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青岛财经生活服务门户

金家岭街道非遗传统木艺课堂圆满收官

2025/05/07 15:54 信网

阅读:

组装视频讲解。(来源:金家岭街道办)

信网5月7日讯 5月6日,青岛市崂山区金家岭街道颐都、泰都社区文化“两创”之“金”彩课堂——非遗传统木艺课堂圆满收官。两个社区以榫卯为引、匠心为笔,让居民在方寸木料间雕琢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千年风骨,更在榫卯咬合的默契协作中,搭建起了文化传承与基层治理的“连心桥”。

一古一今:让古老艺术焕发时代活力

此次木艺课程以崂山道教太清宫垂花门为核心主题,展开一场跨越古今的文化传承之旅。崂山道教太清宫垂花门,体现了古代建筑的美学与工艺特色。其采用传统的木结构形式,整体布局对称严谨,层次分明。如今,金家岭街道通过手工制作的方式重现这一经典,是对传统技艺的致敬与传承,推动古老的垂花门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为提升活动效果,为广大参与者带来一次难忘的文化体验,此次木艺课程邀请御木工坊前来授课。作为一家金家岭街道的本土文化企业,御木工坊一直致力于传统木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通过精心组织和策划,此次系列课程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上了崂山道教太清宫垂花门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

一榫一卯:技艺传承中凝聚治理共识

泰都社区以垂花门为载体,从理论到实践层层推进。首节课通过讲解垂花门的建筑美学与文化内涵,带领学员感受其“悬柱如花、雕梁画栋”的匠心工艺 。后续课程中,木艺导师结合故宫古建筑用材知识,解析传统木结构的榫卯技艺与力学原理,并指导学员运用红木料进行实操 。

除此之外,社区以“礼让和谐”的垂花门文化为纽带,将传统文化符号转化为治理资源。社区通过“技艺教学+协作实践”模式,让居民在动手中增强归属感,在交流中凝聚向心力。活动室里,工具传递间的问候、难题攻克时的击掌,正悄然消解着现代社区的“陌生感”。

一雕一刻:文化浸润中破解治理难题

在颐都社区的12节课程中,社区活动室化身为“微缩古建工坊”。从初识垂花门的震撼,到学习复杂构件的困惑,再到最终成品的欣喜,学员们完成了从“木艺小白”到“古建探索者”的蜕变。

课程不仅教授传统技艺,更搭建起居民议事平台,社区将非遗课堂作为治理“黏合剂”,以文化认同促进邻里信任。活动间隙,学员们围绕社区改造、志愿服务等话题纷纷献计献策。

未来,金家岭街道将挖掘更多本土文化资源,通过“文化+治理”双轮驱动,让社区成为传统文化传承的“活态展厅”与基层治理创新的“试验田”,推进文化“两创”与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赵晓彤)

泰都社区活动现场。(来源:金家岭街道办)

颐都社区活动现场。(来源:金家岭街道办)
[来源:信网 编辑:王荣]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
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青岛话题

百人共拉一张网 2025灵山湾拉网节在西海岸新区热闹开场

09/05 07:37 / 青岛早报

9月4日,由青岛西海岸新区隐珠街道主办的2025灵山湾拉网节热闹开场,祭海祈福的庄严肃穆、民俗展演的欢腾热闹、百人拉网的同心协力,让这片滨海之地满是金秋开海的喜悦,也让渔家文化在欢声笑语中焕发生机。

青岛王哥庄港东渔码头上演海鲜盛宴 第一网收获超千斤

09/02 08:48 / 青岛晚报

1日上午,青岛王哥庄拥有近600年历史的港东渔码头举行开海仪式,老渔民们用最传统的方式祭奠大海,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深度报道

老字号重聚、新业态集结 青岛历史城区刮起“时尚风”

09/14 08:20 / 青岛日报

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期间,73岁的李学娟与老邻居们又一次走进大鲍岛。站在广兴里,往昔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她打开话匣子:“早年间,这里热闹得很,沿街是各家店铺,铺子后头就是院子,几十户人家挤在一起……”

《人民日报》关注青岛:一张信息网 兜牢健康保障底线

08/13 07:51 / 人民日报

“我们项目实现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居民的医疗健康数据被汇总整合,为精准诊疗提供有力支持。”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桑珠孜区区域医疗信息化能力提升项目负责人张铭扬说。

信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