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原标题:擦亮“老青岛”心中的地标记忆
16日,记者从市南区获悉,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已发布《太平路31、33号改造项目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批前公示》(以下简称《公示》)。根据《公示》,市南区政府拟组织实施市南区太平路31号、33号改造更新,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推动传统风貌建筑的再利用。
《公示》显示,该项目位于历史城区的观海山历史文化街区,其中太平路31号为历史建筑,太平路33号为一般建筑。这次改造,根据《青岛市城市风貌保护条例》《观海山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等要求,本着保护性、原真性和可逆性的原则,以历史图纸、历史照片、现场遗存为依据,对建筑立面材质、色彩、价值要素等进行考据和修缮,实现历史街区品质的综合提升。根据青岛市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之前发布的太平路31号、33号改造项目招标计划,项目估算投资216970000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建筑工程、改造提升工程、安装工程(含给排水工程、强电工程、弱电工程、暖通工程、消防工程)等。
两处建筑的改造备受关注,因为一直以来它们是“老青岛”心中名副其实的地标——青岛市历史优秀建筑物亨利王子饭店旧址就位于市南区太平路29—33号,建于1899年,又称青岛大酒店,最初原建筑只有饭店,是青岛近现代最早竣工的大型高级饭店和最早的楼房建筑之一。由德国建筑师库尔特·罗克格设计,德国汉堡阿尔托纳区F.H.施密特公司施工。砖石木结构,二层,宽窗窄墙,东山墙上刻有一个中文“寿”字作为山花,整个建筑干净利落。
1905年,在饭店后侧新建亨利王子饭店音乐厅,由德国建筑师里希特设计。立面以拜占庭格调为特色,同时带有中国传统的装饰角线。整座建筑居于饭店的中轴线上,具有德国青年派风格。一层为砖混结构,大厅可容纳400至500人。
1911年,又在饭店西侧增建一旅馆部,称为亨利王子饭店中馆,石基粉墙外廊式三层楼房,除地下室外,一至三层各有8套单间中轴对称,建筑为红瓦顶,窗台、勒角嵌花岗条石,底部以粗花岗石作拱形窗基底。1912年9月28日,孙中山先生曾下榻此处。同年,在中馆以西新建西馆,形成当时青岛最大的西餐馆,建筑面积2000余平方米。建筑为三层,设地下室,砖石木结构。顶部为红瓦蒙莎顶,立面三段式处理,具有德国建筑风貌。
青岛解放后,饭店与音乐厅曾为青岛市政协办公楼和礼堂。太平路33号,则是1949年12月10日《青岛日报》创刊时的办公地。1994年,部分建筑被拆除,新建泛海大酒店,原旅馆部则变成栈桥宾馆。1998年11月,在旧址拆建基础上,总建筑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的青岛日报社新建办公大楼封顶。2019年,市南区启动对这栋老建筑的开发利用,引进北京服装学院时尚产业创新园在此运营。
(青岛晚报/观海新闻/掌上青岛记者 张琰 实习生 侯佳言)
[来源:青岛晚报 编辑:王熠冉]09/05 07:37 / 青岛早报
9月4日,由青岛西海岸新区隐珠街道主办的2025灵山湾拉网节热闹开场,祭海祈福的庄严肃穆、民俗展演的欢腾热闹、百人拉网的同心协力,让这片滨海之地满是金秋开海的喜悦,也让渔家文化在欢声笑语中焕发生机。
09/02 08:48 / 青岛晚报
1日上午,青岛王哥庄拥有近600年历史的港东渔码头举行开海仪式,老渔民们用最传统的方式祭奠大海,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09/14 08:20 / 青岛日报
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期间,73岁的李学娟与老邻居们又一次走进大鲍岛。站在广兴里,往昔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她打开话匣子:“早年间,这里热闹得很,沿街是各家店铺,铺子后头就是院子,几十户人家挤在一起……”
08/13 07:51 / 人民日报
“我们项目实现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居民的医疗健康数据被汇总整合,为精准诊疗提供有力支持。”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桑珠孜区区域医疗信息化能力提升项目负责人张铭扬说。