尼族代表郑重在誓词碑签下名字。回到家乡后,方有富带领群众团结致富。他还经常坐在火塘边给各族群众讲述民族团结故事,带头践行民族团结誓言。

“父亲在世时经常和我说,在誓词碑上庄严地刻下自己的名字,这是他这辈子最骄傲、最光荣的事。”方有富的儿子方财兵说。如今,他接过父亲的接力棒,成为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的义务讲解员,传承并续写着誓词碑的故事。

“我们8个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的后人一起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就是要表达对党中央的感激之情,也想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我们在党的领导下过上的美好生活。”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之一拉勐的外孙岩克姆说。

习近平总书记视民族团结为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他曾说:“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做民族团结重在交心,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各民族同胞要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一项项改革措施在民族地区落地,一批批干部专家与民族地区人民一同奋斗,民族地区整体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民族全部实现整族脱贫,各族人民在社会生活中紧密联系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

在此次回信中,总书记深情叮嘱:“各族人民都要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记心间、融入血液,共守祖国疆土、共建美好家园,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越开越绚烂。”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来源:央视网 编辑:李源菁]

青岛话题

百人共拉一张网 2025灵山湾拉网节在西海岸新区热闹开场

09/05 07:37 / 青岛早报

9月4日,由青岛西海岸新区隐珠街道主办的2025灵山湾拉网节热闹开场,祭海祈福的庄严肃穆、民俗展演的欢腾热闹、百人拉网的同心协力,让这片滨海之地满是金秋开海的喜悦,也让渔家文化在欢声笑语中焕发生机。

青岛王哥庄港东渔码头上演海鲜盛宴 第一网收获超千斤

09/02 08:48 / 青岛晚报

1日上午,青岛王哥庄拥有近600年历史的港东渔码头举行开海仪式,老渔民们用最传统的方式祭奠大海,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深度报道

老字号重聚、新业态集结 青岛历史城区刮起“时尚风”

09/14 08:20 / 青岛日报

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期间,73岁的李学娟与老邻居们又一次走进大鲍岛。站在广兴里,往昔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她打开话匣子:“早年间,这里热闹得很,沿街是各家店铺,铺子后头就是院子,几十户人家挤在一起……”

《人民日报》关注青岛:一张信息网 兜牢健康保障底线

08/13 07:51 / 人民日报

“我们项目实现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居民的医疗健康数据被汇总整合,为精准诊疗提供有力支持。”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桑珠孜区区域医疗信息化能力提升项目负责人张铭扬说。

信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